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行政信息的主动公开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公开是与被动公开相对的一种公开方式 ,它在各国行政公开制度中均占有重要位置。我国目前实行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主动公开。公开信息已经演变成政府的一项新职能 ,因此 ,首先必须由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履行这一职责 ;其次 ,完善主动公开的保障制度 ;再次 ,建立人大的监督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施行。如何正确理解行政公开的重要意义,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行政法治实践的需要。从行政公开制度对当前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基本价值目标之意义的角度来看,行政公开制度对于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因此加速完善和发展行政公开制度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滥用,在行政审判实践中有以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获取其他信息和作为手段向行政机关施压的两种表现形式。在行政审判中发现,出现滥用的原因在于"政府信息"的概念存在歧义"、信息"本身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官民"不对等较为突出以及申请成本低廉。基于此,需要从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进一步回归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和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行为三个方面来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4.
行政执行力是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保障,纵观我国政府部门尚存在的行政执行力缺失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政府的行政执行力进行全面解析,提出重新建构行政执行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府的建立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不仅意味着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地公开和透明。在加入WTO后,实行电子政务,建立电子政府,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种行政规划密集颁行.通过行政规划整合行政和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选择。行政规划的发展与政府行政职能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既顺应了行政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是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行政规划区别于传统命令式、强制性的行政方式。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蓝本,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其发展符合服务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行政规划又兼具行政指导的某些特质.其复合特征典型地反映了职能转变背景下政府行政方式的深刻变化。适应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在需要。行政规划必须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行政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是衡量民主政府决策透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行政知情权,形成了方式多样化、范围扩大化、监督规范化的特点。当前,需要规定行政知情权的宪法地位、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执行程序、树立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平衡保护个人隐私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引发行政危机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公共舆论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体现,其引发的公共危机造成政府的行政困难。政治信息闭塞、执政观念落后、法制建设滞后、网络舆论固有特性是引发行政危机的原因。面对行政危机,政府应创新观念,遵循民主与法制先行和促进发展与安全使用并举的方针,一方面要公开政府信息、上网行政;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危机出现时还要采取正确的媒体政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行阳光行政和法治行政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潮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开条例的制度创新内容丰富,应当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需要认真解决好若干认识问题,特别是公开条例施行之初亟需抓紧解决一些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制已是行政决策法律规制的共识,但其涉及的若干实体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则始终存在较大争议。重大行政决策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与一般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等概念极易混淆,需要厘清。实务操作层面,如何处理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与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之间,上下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之间,决策公开与信息公开之间,决策合法性评估与合法性审查等几个关系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系统梳理和分析问题,对于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健全相关决策程序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府能力的有限性、政府的“软约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效率低、质量差等现象,导致公众的不满,从而产生了要求进行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需求。从西方国家民营化改革实践来看,为保证民营化改革的成功,政府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监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监管作为政府机关基于规则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规范和控制,从本质上讲也应当是政府在特定领域提供的一种特殊公共服务。目前,政府监管已经在政府行为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政府监管行为的建设应该合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而贯穿于经济市场政府监管始终的且对全部政府监管行为起统率作用的监管原则,当然也应该合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形象传播运作程序或运作过程,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调研、预测;计划(策划);传播、沟通(政府行为 对行为的解释);反馈、评估;矫正(形象修正).此五个环节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上升,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式运转模式.它体现了政府形象传播流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计划性.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的有效互动(双向模式),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4.
改革行政体制是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经之路。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将着力点放在减少行政许可和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四项职能上。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必须从行政执法、司法两个方面对行政行为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司法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收费门”事件是银行乱收费现象的集中表现,该事件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私法救济手段的局限性。借助桑斯坦的观点以及私法公法化进程,可以得出政府管制是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政府管制的做法可具体化为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以及在立法上加强对银行客户的保护。另外,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银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细化为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并在银行业中适用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指出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存在启动改革的被动性,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等共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必须要提高各级政府干部对机构改革必要性和革命性的认识,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机构改革的主线,坚持依法治编以及增强改革的动力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确立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受到传统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需求和现实发展成就等因素的影响,公民自愿服从、认可政府权威,构成了较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是不断变化的,面临转型危机,如何维持政府权威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8.
政府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产生的。而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因而在此理论视阈下,一种优化的政府结构是政府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围绕着政府职责这个轴心,可以将政府结构分为政府的总体规模、政府间关系结构和官员结构三个紧密相联的层面。而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探讨政府结构优化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浦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研究视角,在阐析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行政管理体制的沿革与发展现状、改革的主要特征和经验,以及当前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创新行政运行机制,努力打造"整体性政府";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浦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用状况与建设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 ,是政府履行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反映。当前 ,存在着种种政府信用缺失的行为误区。政府信用建设应积极做到规范信用制度、强化信用意识和自律、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制度创新和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