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各级法院不断完善数据平台,通过司法大数据输出大量司法建议,辅助法院审判执行,改变法院工作模式,减少司法歧视及司法偏差。但目前中国司法大数据面临着四方面的问题:预测裁判可能冲击司法公信及司法权威,类案推送作用有限,数据质量有待优化,司法大数据发展边界还需进一步讨论研究。对此,未来中国司法大数据应当构建数据规则体系,加强技术与法律的融合,提升数据安全保障,完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南京市政法业务协同办案服务平台,以实现公检法司业务、数据融合探索。平台合理厘清与省级平台的关联,设计了通过安全边界实现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各专网和政法通信网络之间的网络架构,同时结合市政法系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数据安全、工作效率、运行维护等多种因素完成平台架构搭建,实现了案件业务的协同办理和数据流转。通过统一数据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建设信任体系、运行安全协议等方法完成了南京市政法业务协同办案服务平台设计。经过全市推广应用,该平台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规范了执法司法行为、实现了业务数据融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推动了证据体系“本”的提升和“质”的嬗变。司法审判中,既可以运用“大数据证据”办“大体量案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升华;也可以实现证据体系由海量数据所包围、以算法驱动智慧庭审的新样态。对于大数据证据在审判中的定位,相关学说观点在理论与实务中大相径庭。鉴于大数据复杂海量的特点,不应纠结于证据种类的划分,而应将其看作辅助判断证据的形式要素。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证据的运用面临着两层难题,一是取证、质证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由于数据本身具有的算法歧视、非透明等特点,大数据与证据耦合易引发潜在风险。在庭审中,对大数据应当精用慎用,构建“鉴—取—审”一体的证据审查体系;同时,搭建数据信任的桥梁,厘定获取大数据证据的“有限第三方”理论,设置特定指向的公开披露,为算法信任设置正确导向,积极发挥大数据在各审判阶段的价值效能,完善其介入刑事证据体系的逻辑合理性,更好地促进未来证据体系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并立,实行分立多头的司法救济机制,导致大量同一知识产权案件民事、行政审判并行,民事、刑事审判交叉进行,产生级别管辖"错位"、责任承担主体冲突、"先行后民"与"先刑后民"中的事实查明规定不明以及证据瑕疵问题。知识产权民行和民刑救济冲突的原因在于知识产权公私权利属性复合和救济机制的"双轨制"。为避免知识产权民行、民刑交叉审判产生冲突,须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拓宽司法审查的宽度和广度,才能最终统一审判尺度,节约司法资源,彰显知识产权审判的公平正义和诉讼效益的双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公安监督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为目的,探索全国公安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制定的策略,着重介绍了数据集的构造,数据项、数据元和代码标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新奎  巫志刚 《前沿》2004,(11):183-185
如何有效地实现审判公开 ,增加司法的透明度 ,增加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热点问题。许多司法部门都从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公开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法治目标。事实表明 ,只有通过将判决书公开 ,同时公开发表心证过程中的少数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使审判公开不再陷于形式 ,实现实质公开 ,实现我国司法制度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相似文献   

8.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3):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正是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及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由于司法审判有着自己特殊的制度、规则,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我国应立法保障法官审判独立,制定合理的制度提高法官素质,正确评价审判结果以树立司法权威,以此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8):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