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宽容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您知道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着要“宽容”,也从很多名人名言中知道,“宽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当我们有了毛病犯了错误以后,也常常期待着别人的“宽容”。但在生活中,也经常有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宽容”别人是不是就等于苛待自己?“宽容”是不是软弱?等等。百灵鸟和夜猫子之争。学生宿舍中,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人,经常发生不愉快。能愉快吗?你梦做到一半,晚归者的关门声闯了进来;要不你挑灯夜战写了一篇好文章,清晨睡意正浓,早起者的杯子掉地,把你唤醒。早睡者恨恨…  相似文献   

2.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4):29-29
自己宽恕自己? 段郎说事:社科院调查显示,近四成公职人员认可当“裸官”。且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甚至超过半数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外国永久居留权——宽容“裸官”的人或许正是“裸官”自己,且他们心里最清楚,这个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正是他们所作所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14,(21):3-3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待自己的错误时,反省之余,往往会自我安慰,即使再大的失误,也总觉得可以宽恕。但在对待他人的过失时,第一时间出现在脑海里的却没有“宽容”、“原谅”这些词语。所以,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宽己容易宽人难。《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所苦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就是在告诫人们应当如何像宽容自己一样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4.
备课卡片     
为什么有人自尊却不尊人在一项针对青年人的社会调查中,在调查“你对自己最看重的品德有哪些?对他人最看重的品德有哪些?”的项目里,要求调查对象在20种品德中,对人,对己各选出前6种。总的统计结果是:对他人最看重的品德中,“宽容”列为第二位,“讲礼貌”列为第三位;而对自己,同样这两项品德却分别排列在第十三位和第十位。这清楚地表明,很多年轻人强调的是他人对自己要宽容、要讲礼貌,而要求自己对他人宽容,讲礼貌却远不是那么强烈。反差如此之大,说明了(1)自尊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但往往有些青年人只看到自己的这种需…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用的词汇也许是我 们并不了解的词汇,如“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民主”、“因特网”,还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的确,人们把它挂在嘴边,但追问下去,能说出逻辑上自洽的几条来并不容易。 过去我在《科学真理与科学规范》中也谈到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新科学就…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者爱也”,本人不仅对“严”的宗旨和教育功能无异议,而且对“宽容”的宗旨及其教育功能也有些肤浅的体会。所谓“宽容”,是指具有博大的胸怀,宽恕和谅解的心态。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宽其小过,总大纲”,对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以疏导为主,忌无限“上纲”;二是对那些对教育有逆反心理者给予谅解,宽恕,以言与行诱之;三是对那些错误较多或情节严重者(除不可救药者外),给予“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7.
选择宽容     
大肚弥勒佛永远不知疲倦地笑对世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从小就被告诫: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个“容”字,一个“宽”字,点出了做人胸襟的尺度。宽容,便是对人、对事所持的一种豁达、通融的心态,是心灵的博大宽广和做人智慧的圆熟。凡事选择宽容,便是选择了一份自在美好的生活。退一步风清云淡,让三分海阔天空。凡事宽容,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说别人容易,轮到自己头上难。生活中常有的:夫妻问的争吵、朋友间的隔阂、亲人间的怨恨,同事间的猜忌……这许多人生的悲剧和遗憾,有些仅仅因为彼此不肯宽容。宽容是一种仁爱。不苛求于己,亦不苛求于人。当我们心怀更多的仁爱,摒弃刻薄与多忌,就会得到更多人缘、更多快乐。夫妻间有爱就有宽容,亲人间有情就有宽容,朋友间有理解就有宽容,同事间有真诚就有宽容。  相似文献   

8.
杨楹 《新东方》2009,(12):17-20
不可否认,随着对“和谐社会”探究的深入,人们将理论视焦从关于“和谐社会”的外在规定推移到其价值基础的追问与考量,于此,“宽容”渐成为当下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个理论焦点与热点。在对宽容的本质、特征、功能、限度等的研究基础上,政治宽容、社会宽容、经济宽容、法制宽容、文化宽容等领域成为宽容研究拓展性领域,由此形成了多视角、多层面、多向度会诊宽容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9.
应然宏观刑事政策“不再严打”“只宽不严”“废除死刑”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在对犯罪的认识中,将渗入其间的理性与情感相分离,以平和替代愤怒;刑罚史的走向与结论表明刑罚无效或是重刑无用,应当另谋出路;因果关系的困惑及明朗点明世人,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应当宽容和宽恕犯罪人,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人道主义的彰显和人权的真正实现更是应然宏观刑事政策的本体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丰富、多样、不同形态的存在,没有了这些,我们还何需旅游?旅游带来的快意,自然不该少了惊讶。如果我们足够宽容,就听听“另类”发言。  相似文献   

11.
新论摘编     
题。他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做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要建立有尊重和宽容精神的、祥和的民主制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摘自《学习时…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子就一方面要求“日三省乎吾身”,严于自律;另一方面则提倡宽恕对人。而后人也一直认为“宽则得众,能下人自有志,能容人是大器。”而愚总觉得“严于律己”固然必要,但“宽以待人”则不可一律而为之,有时,宽容未必就是美德。  相似文献   

13.
早上九点,从巴林路一处转门走进林云居民区,股清新扑面而来。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区路不宽,但路面干净,路边红的花、绿的树,清清爽爽。恰好碰到一位阿姨,记者随口问她,居委会在哪儿?她热情地带路,“看见前边的垃圾箱了吗?右拐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06,(8):55-55
我是五十年代末从乡下到上海来参军服役、读书的,也算是半个上海人。我觉得上海人堪称是可爱的。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文化建设、法制与道德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上海没有相当的软实力,绝对吸引不来众多的中外投资者。“上海人可爱吗?”这个讨论的意义在于警醒那些“七不”做得不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遵守不力的少数市民。我们应该宽容.我们更应该警醒。——潘国才  相似文献   

15.
当“美丽”形容中国的时候,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山清水秀、天朗气清,街宽路阔、政善人和。而当“美丽”形容社区的时候,人们会想到什么?是花红柳绿还是干净整洁?是邻里亲和还是服务周到?让我们走进天津,去见证美丽社区到底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6.
杨瀚 《现代领导》2009,(4):39-40
春节前我到台湾访问,与台湾的朋友在谈论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杨虎城的态度与处置方法时,有朋友说:“蒋介石对杨虎城是很宽容的,让他出国就是了,是杨虎城非要回国才遭逮捕的。”事实是这样吗?非也!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子就一方面要求“日三省吾身”,严于自律;另一方面则提倡宽恕对人。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便拈出了一个“恕”字。而后人也一直认为“宽则得众,能下人自有志,能容人是大器。”而愚总觉得“严于律己”固然必要,但“宽以待人”则不可一律而为之,有时“宽容未必总是美德”。  相似文献   

18.
不许失败     
我们是一个很宽容的民族,怜悯弱者原谅失败者会被人颂为美德,自匕容许自己失败也是一大特色,“吃一堑长一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些中国式的真理在人们心中扎了根。这一观念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许多这样的事发生了:有的企业经营者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破产了,宽容的上级一句“要吸取教训呀广’就又派这个人去另一个企业当厂长去了;与外国人做生意去国外考察,却只“考察”了国外的风光,回国时自然少个了彩电冰箱.而买回来的却是人家报废的设备,宽容的领导一句“花钱买教训”后又会派这个人去买下一套设备··,…这样做的结果产生…  相似文献   

19.
宽容与放纵     
社会的和谐.宽容是基础。什么是宽容。似乎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房龙在他那本名为《宽容》的书中,开宗明义。“这是一本奉献给宽容的书。但是宽容是个很大的命题。”结果,他写了几十万字。  相似文献   

20.
所谓“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牛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是特指教帅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缺点的机会。“宽容”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要真正做好这~点的确难能可贵。“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