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应然宏观刑事政策“不再严打”“只宽不严”“废除死刑”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在对犯罪的认识中,将渗入其间的理性与情感相分离,以平和替代愤怒;刑罚史的走向与结论表明刑罚无效或是重刑无用,应当另谋出路;因果关系的困惑及明朗点明世人,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应当宽容和宽恕犯罪人,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人道主义的彰显和人权的真正实现更是应然宏观刑事政策的本体证明。  相似文献   

2.
宽容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您知道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从小就被耳提面命着要“宽容”,也从很多名人名言中知道,“宽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当我们有了毛病犯了错误以后,也常常期待着别人的“宽容”。但在生活中,也经常有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宽容”别人是不是就等于苛待自己?“宽容”是不是软弱?等等。百灵鸟和夜猫子之争。学生宿舍中,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的人,经常发生不愉快。能愉快吗?你梦做到一半,晚归者的关门声闯了进来;要不你挑灯夜战写了一篇好文章,清晨睡意正浓,早起者的杯子掉地,把你唤醒。早睡者恨恨…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14,(21):3-3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待自己的错误时,反省之余,往往会自我安慰,即使再大的失误,也总觉得可以宽恕。但在对待他人的过失时,第一时间出现在脑海里的却没有“宽容”、“原谅”这些词语。所以,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宽己容易宽人难。《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所苦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就是在告诫人们应当如何像宽容自己一样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子就一方面要求“日三省吾身”,严于自律;另一方面则提倡宽恕对人。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便拈出了一个“恕”字。而后人也一直认为“宽则得众,能下人自有志,能容人是大器。”而愚总觉得“严于律己”固然必要,但“宽以待人”则不可一律而为之,有时“宽容未必总是美德”。  相似文献   

5.
所谓“宽容”,决不是指教师对学牛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和放纵,而是特指教帅对学生实施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其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改正缺点的机会。“宽容”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要真正做好这~点的确难能可贵。“宽容...  相似文献   

6.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4):29-29
自己宽恕自己? 段郎说事:社科院调查显示,近四成公职人员认可当“裸官”。且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甚至超过半数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外国永久居留权——宽容“裸官”的人或许正是“裸官”自己,且他们心里最清楚,这个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正是他们所作所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何芳 《今日上海》2013,(10):40-45
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古今皆如是。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言:医者要“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才能成苍生大医,可见医道在于仁。  相似文献   

8.
时下,有的人、有的文章大谈、侈谈领导干部要“多行宽恕”,表现出对领导干部胸怀大度的饶有兴趣,然而笔者对此却颇多另一番感触。 “宽恕”,即:宽容,饶恕,不记旧恶、不计宿怨、宽以待人。这的确是人之美德,应该提倡。只有人人都能付出一点爱,相互同情和理解、相互宽恕和忍让,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洒向人间都是爱”,生活也才能相安无事、平安和谐。我们有的同志,在街里邻居之间、在单位同事之间、在工作接触对象之间,关系都搞得比较紧张,究其原因,除自身德行修养比较差之外,主要的恐怕就是不能与人为善。所以我们的先人早有明训:“宽容饶恕”不啻是美德,更是“聪明人之举”。“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用博爱之心、欣赏的眼光对每一位学生,把培养和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放在战略性位。一位教育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师。”相信方法得当,转化后进生定会成功。一、转化后进生要从“心”开始1.赢得学生的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育人要心,老师只有走进后进生的心里,后进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要赢得学生的心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在日的学习生活中,多渠道、多方面去关心帮助后进生,把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后进生深深体会到师对他的爱,从而使后进生向教师敞开心扉,消除其情障碍及抵触对立…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2,(3):54-54
哀公问于孔子日:“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有圣。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也],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  相似文献   

11.
论家庭美育     
论家庭美育相恒义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毫无疑问,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的孩子,也都在试图运用“美”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家教。这当然是时代的要求、风尚在家庭中的反映。然而家庭美育不是简单化的教育,有它自身的功能、任务、内容和方法;还需...  相似文献   

12.
张毅 《求索》2006,(11)
“不彻底”是张爱玲所特有的一种态度,是指导以宽容为内涵的文化品味,实现了爱情由浪漫向生存现实的妥协。从“不彻底”的艺术宽恕谈张爱玲的小说,分析与其创作基调相适应的艺术特色,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张爱玲的人生处世哲学,其二是写作态度。由此阐述张爱玲的艺术宽恕是广大的、无边的。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直被奉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子就一方面要求“日三省乎吾身”,严于自律;另一方面则提倡宽恕对人。而后人也一直认为“宽则得众,能下人自有志,能容人是大器。”而愚总觉得“严于律己”固然必要,但“宽以待人”则不可一律而为之,有时,宽容未必就是美德。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有不妥的言行伤害了学生,造成师生关系不协调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道歉。古人云:“知耻近乎勇”。教师知道自己错了,就要勇于认错、勇于改正错误,这样就会得到学生的谅解、信任和尊重,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子贡说的“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就是这个道理。首先,道歉有利于融洽师生双方的感情,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过程是个师生双边活动过程,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教师学会道歉,就会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可亲、可近、可敬,这样可缩短师生之间感情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亡志之音     
《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用白话说.就是心中的奋斗目标,个人的理想信念。以“亡志之音”为题,实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西方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开始出现。后现代政治宽容哲学,以汉娜·阿伦特的"对无思之恶的宽容"、雅克·德里达的"宽恕一切不可宽恕的人"以及尚塔尔·墨菲的"将敌人转化为对手"为三项代表性理论。三项代表性理论在如何消除"恶"之根源方面,存在着几乎相同的理论误区,我们在借鉴国外的政治宽容思想来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理论体系时必须避免进入这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听了不少同行的课,学到了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深深感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听课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堂课提问很多,有的高达38次,在短短的45分钟里学生像走马灯似的站起坐下,煞是热闹。课后经个别询问学生,发觉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不理想。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把这种提问当作是“启发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启发式教学等于提问吗?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孔子的话宋代理学家朱熹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就是说,当学生处于那种似明白又不明白,想…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3,(6):49-49
【原文】 吴王夫差兴兵伐齐,掘为渔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欲以会晋。恐群臣之谏也,乃令于邦中曰:“寡人伐齐,敢有谏者死。”太子友乃风谏以发激吴王之心。以清朝时怀丸挟弹从后园而来,衣洽履濡。吴王怪而问之曰:“可为如此也?”友曰:“游于后园,闻秋蝉之鸣,往而观之。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其鸣悲吟,自以为安。  相似文献   

19.
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孔子说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敬畏;唐太宗李世民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是一种敬畏;毛主席讲“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也是一种敬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扫黄琐议     
“卖淫嫖娼”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报刊。打击“卖淫嫖娼”是扫黄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好像很少有人把这四个字再加分别。 比如,嫖是指的男性;娼则是指的女性。嫖是施之者,娼是受之者;嫖是寻求一己之快乐,娼是承受非人之痛苦;嫖是有钱者(拿着他人的钱或公家的钱去嫖的也是有钱者,只不过他先要用别的东西──比如权或国家的利益──去换取金钱),娼则多半是无以谋生者。卖与淫,也有不同:卖,固然是指的娼,在商品社会里,她必是无物可卖,才被迫出卖仅有的身体,但真正的卖家,人体买卖中最卑鄙的获利者,是那些组织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