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2.
官德修养在维持国家政治运作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用官德伦理来处理君臣、臣民等社会关系。孔子的官德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至今仍有许多精华为我们所借鉴、发扬光大。本文深入研究孔子官德思想,梳理孔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化对中国传统行政伦理道德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认识,为我们当前的官德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先秦国家历史文献,其中包含的民本思想给后世政治以重大的积极影响。其民本思想主要有克明俊德、忧劳戒逸、重农裕民、明德慎罚。这些思想是整个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在古代曾哺育了历代的贤明统治者,限制和软化专制暴政、维护封建专制政体正常运转;在近代成为中国人民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础和衔接点;在现代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为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其中,法家“法治”理论自成体系,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现成的治国思想指导。文章通过客观认识法家“法治”理论的内容,考察其在中国古代治理国家中所发挥的作用,挖掘其对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化可借鉴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5.
"和谐"意味着安宁有序,蕴涵着富足安康,是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也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最深层的内心诉求."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业要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云南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对全省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如粮食生产动力不足,粮食供需结构失衡,资源环 境压力过大,粮食产业竞争力不强和生产效益较低等问题,给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 的隐患。“十四五”时期还需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复杂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完善已有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应以创新的理念突破粮食生产瓶颈,以协调的理念化解粮食结构矛盾,以绿色的理念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开放的理念防范国际粮食贸易风险,以共享的理念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效益,共同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崔海宁 《外交评论》2014,(1):94-110
近几年来,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确保地区粮食安全不仅是东亚各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愈发成为影响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进程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但也陷入了一种制度过剩与成效不足的现实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合作机制的纷繁复杂、架床叠屋;另一方面却是务实合作的迟缓推进、效率低下。这种困境既与粮食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更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行为体在长期的互动博弈过程中所造成的。中国积极承担地区责任、发挥大国效应是逐步改善合作困局的关键之一。为此,中国应在强化对粮食问题战略认知的基础上,重点推进"10+1"和"10+3"粮食安全合作,同时加强对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多种多样,必须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对策是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型粮食安全观念;要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稳定是先进阶级、先进利益群体发挥先进作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邓小平同志把稳定作为一贯坚持的“压倒一切”的一个重要原则。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急剧变化,引发许多不稳定的社会问题,成为走向现代化国家必然的伴生物,因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是中国乃至世界倍加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保持社会稳定,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他郑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资金大规模地投入农业,农业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要使这些积极因素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必须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当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全球化将中国农业带入到一个与其"封闭性"原状完全不同的开放经济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了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新型农产品流通组织不断涌现,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农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农户与各农业组织化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强化农业基础的合理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模式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状况良好。"十一五"期间,深圳应发展园区型都市农业模式。都市农业要具备农产品安全保障、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外向型、观光休闲教育、城市生态屏障五大功能。应采取加强立法、增加投入、保护农业环境和资源、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对外开放等措施,保障深圳都市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访潮背后的深层原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访制度是一个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行政监督和全路救济的机制。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虽然这一制度在各个时期不同,但一直延续下来。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矛盾凸显,上访出现了高峰,尚有加剧的趋势。需要解读的深层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传统政治文化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影响;第二,移植的西方司法制度与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不契合;第三,现行制度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第四,社会转型期各阶层的利益分配失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关于盗窃罪的立法有着"计赃论罪"的传统,而这一立法传统在近代经过短暂的断裂后,又在新中国的刑事立法中得以体现。新中国刑法中的"计赃论罪"在内涵上与古代刑法中的"计赃论罪"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从定性分析模式到定性+定量分析模式的演变。这种演变,与盗窃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变化、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以及现实刑事政策密不可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纯粹的"计赃论罪"立法模式都已丧失了生存的空间,我国盗窃罪应当确立"双轨制"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以“农”为特色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整体的发展,单纯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进行都是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表明,持续的“适宜技术”创新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区,同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减少了、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表现出社会主义新风尚。因此,旨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农业政策应该集中在“适宜”农业技术创新与选择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我国西部农业的发展将面临许多问题 ,结构调整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分析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现阶段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重点 ,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民职业化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需要,也是我国农民走出传统身份束缚的最终之路,农民职业化在我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思考了与之相关的三个方面:农民身份的终结、农民职业化的趋向及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