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人权研究中心,其任务主要是为完善我国人权保障制度服务,同时也为国际人权保障和斗争服务。在社科院和法学研究所的领导下,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各兄弟单位,美国福特基金会,英中友好协会和加拿大、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人权研究机构的支持,分别开展了人权理论研究、人权政策研究、人权两公约研究、外国人权著作翻译、人权资料建设等工作。在人权理论研究方面,本项目完成并出版了《中国人权建设》、《当代人权》、《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发展中国家与人权》…  相似文献   

2.
人权保障是现代法治的价值体现和要求。本文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可能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问题,明确提出以人权保障为主导思想修改《刑事诉讼法》;在充分肯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有关规定后,深刻剖析现行《刑事诉讼法》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人权机构是在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内人权促进和保护机制,《关于国家人权机构地位的原则》(《巴黎原则》)被公认为国家人权机构发展的里程碑。但是,对国家人权机构的理解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以《巴黎原则》为基础,围绕国家人权机构的设立和作用,对国家人权机构的定义、特点、分类、职责等基本问题加以澄清,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东盟人权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东盟在实现东盟政治一体化以及建立亚洲次区域人权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宣言规定的很多人权规范都与国际人权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与1993年《曼谷宣言》的基本观点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东盟人权宣言》体现的人权"亚洲价值观"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但考虑到东盟国家内部的复杂状况以及东盟长期的人权政策,东盟国家建立符合国际人权标准且强有力的区域性人权机制的道路仍然比较漫长。  相似文献   

5.
读《人权初论》华金,云彬最近,由孙纪成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权初论》,给人权研究新园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值得赞赏。《人权初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为指导,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状况,对人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对人权与平等、自由、民...  相似文献   

6.
儿童免受性侵害的权利--对我国儿童性法律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合俊 《法学研究》2004,26(6):128-136
在国际法上 ,性越来越与人权联系在一起 ,越来越被视为一种基本人权 ,性法律逐步从主要维护性秩序转向主要保护个人的性人权。《儿童权利公约》就突出体现了性人权的视角。我国已经批准《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在性人权的视角下 ,我国儿童性法律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儿童性法律的修改 ,应朝着更加人权化的方向进行 ,以便从一个侧面推动我国的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劳动者人权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国劳动者人权保障是通过《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的.《劳动法》不仅是对劳动关系的平衡,更是对劳动者人权保障的法律基础.在劳动者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存在着广泛性、真实性、多样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同时需要物质、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条件作为基础.本文结合《劳动法》的基础性质,对其人权法律保障的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劳动法》对人权保障方面的实现条件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4):128-128
郭道晖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2004年第2期上撰文《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指出,过去中国理论界只讲人和人权的阶级性,而否定其普遍性,视人权为“资产阶级的口号”,这是没有分清作为客观的社会存在的人权同作为意识形态的人权理论、人权法制的区别。其实,人权是基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客观地历史地形  相似文献   

9.
欧盟人权机构:《巴黎原则》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人权机构是在联合国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宗旨以及《巴黎原则》的框架下专职保障人权的新兴机构。欧盟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越来越重视人权问题,关注到国家人权机构和《巴黎原则》,并从全新的基本权利机构或者欧洲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监控中心的功能扩展两个方面来建立符合《巴黎原则》的欧盟人权机构。未来的欧盟人权机构应能保持法律、组成和财政的独立性;应享有监督、咨询、教育、资料收集和调查等职责;应与国际人权条约机构和欧盟成员国的国家人权机构开展合作。欧盟人权机构的建立可以提升欧盟一体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加入21个人权公约,除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没有被全国人大通过,其他的都已经生效,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已逐步和世界接轨,但中国在人权法治保障与实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在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实践上将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纯粹是美国国内法的产物,它只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避而不谈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它片面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而否定人权的特殊性;它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认为美国可以对任何国家的人权状况予以横加指责;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否认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报告》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大量捏造、歪曲事实;而自身人权状况糟糕的美国,根本就没资格、也无权对他国的人权状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2.
妇女性人权与妇女法的修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性的人权化走向 ,就是性越来越与人权联系在一起。联合国 1 949年《禁止贩卖人口及取缔意图赢利使人卖淫公约》 ,是性的人权化走向的著名实例。性人权 ,概括言之 ,就是作为性存在的人所有和应当享有的人权。妇女人权运动历来是人权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妇女的性人权成了战后人权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正在讨论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是妇女人权的国内立法 ,在“人权”已经写入宪法的情况下 ,妇女法的修改应顺应国际国内人权发展的历史潮流 ,确立性的人权本位。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妇女的人权 ,而且可以以性人权为凭借 ,从一个侧面推动中国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权在西方和中国都有古老的渊源.西方人权来自平等和公正的理念,中国人权来自于权利的概念.中国近代史上人权的法律规定曾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本包括联合国于1948年制定的《世界人权宣言》和1966年制定的《民权公约》中的大部分权利,在内容上和时间上,中国人权都领先世界半个世纪.而且,联合国制定《世界人权宣言》时,中国人还作出了巨大贡献.“司法”有三种含义,人权司法保障是国家的义务,具有国际和国内标准.诉讼是个人的权利,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诉讼人权保障是人权司法保障的最主要的方式.诉讼权利的完善是法治进步的标志,国家有义务保障个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权年刊》(ChineseYearbookofHumanRights)(《年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人权研究中心和国际法研究中心主办的专门性人权研究学刊,于2004年6月创刊。自2006年的第三卷起,《年刊》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上述三家机构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共同主办,同时出版中英文版,其中文版将在国内出版发行,英文版则将由国际知名的布里尔学术出版公司(BrillAcademicPublishers)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年刊》发表中外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评论、活动介绍、书评与博…  相似文献   

15.
《法学研究》2005,27(4)
《中国人权年刊》(ChineseYearbookofHumanRights)(《年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人权研究中心和国际法研究中心主办的专门性人权研究学刊,于2004年6月创刊。自2006年的第三卷起,《年刊》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上述三家机构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共同主办,同时出版中英文版,其中文版将在国内出版发行,英文版则将由国际知名的布里尔学术出版公司(BrillAcademicPublishers)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年刊》发表中外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评论、活动介绍、书评与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先后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人权规定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比较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现行宪法人权规定的异同,规范和完善我国现行宪法中的人权规定体系,对于完善我国人权法律保障制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的《也谈人权的主体》(以下简称“陆文”)。这是一篇部分地与拙文《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刊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商榷的文章。现仅就陆文指涉到拙文的部分做如下回答和辩正。一、我真的否定了集体人权吗? 陆文一开头就断定我否定集体人权的存在,并称:“张文明确地否定了集体人权的提法”,然后就开始同“无集体人权”的观点进行商榷。这显然是对拙文的曲解。实际上,拙文的观点仅仅是:在国内法领域,不宜引入“集体人权”的概念,但在国际法领域,“集体人权”则是不能放弃的旗帜。拙文曾明确而肯定地指出:“集体人权概念最初出现在国际法领域,是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8.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挪威]A·艾德刘俊海徐海燕译内容提要:本文从《联合国宪章》入手,分析了《国际人权公约》以及建立在该《公约》基础上的诸多国际文书(条约与宣言),并提出了国际人权的制度性框架和国家为推动发展而合作的义务。文章指出,作为《联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权理论体系。人权本原观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人权主体观是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人权本质观是利益与道德的统一;人权内容观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约)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约)的统一;人权价值观是自由与平等的统一;人权形态观是应有与法定的统一;人权和谐观是和谐与对抗的统一;人权属性观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人权实现观是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酷刑案件与美国国际人权司法林欣1992年《美国国际法杂志》第2期和美国《国际律师》杂志第2期都介绍了美国法学家肯尼思·兰德尔写的《联邦法院与国际人权范例》一书。该书赞扬美国联邦法院对一起外国人在外国实施的酷刑案件行使管辖权,是美国国际人权司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