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红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政党,不断调整的中国共产党不容易",这是英国剑桥大学一位教授在研究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的历程后得出的结论。而这位教授所说的"不断调整",我们党常以"赶考"来表达。"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人沿着"红船"航向开创未来的意志和行动。新中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2.
事业发展无止境,奋楫"赶考"无穷期。从救国大考、兴国大考、富国大考到强国大考,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历经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优异答卷,"考"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执政水平、政党规模和全球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观百年"赶考"艰辛、历数百年"赶考"成绩、归纳百年"赶考"秘诀、明确未来"赶考"方向,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赶考"史的重要总结,更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党建》2016,(9)
正提出"赶考"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时的一种政治清醒和郑重宣誓。67年前,毛泽东提出"赶考"的历史性课题,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常怀"赶考"的心态,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3月23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值得中国共产党人永远铭记的日子。用毛泽东的话说,这一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毛泽东把共产党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面临的考验称为"进京赶考",用"赶考"把几十年战争岁月与崭新的历史时期连接在一起。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赶考"使命,大力弘扬以坚定理想、执政为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勤政、履行使命为内涵的"赶考"精神,不忘初  相似文献   

5.
"赶考"本是中国科举制传统文化中一个通俗用语,1949年3月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赶考","赶考"遂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中一个概念,具有了独特的政治内涵及功能;1980年代末,"赶考"轶事重现,旨在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反对西方和平演变;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赶考"课题,将其政治意涵升华为"赶考"精神,强化其凝聚民族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动员作用。中国共产党借用耳熟能详的"赶考"一词表达执政理念,既承续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其政治动员和政治认同功能。"赶考"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新的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不断强化"赶考"的意识和担当意识,持续增强"赶考"的底气和勇气。"赶考"源于信念坚,利益诱惑面前挺得住。"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铁一样的信仰、钢一样的意志,生死不灭、泰山难  相似文献   

7.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赶考"以来,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赶考"初心。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应该铭记"赶考"初心,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赶考"的经验,继续新的"赶考"征程,在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的"赶考"的起点,戒骄戒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中的一块奇珍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也是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精神航标。西柏坡精神是集"两个敢于"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的建设新社会精神、"两个体制"的建国精神和"两个务必"的执政党精神于一体的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坚持"两个务必",根本在于发扬人民民主,实质在于弘扬赶考精神,关键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9,(6)
政党自信是一个政党清楚地认识自身,对自身价值、理论、制度和能力的"悦纳"和积极评价,也是相信自己的前途命运并积极推进事业发展的精神状态。政党自信是立党铸魂及党的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政党自信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封闭自恋也不盲目自大,最有理由自信,这种"理由"构成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内在依据。政党自信的"发生学逻辑"源自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文化逻辑、理想逻辑和党建逻辑等六大逻辑。六大逻辑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共同支撑政党自信,促进政党自信。增强新时代政党自信对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能力,对于构建一个在21世纪具有蓬勃生机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长期执政的先进政党,对于增强国家自信、民族自信和"四个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人之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基因和血脉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愿景源自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而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启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而"知行合一"则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者初心之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是使命的理论传导,这构成了"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1.
"进京赶考"既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赶考"的精神状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续写了"赶考"新答卷。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新境界提升新格局、新标准提高新质量、新能力开创新局面、新体制保障新活力,体现出注重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巩固定量和把控变量相结合、宏观设计和微观细化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鲜明特点。新时代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推动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政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无期大学"型政党建设思想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由之路,是对民主革命时期乃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学习型政党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政党如何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关乎这个政党的性质,决定这个政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3日,是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主席郑重提出了"进京赶考"重大命题。在此后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赶考"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有一定的形塑作用。陈独秀、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必须组成政党,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受五四运动多方面的影响,他们追求建立一个受过"政治训练""依赖国民为后援"、以"直接行动""图根本之改造"的新型政党。他们将自己对政党的认知应用于中国共产党上,从而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便具有了自我改造的勇气、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光辉岁月,红色华章。70年前的春天,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即将取得伟大胜利,国家和民族命运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在西柏坡,党中央科学分析形势,敏锐把握机遇,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执政赶考的历史使命,毛泽东铿锵有力地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赶考"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历史性考  相似文献   

17.
党刊看党建     
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保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她的命运是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政党,而资产阶级政党则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信仰、信念、信心,  相似文献   

18.
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相似文献   

19.
<正>"赶考"智慧的深刻内涵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建党的历史,"赶考"智慧则是我党西柏坡时期思想建党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思想建党"作出明确要求,告诫全党同志"赶考远未结束",不忘"赶考"初心,继续前进在"赶考"路上。在走向全面小康乃至现代化的未来,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运用"赶考"  相似文献   

20.
刘畅然 《党史文苑》2007,1(5):21-23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是否具备产生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的性质等问题上,至今吏学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基本原因之一,是由于人们对中国近代工人阶级"人数较少"这一突出弱点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其实,这一弱点具有辩证性、相对性,没有从根本上妨碍本阶级政党的产生,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具备产生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从其产生开始就是工人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