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公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公安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公安也就是人民公安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公安工作立足本国实际走出来的一条独特的道路,是公安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反映公安规律一系列理论概括和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2.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必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检察战线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律监督职能的有力武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法制思想,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全体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关于人性的理论也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而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正是哲学发展到成熟的成果,是科学的人性论。从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中国杰出的领导人们结合本国的国情,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并把它付诸于中国具体的实践当中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使其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重大现实挑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两个重要阶段,它的实现以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和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为指导其主要内容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自己的小康之路,确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使人民群众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与和谐,实现更高层次的现代文明。监狱机关应抓住机遇,加速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也是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的基本根据。邓小平深刻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剖析了当代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得出了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的行政法制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政权思想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党性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的根本目标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指导工作。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应用性和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有关国家政权与法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体现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法制理论,第二个发展阶段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政治和法治理论。共和国六十年的实践探索,围绕着科学、民主、人权、法治这些基本问题展开,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要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借鉴人类法学和法制经验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11,(7):5-5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这两部法律总体上与我国国情是相适应的,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进步和人民群众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文化背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是我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1.
喻中 《法学论坛》2021,36(1):35-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体系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党章总纲》《宪法序言》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这一条基本线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把这四篇文献汇集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四书",以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精准奠基。  相似文献   

12.
深入挖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继承传统道德精华、及时归纳时代精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新起点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握重要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以理论的发展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理论传播普及的基本路径,以思想理论的日益通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体制危机呼唤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物质前提;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合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以及它的领袖邓小平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理论来源;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16.
付子堂 《现代法学》2007,29(5):3-15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应当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在中国,通过多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的铺垫,已经具备了更进一步研究的坚实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必须有独特的思路、完善的内容设计,并应该考虑到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红色文化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秉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新求变的思想观念。红色文化是蕴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沃土,滋养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文化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用历史的眼光、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刻理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背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发展历程及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意义,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传承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历史追求,并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更系统地把握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的本质特征,从而赋予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以民族复兴的凝聚力、和平崛起的认同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掌握力。和谐社会基本要素的结构关系表明,社会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及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始终是其核心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人为本"进行了科学的规定。"以人为本"之所以在当代中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并成为一种显性的实践观念,是因为"以人为本"对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