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年五月二日,是明末农民起义杰出领袖李自成壮烈牺牲三百四十周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仅存一年有余.个中原委,史家纷说不一,或流寇主义说,或胜利骄傲说,或享受腐化说等等,以上诸说,各执一是,也各有其理,依拙见,大顺速亡,速亡在过激政策上.一、军事上的过激.起初是轻敌.还在大顺政权攻占北京之前,新兴的清军屡败明军,占有整个东北和外蒙古.并曾侵入长城,破蓟州、衮州一带.明朝京师曾为此而告急.吴三桂掌握着明军中的精锐部队,如发现大顺政权对其有不利之举,随时可与清结成同盟.这些  相似文献   

2.
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经过17年艰苦奋斗,摧毁明王朝,建立了农民政权——大顺政权。大顺政权只存在42天,就迅速夭折。原因在于农民军被胜利冲昏头脑,藐视清军力量,未作应敌准备;义军首领忙于筹备登极大典,未将抗敌卫国列为首要任务。尤为严重的是文武大臣一旦大权在握,骄横自恣,生活腐化,战士寒心,百姓失望,群众基础丧失殆尽。大顺政权,昙花一现,铸成遗憾千古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3.
解家麟 《北京观察》2004,(12):20-21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年3月,明王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刚夺了明朝帝祚40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又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  相似文献   

4.
转瞬六十载,又逢甲申年。1944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发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说的是,明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纪律严明,在人民的拥戴支持下,屡蹶屡起,经过16年的艰苦战斗,于1644年攻占北京城,建立大顺王朝。明帝崇祯(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进城后,李自成及其部属,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从将领到士兵,恣意掳掠勒索,劫夺金钱美女,军纪败坏,民怨沸腾。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占领北京43天即被腐化侵蚀,变成了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吴三桂勾引清军一到,大顺王朝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这一历史悲剧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思考。郭沫若由此写下《甲申三百年祭》。文中写道:"自然,假如从整个的运动历史来看,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5.
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军和以张献忠为首的大西农民军,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农民政权,明王朝宣告灭亡。当农民起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以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勾结清兵,对农民起义军进行疯狂镇压和报复。明朝覆亡以后,清兵把对付明朝的斗争力量转而对付农民军,并联合明朝的汉族大官僚、大地主中的投降妥协分子,一起镇压农民军。清朝统治者对农民军的征剿和对各族人民的镇压,使各族人民的生活遭到破坏,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形成了以农民军为领导的包括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3,(9):1-1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起长达229年的强大西汉政权。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后攻入京城,然而起义军进城不久便追求骄奢淫逸,很快失去了民心,大顺政权仅坚持18天就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7.
一六四四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透顶的明王朝中央政权。与此同时,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横扫大江南北,到处摧毁明朝的地方政权。正当革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我国东北满族贵族集团和一部份汉族地主阶级勾结起来,集结力量,打着孔老二“春秋大义”所谓“讨贼”的旗号,向农民军猛扑过来。一六四五年,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山,次年,张献忠战死在四川西充。全国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急剧的转折。为了挽救革命,对付新的主要敌人,在四川作战的大西军余部,组成了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将军为代表的领导集团,攻占滇黔,联合一切反清力量,继续坚持了十余年的抗清斗争,给予满汉封延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他  相似文献   

8.
明末以来,关于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之死,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以致成为三百年来的一个悬案。一九五六年第六期《历史研究》发表了金毓黻、李文治等同志的文章,依据有关史料分析,考证出李自成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为乡民程九百所杀。一九八一年一月,湖南石门县夹山寺发现了传系李自成所作《梅花百韵》木刻残版,又从奉天玉和尚墓葬中,发现骨灰坛和砖刻《塔铭》。有的同志以此印证清乾隆初年任过澧州知州何璘的说法,认为李自成于一六四五年脱离大顺军,潜迹石门夹山寺为僧。  相似文献   

9.
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人们众说纷纭,争议颇多。近来,有人揭秘。原来——占领北京时,李自成的军队浩浩荡荡一百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李自成大军遭鼠疫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自成的死事问题,一年来,湖南、湖北、北京、吉林有十种以上的报刊杂志发表了许多同志的文章。各自在引证大量史料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死于通山是否可信。我们的观点明确,是持怀疑和否定说的。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如下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全面考察一六四五年一月李自成率部南下湖广以后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大顺军当时采取的战略、策略及行军路线,来看看李自成及其主力部队是否或有无可能东下九江并到过通山;二是从那些谣传李自成走死通山的史料本身进行具体分析,追查其来源,考验其信值。因此,再次提出我们的见解,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崇祯末年,那是真正的乱世,忽喇喇大厦将倾。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清军的铁骑雷霆万钧。崇祯作为亡国之君的形象将要无可逆转地定格了。这是人们喜欢用各种方式描述而读者的兴味又经久不衰的一段历史:山河破碎、旌旗蔽天、乱云飞渡……总之,是气势恢宏、悲歌慷慨式的。何大草的小说《午门的暖昧》也是停留在这愁云惨雾的凄惶时刻的,但我们首先是从“晚春时节憔悴的花香与辽阔的寂静”中走进崇祯17年的北京的。“城里的人们都看到,桌上的一杯茶或者一碗酒,都因为李自成铁骑的敲打而发出了轻微的颤动”;加上“我”躲在宫城的烛影、…  相似文献   

12.
樊晓光 《小康》2012,(2):124
正收藏如果也分流派的话,有些人终其一生投身钻研,将其做成一门学问;有些人家族传承,将其作为爱好和品位;有些人则在天桥上耍把式、钻空子,捡个漏就撤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其人热爱屠杀,发明了很多残忍且高效的杀人方式,  相似文献   

13.
熊坤静 《传承》2009,(3):9-1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进北平城不久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随着旧政权的被推翻,新中国的曙光从东方冉冉升起,党中央将要向京城转移了。临行前毛泽东多次以李自成进北京的史实教育和警戒党内同志和身边的人,要求大家保持谦虚,不要做李自成,并诙谐地称这次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14.
卢若腾(1598年—1664年),字闲之,别字海运,号牧洲,亦号留菴,又称自许先生,福建同安浯屿(今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1604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后任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隆武政权时,授都察院右副部御史、浙东(温、处、宁、台)巡抚,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他兵败负伤回闽.后依附郑成功,在金、厦生活了十几年.在  相似文献   

15.
清将吴三桂驱兵入滇,对各族人民推行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终于康熙四年(1665年)初,在广阔的滇南山野,到处爆发激烈的反抗,汇入汹涌的民族起义洪流,沉重打击了当局的反动统治,为云南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一、吴三桂的暴政顺治十五年(1658年)秋,清军三路入滇,明军李定国部艰苦奋战,为掩护垂亡的南明政权,从滇西退入缅甸,召唤各地兴兵勤王。次年七月,起兵响应的元江傣族土知府那嵩、彝族土司龙赞阳等,乘清军刚来入  相似文献   

16.
想起了黄炎培的一番话李隆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毛泽东与之进行了感人肺腑的长谈。黄炎培,这位满腹经纶的前清举人,从李自成、国民党取得政权后不久便陷入腐败的历史教训,他向毛泽东坦诚陈词:“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  相似文献   

17.
近读张国光同志《湖北通山李自成墓非伪托辨》(载《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之后,有如下意见,提出与张同志商榷。 一、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不可信。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是无法验证的传闻,所谓李自成“兵尽力穷,走死九宫山”仅仅是明清双方当事者图功谎报之词。清阿济格奏报为摄政王多尔衮所斥;南明何腾蛟奏报为御史郭维经、唐王朱聿键所疑。他们后  相似文献   

18.
唐明魏征在临终时对太宗李世民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至理名言。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腐朽思想对党的肌体的侵蚀,保证党不腐败,国家强盛,这是摆在我们党的面前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课题。毛泽东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在建国前夕与建国后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反腐倡廉的科学理论,领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的实践。 一、以史为镜,警示两个“务必”,决不当李自成。毛  相似文献   

19.
湖北通山牛迹岭下的李自成墓是否是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埋骨之所?我的答复是肯定的。一九七七年,我和《长江文艺》编辑部副主任刘岱同志及武汉师院副教授李悔吾同志一道,曾去当地调查访问过。嗣后,我又和李悔吾同志参考有关方志、史籍,合撰了《李自成在湖北抗清牺牲经过及其墓葬问题》一文,发表于《武汉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一至二期和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李自成〉评论集》,该文考证李自成是一六四五年五月初四因兵败拆入通山境,旋在九宫山被击溃,仅带少数从骑在万山丛中西走,在牛迹岭下被乡勇程九伯及其族弟可开、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