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和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民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始终,更好地发挥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谱写人民政协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89-291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几个重要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中注意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离开发展这个基本前提,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强调指出,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是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能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其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态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三者之间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是借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来的。“可持发展”理论本原意义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强调的是共产党与执政环境,特别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联、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孙润秀 《前沿》2010,(7):176-178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生态教育不仅是使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肩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主观     
周维亮 《今日浙江》2007,(14):52-5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由民",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中 ,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建设与环境、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亦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此 ,有必要运用人类生态学和自然资源生态学的原理、观点与方法 ,分析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的有关生态问题 ,重视和处理好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平衡 ,这对于云南省“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树静 《前进》2004,(7):28-29
学发展观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统筹”,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为环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辅相承。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经济发展的成果才有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才能不断得到改善。同样,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我们才能拿出更多…  相似文献   

10.
韩亚珠 《前进》2000,(6):16-19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和根本目的。因此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三者相互协调,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本文就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遵循客观规律,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关系。生态经济发展规律揭示: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两者间,前者为首要,是基础。因为任何形式的环境破坏、生态污染、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以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主导因素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共同性和公正性。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支撑,无从谈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促进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演化;只有发展知识经济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它们之问的互动关系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伟 《求索》2012,(11):44-46
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以提高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力测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作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区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此生态经济区为考察对象,通过模糊聚类研究方法,对其可持续发展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差异,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商品包装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分析了商品包装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并提出了商品包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贺靖轲 《前沿》2011,(6):88-91
作为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经济法的立法与实施工作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要时刻与时俱进,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经济立法,使经济法成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法律保障。本文重点从人与生态环境、生态与经济、经济与社会这三个层面对于经济法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湖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琳  蒋荣涛  袁灵 《湖湘论坛》2004,17(3):33-35
贫困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和发展历史 ,其经济社会非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 ,研究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意义非常深远。本文构建了湖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着重探究了推进湖南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易良武 《新重庆》2006,(4):28-29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党建组织工作中,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全过程,抓好三个“始终坚持”,切实服从于、服务于科学发展这个根本。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切实打牢思想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人大论坛》2011,(2):12-12
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恰好蕴含着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十一五”期间,贵州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今,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柳一桥 《前沿》2011,(21):151-154
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实现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人口、物质、环境、文化各个生产力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平衡。在四位一体互动模式的作用下让西部民族地区走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这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平衡发展,从而共同促使城市生态复合系统的发展,使城市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所需要的资源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肖进方 《群众》2013,(4):28-29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近年来,金湖以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为目标,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2012年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