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贿赂罪亦称贿赂交易罪,包括八个罪名,根据其是否"只能"发生在市场交易领域,可以分为纯正的商业贿赂罪和不纯正的商业贿赂罪。商业贿赂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  相似文献   

2.
商业贿赂犯罪在司法适用上的疑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贿赂罪与非罪的界定问题,二是商业贿赂此罪与彼罪的界定问题。检察实践中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典型案例,对罪与非罪的认定及犯罪的惩治等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9,(12)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附加刑中重于罚金的财产刑。刑法分则规定可没收财产的有二十四个条文,涉及反革命罪、破坏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又把渎职罪中的贿赂罪、非法所得罪增列为可没收财产之罪。在当前审判实践中,没收财产刑被束之高阁或适用极少,这与惩治腐败、反贪肃贿的斗争形势很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是对没收财产刑的意义认识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犯罪立法缺陷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所谓商业贿赂罪,是指在商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方为了商业上的利益或其他好处而向商事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给予钱财,另一方商业经营者、管理者利用自己的经营、管理职权为行贿人谋取好处和利益而收受钱财,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前者是商业行贿罪,后者是商业受贿罪,二者统称为商业贿赂罪。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下称《决定》)颁布实施后得以提出,其实质是将商业贿赂罪从公职贿赂罪中分离出来,这是顺应社会生活发展的刑…  相似文献   

5.
反贪污贿赂不但是我国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维护国家和政府的正常活动,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修改完善贿赂罪既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需要,也是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需要。环境变化,法律就应跟上,不能滞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建立严密的立法、司法惩治体系,对贿赂犯罪,根据其不同特点详举罪状,详列罪名,增设商业贿赂罪、枉法贿赂罪、斡旋贿赂罪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法律武器的作用,同贿赂犯罪作斗争。1、商业贿赂罪商业贿赂罪,是指利用财物或其他手…  相似文献   

6.
贿选是当前严重危害政治民主的腐败现象。现行法律中将贿选视为破坏选举罪的行为方式之一,然而,贿选的社会危害性远不是破坏选举罪所能涵盖的。贿选与贿赂罪在罪质上具有同一性,在行为方式上具有相似性,为切实发挥法律对贿选的遏止作用,建议单独设置选举贿赂罪,并将其归之于贿赂罪这一类罪名中。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犯罪刑罚的立法完善——兼论经济犯罪的死刑废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犯罪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罪名,刑法对经济犯罪规定死刑不具有合理性.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符合刑罚的目的、不符合国际趋势,应予以废除.对于经济犯罪的立法方案应予以完善对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和侵犯财产罪中的死刑,应当从立法上及时废止;在条件成熟时废除贪污贿赂罪的死刑.同时应该调整经济犯罪的刑罚适用;加强无期徒刑的惩罚力度;完善罚金刑的适用;与此同时,增设资格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贿赂罪立法比较研究──兼谈大陆贿赂罪立法的完善杨景镇本文拟就海峡两岸贿赂罪(尤其是受贿罪)的立法略加比较,并就大陆贿赂罪(尤其是受贿罪)立法的完善略陈管见。一、关于贿赂罪的概念及其分类海峡两岸刑法均将贿赂罪规定于读职罪一章中。在具体罪名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嫖宿幼女罪保护的并非"社会善良风俗"、"保护幼女"的社会观念或者"禁止卖淫嫖娼"的社会管理秩序等社会法益,也不宜界定为"身心健康"或者"健全人格养成"等个人法益。从本罪应然的立法目的考量,应当将其保护的法益界定为"性生理、心理的健全成长权",而且,嫖宿幼女这一客观的行为模式也不足以导致对其需要单独制罪,因此,应当将本罪回归由奸淫幼女型强奸罪和猥亵儿童罪进行规制,同时考虑到新旧法之间的衔接以及幼女卖淫的特殊动态,建议在强奸罪和猥亵儿童罪中增设对嫖宿幼女行为的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反腐败的法律渊源方面,香港主要有《防止贿赂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廉政公署条例》;内地的是刑法典第八章的贪污贿赂罪及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事业的管理秩序罪中所规定的公司、企事业人员受贿罪和向公司、企事业人员行贿罪。在机构设置方面,香港是廉政公署,内地主要以反贪污贿赂局为主。内地反腐败的法律应该在犯罪主体、贿赂物的认定、反贪机构的独立性、举报人的保护等方面借鉴香港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公务员贿赂罪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比较研究傅宽芝全面考察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贿赂罪的发生、变化情况,可以说,此罪自公务员制度在人类社会问世之后就产生了。在贿赂罪家族中,公务员贿赂罪所占比例最大,是腐败现象中最突出的表现,对国家廉洁的危害最直接、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胡石友 《中外法学》1993,(2):61-64,10
<正> 世界各国和台港地区都对贿赂罪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对我国完善贿赂罪的立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受贿罪各国和台港地区一般都把受贿罪作为"渎职罪",只有《捷克和斯洛伐克刑法典》把受贿罪划归"妨害公共秩序罪"。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规定的罪名应当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该罪的犯罪客体是残疾人、儿童的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社会管理秩序;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同时实施了手段行为——"暴力、胁迫"——和目的行为——"组织";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从立法的角度分析存在重大缺陷,完善方案是在我国刑法中设立常习乞讨罪与组织、强迫、诱骗乞讨罪。  相似文献   

14.
日本刑法中贿赂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日本刑法初订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至今发生很大变化,其中分则中变化最大、最为复杂的,则是贿赂罪的有关规定。日本刑法原先规定的贿赂罪,仅含刑法第197条的单纯受贿罪、加重受贿罪和第198条的行贿罪。1947年,经对第197条修改,增加了受托受贿罪和事前受贿罪、第三者供贿罪、事后受贿罪四个罪名。1958年,新增了斡旋受贿和斡旋行贿两罪,完善了没收、追缴贿赂的有关规定。1980年,提高了斡旋受贿等罪的法定刑。在特别法中,又对贿赂罪的主体作了扩大。日本刑法关于贿赂罪的这些细化规定,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标志着基于判例积累而获得的立法成熟;另一方面也是日本学术界关于贿赂罪研究的日益深化的结果,为便于借鉴,本文拟对几个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政法学刊》2016,(3):86-95
非法经营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市场准入秩序,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制的行为方式应当与前三项行为方式是同质的。本罪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应为:以非法经营数额为主综合考虑其他情节。本罪第四项的空白罪状致使本项成为"口袋化"条款,相关17项法律解释条文表征司法解释侵犯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司法解释是在条文内涵之内的明晰性解释而非在条文之外进行创制性解释,应当规范司法解释,避免司法权"越界",从而有效规避空白罪状的"口袋化"。  相似文献   

16.
任建新同志在去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讲,“要加强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商业罪案的侦查和审理”,首次提出了商业犯罪的概念。本文试就商业犯罪作为我国刑法类罪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索。一、商业犯罪概念提出的必要性我国关于犯罪的分类,除了刑法按照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分为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八类以外,在法律界还提出了经济犯罪、职务犯罪、职务经济犯罪、性犯罪等类罪概念。这些类罪概念的提出,就其归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吴飞飞 《法律适用》2014,(6):99-102
在银行卡业务领域,信用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信用卡与借记卡是区别对待的。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认为刑法中的信用卡包括借记卡,但是信用卡和借记卡在申领和使用等方面完全不同,相应的管理秩序也应当有区别。从借记卡的管理和使用规范来看,将其归入"金融凭证"似乎更为准确。应当将对信用卡的狭义理解运用到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两个罪名中,同时对信用卡信息应当进行严格地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18.
对经济犯罪过多的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认定,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法律现象。 在司法实践中,过多的使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有何危害呢?我国刑法第395条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最高的处刑是5年有期徒刑,而刑法第383条规定的贪污贿赂罪的最高处刑可以达到死刑。可见,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要比贪污、贿赂罪在处刑上轻得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绝大多数是在查处贪污、贿赂等财产犯罪案件中发现的,且数额一般远远高于上述各罪的数额,而其处刑却远远低于上述各罪。这就促使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1月21日颁布施行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贪污罪、贿赂罪、挪用公款罪、非法所得罪的定罪和刑罚,作了具体的规定,为人民法院审判这类经济犯罪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经济犯罪作为一类罪的概称,指的是违反各种经济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为。经济犯罪并非仅指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和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且还包括第二章和第六章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及第八章规定的贿赂罪等六种犯罪。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虽然各自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