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社区多元治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元治理理论引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对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机制,以及引导城市社区管理走向多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管理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治理机制上没有实现有序衔接,在基层治理的责任划分上并没有脱离压力型体制的束缚,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是社区自治和政府推动相互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政府管理逐步转为多元主体共治的自治模式。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构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推进基层智慧社区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是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目前社区教育存在着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多元参与力量发展不平衡、基础能力较弱和资源未能有效开发整合等问题,制约了其助力社区治理作用的发挥。对此,要明晰价值定位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增进多元教育主体良性互动推动协商共治,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实体化建设,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以善学促善治。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家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治理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治理上。在此背景下,L社区试行“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文章以湖北省荆州市L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五社联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从中提炼实践经验,分析“五社联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逐一提出解决策略,促进“五社联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及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大转型与嬗变,乡村日益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从村民自治过渡到社区自治、从行政和生产共同体迈向社会生活共同体,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也逐步从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治理转变为政社分工与合作共治的多中心治理。  相似文献   

6.
多元共治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通过对当前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现状的梳理,基于主体——能力——机制框架,可以析出隐匿其中的问题:社会主体“缺位”、能力承载“羸弱”、制度体系“碎形”。鉴于此,应该推动多元主体“到场”,拓展治理能力“边界”,构建治理机制“集簇”,形塑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相似文献   

7.
老旧社区受历史因素和网格化改革的双重影响,存在居民群体利益分化、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加剧了老旧社区改造和改革难度。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下,如何重塑社区关系纽带,寻找“中间人”引领是社区治理改革的核心。广州市番奥社区老旧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改革模式,从社区居民关系和社区资源整合两方面入手,成功以大党委模式推动老旧社区治理改革,为老旧社区多元主体共治提供了有效路径。结合“番奥模式”治理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嵌入社区引领社区关系重塑、社区机构合作以及社区资源整合,是构建老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曼  杨少杰 《前沿》2023,(1):102-111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法宝。T市Z镇通过强化社区党建引领、做实社区治理平台、打造社区治理“全科网格”等方式,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社会治理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然而,Z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还存在社区党组织治理权威不强、引领能力较弱,社区治理活力略显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要塑造与强化党组织治理权威,着力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增强与提高党组织引领能力,促进多方社区资源有效整合;构建与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所遭遇的治理困境已愈发明显。随着农村社会治理转型与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农村悄然兴起。L村农村社区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借助国家的介入与村庄内生的合作性共治方式,推进农村社区的合作治理,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共治性社区的治理,也符合当前乡村治理的制度逻辑,从而为当前乡村治理的转型及其今后的走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文本。  相似文献   

10.
4月18日,上海市社联召开"探索与完善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专题学术茶座,此次活动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合作举办。一、创新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与会者提出,社区治理的理想模式并非是一驾由党委或政府  相似文献   

11.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协调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目前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多元共治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融合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要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的作用,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让社区组织和公众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治理领域正在探索“社区共管”“自然保护小区”等社区治理模式,但其普遍呈现功能上的补正性、机制的缺位性和法律定位的模糊性等特征,与当前构建环境多元治理体系的要求并不相符。应以多元共治理念为指引,廓清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机制的内涵与外延,系统展开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的机制构造。即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共管机制,以转变实践中机制功能的补正性;构建规范的法律体系,以矫正现行机制的缺位性、消除法律定位的模糊性;完善责任机制,以赋予社区治理的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13.
<正>"社区治理"——变政府的单向管理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有机结合,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自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以来,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各基层单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丰富社区自治形式、完善社区服务制度、优化社区服务手段等方式,使社区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实践成果。本刊特选树了成效显著、经验过硬、群众满意的社区、街道、城区和城市在社区治理创新方面有代表  相似文献   

14.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模式都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基础相适应,一定的社会基础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功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同时也是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重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黄石市"社区第一书记"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契合了当地的社会基础,是对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一...  相似文献   

15.
<正>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是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全新的决策和治理机制。我主要结合杭州市上城区的实践来探讨多元主体如何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确定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的重点与模式。一是确定培育重点。习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因此,公众参与意识培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社区。具体的说,是将社区作为一个开放的治理平台,通过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来培养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调动社会各个主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社区治理存在的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为此,应着力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立共建制度、建立共治机制、促进共享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文卉苑是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内新建的住宅小区,是武汉市目前规模最大的保障房小区,也是典型的弱势群体聚居区。社会弱者的心态与乔迁新居的惊喜交织在一起,使这里的居民在心理和行为特征上具有与普通群众不同的特点。为了避免因困难人群和特殊人群聚居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江岸区委领导下,百步亭社区党委确立了"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思路,并在实践中超前构筑"堡垒",搭建"多元"治理的平台;突出服务功能,编织"多元"服务网络;强化辐射功能,集聚"多元"治理正能量;强化纽带功能,实现"多元"共治享温馨。基本形成了"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模式,对同类型社区的治理有显著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区云"是在上海"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总体框架下,以居(村)层面为主、集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治理云平台。"社区云"系统将党的领导、社会治理与大数据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集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为一体,以此为治理平台,丰富自治和共治的内容与形式,以凝聚居民意见与诉求、推动多元力量参与、整合多方治理资源、对接城市基层社会各种需求为主要内容,是有效回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者对社区治理法治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问题——提出路径"式的研究,忽略了社区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定位,存在以下三种研究的误区:一是将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理解为法制化,缩小其核心功能的范围;二是将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理解为西方式的民主化,忽略了社区治理中党委政府的功能发挥;三是将社区治理法治化理解为主体的法治化,忽略了"社区治理"本身应形成良善制度与多元合作共治。当前学者理论分析进路,都是对现实的社区治理困境的回应,系"对象——困境——应对"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提升应急管理的韧性愈发成为不可忽视的方向和路径。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区应对风险的治理模式与手段创新成为国家治理与社会稳定的重大议题。韧性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复合风险的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围绕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社区应急管理中韧性治理策略选择的有效性研究,揭示了传统风险治理的刚性规制的惯性和信任机制的式微,利益固化的藩篱使社区风险应对“各自为战”“顾此失彼”等体制层面“治理碎片化”的挑战。探寻如何有效应对社区复杂多变的各类复合型风险,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发展与安全同构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应保持应急与常态秩序协调转换与内核稳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治理共同体,为新时代提升社区抗逆力、应对系统性、复合型风险能力,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