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并逐步走向兴盛,集中表现在"国学"热的急剧升温。故此,这样一种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原由、特征、及其合理内核和限度分别是什么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则主要围绕以上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霍晓玲 《探索》2012,(5):109-114
文化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流派。它具有影响范围广、实践性强、流派复杂等特点。这一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有积极价值,也有不良影响。我们应历史、全面、客观地看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建设中的一支有益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而引起的一股以认同、回归、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性文化潮流,是对我国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实证研究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已在高校师生中传播,并对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较大消极影响。文化保守主义影响高校师生的原因有社会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保守主义理论本身的迷惑性等,应对高校师生加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思想领域表现为自由主义(西化派)与保守主义(国粹派)的对立.一般地说,西化派着眼于文化的时代性,国粹派则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这在五四文化论战中充分的表现出来.西化派把东西文化差异归结为进化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新旧差别,取消了民族性的地位和意义.国粹派的主张虽体现着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科技,还是军事、环境、种族、宗教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深刻变革也必然会体现在各种文化思潮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文化思潮包括新自由主义思潮、新保守主义思潮、多元文化主义或新民族主义思潮以及新教的普救主义传统。这些思潮对于教育尤其是语言教育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大致经历了"中学、国粹、国故、国学"这一演变发展过程。上世纪初在"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下,文化保守主义分子为强调民族性而提出了与西学相对的"国学"概念,而当今的"国学热"是在人类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民族复兴"和"和平崛起"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李琳 《学习月刊》2011,(2):34-36
20世纪末以来,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我国大陆重新泛起并广泛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以武汉大学"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2009年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观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12)
中西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摩擦的集中表征。中西文化冲突主要通过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表现出来。文化本身的扩张与防御机制、文化内容的非对等性、国人的"保守主义"和反对"西化"思想影响、文化交往的不平等性是中西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1.
夏鹏 《世纪桥》2007,(5):36-37
本文考察了科学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兴起过程、原因以及它带来的影响。“科玄论战”就是科学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一次正面对决,是社会文化心理的一次剧烈的集中的爆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文化安全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自由主义西化论、新保守主义和腐朽没落主义是内部因素;和平演变和文化殖民主义是外部因素。因此,全力应对这些挑战,规划和构筑21世纪文化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成为时代赋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3月16日,小布什政府发布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为反映美国政府外交政策和战略走向的重要文件,报告刚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2006年新版报告体现了小布什政府战略思维和外交政策导向的四个新动向。一、新保守主义思潮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在弱化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保守主义逐渐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小布什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人物深受新保守主义思潮影响。作为新保守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们推崇实力外交,主张以美国的强大实力建立美国主导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中国悄然兴起。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系列特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历史的和辩证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评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同马克思主义找到结合点才能发展,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纪程 《世纪桥》2002,(3):6-7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新保守主义”思潮同“五四”之前的“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相提并论。但是新保守主义者对“五四”精神的非议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新保守主义者将“五四”和十年“文革”相提并论,指责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中国过去传统‘主流’”持“激进的拒斥”态度,这种“激烈的反传统主义”造成了我国当今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断裂”。他们断言,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跨越‘五四’文化断裂带” 的任务。对于此,我们应当给予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保守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新的思潮,也是70年代以以保守主义运动中的主流派别。美国的里根政府、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日本的中曾根政府都是新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1982年11月,民族主义意识强烈的鹰派保守政治家中曾根康弘上台执政。自中曾根执政以来,日本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在日本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以迅速提升和强化,  相似文献   

17.
王金玉 《唯实》2007,(8):22-25
与韦伯等经典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趋同性不同,多元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差别性和独特性.现代性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特征,并因而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当代新儒家在内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儒学价值对于东亚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并进而强调回到传统、回到儒学.因此,强调儒学在现代性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也成为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关切.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多元现代性,否认现代性只能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但文化保守主义究其实质仍是韦伯命题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18.
王金玉 《唯实》2007,(9):22-25
与韦伯等经典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趋同性不同,多元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差别性和独特性.现代性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特征,并因而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当代新儒家在内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儒学价值对于东亚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并进而强调回到传统、回到儒学.因此,强调儒学在现代性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也成为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关切.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多元现代性,否认现代性只能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但文化保守主义究其实质仍是韦伯命题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19.
吕冰  王忠梓 《理论学刊》2006,(5):117-120
中国文学先天“文以载道”的功利性和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机缘让文学与民族主义联姻,成就了“刺激—反应”式的文化民族主义,并成为当下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潜在的社会思潮。20世纪90年代,在历史使命的驱使下,中国的思想家与作家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印痕,其中,既有讲求保守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有颇带激进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相互交映,成为文坛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思潮生成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列举了十大特点:民族主义成为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虽然受到批判但仍然有市场,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渗透广泛,后现代主义在青少年和普通民众中影响日显,宗教文化养生文化封建迷信尘渣泛起值得重视,普世价值观的认同度不高但趋同论和模糊论较为普遍,反思主义怀旧思潮在一些特定人群中依然顽固,低炭经济生态文明环保观念兴起成为新亮点。社会思潮呈现出与社会舆论相互影响促进、零星化和碎片化、感性化和生活化、相互渗透相互糅杂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消彼长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