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其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比有着更高的异质性和更强的变动性。城中村青年作为在生命历程和生活空间上有别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的特殊社会群体,其社会认同状况折射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中村青年的社会认同整体呈现二元性、钟摆性和分裂性的特征,且社会认同内部具有潜在的多维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中村,总体来说,目前关注生存在其中的外来工二代的文献和著书比较少,其中关于其全方面生存与发展情况的阐述更是缺乏。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村很可能是全国最早的一个城中村,对生存其中的外来工二代开展调查与研究的意义重大。调查发现:城中村内脏乱现象严重,外来工二代成长环境令人担忧;父母无暇照顾子女,外来工二代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政府关心力度不足,外来工二代发展受到多级约束等,这些情况不容乐观,建议从六个方面给予帮助,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农村城市化必须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农村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引发了城市社会治安混乱、环境质量低下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从土地制度创新入手可以破解城中村难题,避免城中村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 “城中村”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棘手城市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散播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数量众多的“城中村”,实际上绝大部分已处于繁华的闹市之中了,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目前,城中村土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实际与潜在的含金量甚高。然而,城中村土地使用主体受经济利益驱动,使城中村土地利用状况混乱不堪,土地并没有得到集约利用。当前条件下,村委会应该发挥代表村民利益的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中维护城中村村民利益。通过村委会充分发挥存在民间的本土性资源,把出现在社会的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降至最低限度,实现本土性资源的价值增值。这种本土性资源的利用加上开发商这一外来资源具备的管理经营优势,即城中村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模式也许就是一条解决当前城中村土地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产物,城中村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发展不平衡、水平低的特有现象。城中村的出现一方面帮助城市缓解了外来人口住房紧张的现状,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另一方面城中村的存在也给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制约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味的提升,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基于此,我们从理清城中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着手,以现代化的视角对城中村治理问题进行路径探析,使城中村治理问题能够逐步有效地得以解决或逐步缓解,最大限度地为推进现代化和城市化扫除或减少障碍,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同步共建。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观经验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的空间迁移、人的空间聚居和空间的社会扩展3类社会表征.这些表征是城市化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渐次展开.基于适应视角和治理视角对城市化进程的微观研究进行梳理,可看出治理和适应之间复杂互动关系:有时候适应导致了治理,另一些时候则治理导致了新的适应.当代城市治理实践可区分为3种类型:剥夺式治理、调节式治理和恢复式治理.如何设法改变单向治理和单向适应的局面.是影响各社会行动者和正式/非正式外部力量的社会命运的一个重大结构性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需要,管好"城中村"及近郊农村集体资产,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我市对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改革。至今,全市已有300多个村经济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任飞 《前沿》2009,(13):154-156
"城中村"是在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城中村"形成原因复杂,其成员社会结构多层,存在社会问题诸多。如何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青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其价值追求的物质维度、意识维度和发展维度及对团组织的期待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基层团组织应把握现状,合理定位工作重心,明确工作责任,认真安排符合城中村青年特点的活动,以切实行动增强团组织对城中村青年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李锡伟 《公安研究》2012,(9):15-20,86
摘要目前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存在弊端,不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广州市提出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是对传统城市化的扬弃,对现行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改革,具体做法是:创造包容流动人口的环境,建立多边合作的公共治理机制,健全流动人口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流动人口的均等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隔离走向融合:城中村青年社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青年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群体,在与城市市民的互动过程中出现了社群隔离现象,导致其陷入权利贫困、能力贫困和动力贫困状态,严重阻碍了城中村青年农民群体融入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社会融合是消除社群隔离、促进和谐共融、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是城中村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激发城中村青年群体强劲发展活力和动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空间、认同与社会秩序——转型期城中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认同与社会秩序之间在理论和现实上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空间失序和认同式微是转型中国社会秩序困境的重要渊薮。城中村作为转型中国社会的缩影,集结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以空间为视角重新省思城中村问题可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转型。城中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空间关系重组下的特殊产物,其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均处于失序状态,导致城中村居民社会认同不断解构,社会秩序面临危机。作为城乡特质交织、混杂地带,城中村内部存在多种相互冲突的力量,社会规范体系发生断裂、治理主体混乱、居民社会认同较低等,影响和制约城中村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经济社会形态,在内生因素和外生变量共同作用下,正经历着社区秩序"解构-重构"的过程,新的社区秩序逐步生成。但城中村的社会结构高度异质化、管理能力弱化、社会空间冲突持续、社会排斥严重等问题长期存在,成为社区失序风险产生的"温床"。面对可能存在的失序风险,应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重构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增强民间规范正向约束力,充分发挥精英治理作用,以期进一步完善城中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城中村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我国各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就城中村拆迁改造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常瑞 《前进》2016,(8):50-51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近郊农村在短短十几年间改变了传统格局和治理模式。但是,由于城市化发展不彻底,一些农村原有的地缘、管理结构尚未瓦解,成为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的"过渡型"地区—城中村。我省太原市目前共有170个城中村(不含整村拆除的3个),占地面积191平方公里,人口95万人。城中村在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社会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涉及的  相似文献   

17.
冯锦彩 《前进》2008,(5):42-43
“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环节是整个“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股份配置、折股量化等一系列村民高度关注和利益矛盾相对集中的问题。如果改制的模式选择不当,极易导致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村民合法权益受损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黄卫湘 《传承》2009,(22):164-165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社区是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必然经历,城中村社区从地域空间上看,已属于城市发展规划的范围;从户籍身份上看,城中村的村民已改为城镇居民;从管理体制上看,大多城中村的管理主体已由村民委员会转为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工作;从土地所有权来看,城中村土地为城中村居民集体所有;从经济关系上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城中村改造问题无疑成为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最大绊脚石.本文通过对猎德村改造中存在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现行城中村改造立法存在的缺陷,并对城中村改造立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