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他抢劫了自己的家,还带人欲强奸继母。他,一个14岁的少年,因父亲的再婚让他失去了家,失去了爱。四年的刑期,为了还他一份爱,为了再给他一个家,心存歉疚的继母为他买来了萨克斯,让他学的第一支曲子就是《回家》……  相似文献   

2.
《人事管理》2001,(6):48-50
提起李双江,人们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见吧妈妈》等歌曲可谓深入人心。近日,他来到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参加为该团青年男高音项绪文独唱音乐会而举行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李双江展示了他舞台下的另一种魅力,作为成功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结合自己不平坦的人生经历,向前线歌舞团的青年歌手们真诚传授着艺术与人生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3.
孔大为 《人民公安》2014,(11):46-48
<正>郑老以古稀之年,拖着多病之躯,耗费了他创作生涯十分之一的生命,完成了中国首部警察组曲的歌词创作。谈起自己创作的首部中国警察组曲,1938年出生的郑南反复向本刊记者强调:他自己50多年前的一个梦终于圆了。组曲的13首歌词全部出自郑南之手。郑南,我国著名词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作家,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其代表作品《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请到天涯海角来》《大地飞歌》等风靡全国。以郑南为原型创作的青春励志  相似文献   

4.
李虞 《观察与思考》2006,(22):63-63
<正>2005年是香港导演陈可辛的大吉之年。这一年,歌舞片《如果·爱》,让他再一次完美地登上了演艺事业的高峰。今年,借着《如果·爱》的余热,陈可辛来了个华丽转身,在功夫片依旧屹立影坛的今天,他开始大展伸手,一部《刺马》尚未开机,就引起了圈内外多方关注。而陈可辛更一早已圈定片中几位主角。据悉,在他的魅力感召下,李连杰、刘德华与金城武都愿意加盟此片。  相似文献   

5.
记得用力爱自己。旅行、逛街、购物、听音乐、跳舞、看书, 任何方式、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爱自己是道德的,爱自己是光荣的。真正爱自己,才能爱世界。真正能让自己快乐,才能让人快乐。就算那班属于你的幸福列车一直误点, 你手中也会有一杯你为自己买的,热腾腾的咖啡。下雪了?管它呢! ——范怡文专辑·《记得用力爱自己》  相似文献   

6.
贾宏声走了,以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了。他是坠楼而亡。而理解他的人看到的却是他在天空中孤傲的飞翔。只是这一次,他飞得更远了。就像《苏州河》里周迅演的牡丹,梳着两只清纯的小辫,纵身一跃,飞进苏州河里。她说,如果我死了,我要变成美人鱼回来找你。贾宏声会不会变成一只飞鸟,回到爱他的人中间?  相似文献   

7.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今年的5月18日晚,面对前来为自己退休举行联欢晚会的佛山市、南海区及南海官窑镇的各级领导和员工代表,中美玩具厂的总经理戴玛歌先生把《月亮代表我的心》唱了两遍。他说, 此时此刻,这首他惟一会唱的中文歌曲最能代表他对南海官窑的爱。“官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来自美国的戴玛歌  相似文献   

8.
最早知道石新荣是通过他在2009年《中国残疾人》杂志第二期的卷首语。那时正逢《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20周年,编辑部约他写了一篇卷首语,标题是《跳出圈子》。他说他曾经给自己画了很多圈,把自己禁锢在圈子里,把快乐拒之于圈子之外。  相似文献   

9.
方娟 《公民导刊》2004,(10):46-47
在重庆巴县中学的校园内,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和其他老人不同,他不爱打麻将,不爱聊天拉家常,对于他,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坐在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搞创作。如今,82岁的陈永坚已经在地方刊物上发表过十多篇文章,2001年还结集出版了自述性散文《杏坛恋》。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陈永坚感慨万千:“26岁登上讲台,76岁告别课  相似文献   

10.
“我爱我的家”不是一节小学思品课,我们在初一《思想政治》上、下册中也难以找到关于“爱自己的父母”和“爱自己家”的内容。可是,福州杨桥中学的黄颖老师“硬”是在初一《思想政治》下册中添加了“我爱我的家”的活动课,并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黄颖老师的话说,本节课的构思是得益于新课改的理念,根据学生的需要,重新创设的课程内容。初一《思想政治》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抓住学生在这一年龄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心理以及道德问题予以帮助和纠正。同时,也是为第九课“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高理想”的教学作…  相似文献   

11.
嫁夫如斯     
谈恋爱时,我曾给那个让爱情搞昏了头的他赠了一首舒婷的《致橡树》,特别强调“如果我爱你,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以显示自己的独立和自强。等到他如愿以偿地做了我的夫君,舒婷的诗已成为昨日黄花。 然而我的夫君偏偏是个很认真的人,他并不认为做我遮荫纳凉的大树是光荣的义务。如果让别人来评话,肯定不通情理,我是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2)
正生命,是个奇幻之旅。虽可期待与计划,但,"神秘"是个幽径,没人可以完全得知下一秒、下一刻,或是明天、明年会出现哪项无法预料的事。纪录片《生活,动画》(Life,Animated)讲述的是曾任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罗恩·萨斯坎德(Ron Suskind)的家庭故事,他的作品曾获普利策奖。他将自己的家庭故事写成书《躲在迪士尼里的童年——关于爱、勇气和孤独症的真实故事》,再被拍成纪  相似文献   

13.
禹州市浅井乡司法所读者李兰亭来信说,读了本刊 2000年第 4期“社会传真”栏目里《永不泯灭的爱》一文后,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刘波虽然失去了丈夫之爱、儿子之爱,但还要顽强活下去,还要孝敬公婆、父母,还要珍惜朋友之爱,还要爱工作、爱人类、爱世界,这些都令他  相似文献   

14.
孔繁森的公仆心是深沉而执著的。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岗巴,在拉萨,在阿里,在聊城,都留下了他为人民谋幸福的闪光足迹。是他,在凛冽的风雪中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给了藏族老阿妈;是他,用胶管一口一口为肺病发作、浓痰堵喉的藏族老人吸痰;是  相似文献   

15.
修爱的法门     
徐博峰 《小康》2011,(6):124
立在书店里,位于书架旁,不需眼角多瞟就能看到一排明亮的黄。那便是叶倾城的新书《爱是一种修行》了。她自己说这是送给读者的珍珠,在我看来,却更像是《西游记》中的定风珠一样,给都市里牵绊于爱、心系于情的人们,一片红尘风暴中的宁静。这本书,乍看之下,是一本时尚的混搭。从《雪地里的芒果香》的青涩爱恋,到《如果刘  相似文献   

16.
读者俱乐部     
最近有朋友告诉我,他快崩溃了,承担不了生活的压力,其实他刚刚毕业两年,情况也算在同龄孩子中不错,在一个大的IT公司,有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尚可的工作,可是距离他的目标还很远,未来在他的眼中很渺茫.看不到希望。我告诉他.对自己负责任.就是对所有的人负责任!他释然!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了,爱他(她) 的人就会更轻松更放心.他(她)也会更有能力去照顾她(他)所爱的人!就象自己经常阅读的《中国女性》中领悟的:人生路上免不了有苦有乐,有悲有喜,重要的是打理好自己的心境,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  相似文献   

17.
没有人比邓超更幸运,《新昨夜星辰》《爱了散了》《少年包青天3》《女人不哭》《甜蜜蜜》等一系列电视剧在全国引起的关注和轰动焦点都集中在了男主角邓超的身上。而在去年,《少年天子》系列、《幸福像花儿一样》等电视剧的热播早已让邓超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和喜爱。A型血、水瓶座的邓超说自己是一个矛盾体,阳光乐观的外表下包裹着的是一颗悲观自省的心。但将在2007年底上映的战争史诗大片《集结号》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恒的眼里,邓超的这种气质在功利虚伪蔓延的娱乐圈无疑是难得宝贵的——正因如此,邓超的平和心让他在复杂的娱乐里始终保持着干净而真实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沉重的爱     
《沉重的爱》作者江海心,是一位残疾儿的父亲,12年前,当他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夫妇选择了哺育她,尽管当时就已确诊小孩为严重智残;12年多来,他们费尽心思,把无限的爱倾注到自己的亲生骨肉身上。他告诉大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痴呆儿的父亲,不论我们生育她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负担,不论我们的家庭因此出现了什么样的艰难,我都有义务把她的生命延续下去、这不仅是人道,是人的情感良心,更重要的是,不管她懂不懂,知道不知道,我和妻子都是用同样炽热的心去爱她的,尽管这爱又无奈又沉重。” 下期将推出《采访人生》,作者吴菲将讲述她采访三个患同样绝症的孩子的父母,并携手努力挽救他们时所感受到的一份震撼。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18——23日,李滨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圆了这位七十岁老先生的一个梦。北京市政协常委、漫画家李滨声,在五十年代首开解放后内部讽刺画之先河。在画展上,《喧宾夺主》、《夜行的故事》、组画《在某单位》等几十幅画,又一次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多才多艺的李滨声还是有名的京剧票友,他不仅爱演戏,还爱画戏。画展中  相似文献   

20.
罗康 《小康》2007,(1):70-71
人们把他的登基诏书当作一个玩笑,他对民众的爱和热忱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1859年10月,《旧金山快报》发表了一封特别的“诏书”,一个名叫约书亚·诺顿的人,宣布自己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他在诏书里这么说:“我,约书亚·诺顿,宣布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诏书的署名是“美国皇帝诺顿一世”。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这份荒唐的诏书就被富有幽默感的美国人刊登在《旧金山快报》的头版上。从此诺顿开始了他对美国长达21年的“统治”。“诺顿一世”原名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出生于英格兰,2岁时随父母移居南非。1849年30岁左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