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卫湘 《传承》2009,(22):164-165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我国各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重庆市涪陵区的实践,就城中村拆迁改造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城中村的改造与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广西柳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探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任飞 《前沿》2009,(13):154-156
"城中村"是在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城中村"形成原因复杂,其成员社会结构多层,存在社会问题诸多。如何加快"城中村"改造,已成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城中村”成为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 “城中村”现象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棘手城市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都市村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凸显出许多社会问题。散播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周边城乡结合部的数量众多的“城中村”,实际上绝大部分已处于繁华的闹市之中了,  相似文献   

6.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原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且普遍的现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以商业开发为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问题本质及弊端的基础上,选择了有机更新理论作为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借助有机更新理论的思维框架,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和原则,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7.
前言:“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能进一步改善我国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造“城中村”就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一、深圳“城中村”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一)深圳“城中村”的基本情况深圳在市政府的文件《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对“城中村”的定义是:我市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产物,城中村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发展不平衡、水平低的特有现象。城中村的出现一方面帮助城市缓解了外来人口住房紧张的现状,并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另一方面城中村的存在也给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制约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品味的提升,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基于此,我们从理清城中村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着手,以现代化的视角对城中村治理问题进行路径探析,使城中村治理问题能够逐步有效地得以解决或逐步缓解,最大限度地为推进现代化和城市化扫除或减少障碍,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同步共建。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中村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治理问题。城中村改造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其本质在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博弈,进而达成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在"元治理"的视阈下,以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为现实依托,基于"一核多元"的分析框架,着重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政府在我国城中村改造协同治理中作为规则制定者、过程协调者、监督把关者、关键裁决者、人文关怀者的五个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的村民大部分以出租房屋为生,但租金盲目、合同条款欠缺,不进行身份登记、管理存在漏洞以及居住环境差、紧急情况难以获救等因素使得"城中村"的房屋租赁问题严重。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义务关系,采"旅馆式"管理模式,加强政府各部门合作,是解决"城中村"房屋租赁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观点集萃     
《中国民政》2012,(3):57-60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魏文斌在《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村改居"、"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管理问题,是我国社区管  相似文献   

12.
解决“城中村”的土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中村"的定义入手,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城中村"的土地利用及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城中村"土地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目前,城中村土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实际与潜在的含金量甚高。然而,城中村土地使用主体受经济利益驱动,使城中村土地利用状况混乱不堪,土地并没有得到集约利用。当前条件下,村委会应该发挥代表村民利益的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中维护城中村村民利益。通过村委会充分发挥存在民间的本土性资源,把出现在社会的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降至最低限度,实现本土性资源的价值增值。这种本土性资源的利用加上开发商这一外来资源具备的管理经营优势,即城中村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开发模式也许就是一条解决当前城中村土地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党组织是"城中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者,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因此,必须以创新"城中村"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的转型,引领"城中村"改造和治理沿着健康科学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这里,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完全"城市化倾向,例如"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中村"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城市快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张,城市包围村庄,村民无土地资源从事农业生产,但其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特征等仍然保留原有农村形态无法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的现象.城中村使农村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表现为非正常化、隔离化和村落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乌云娜  田雨 《前沿》2006,2(9):171-174
改革完善和不断创新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本文结合呼和浩特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具体实践,对其形成的原因及范围、"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政策进行了粗浅的逻辑理论分析,并从呼和浩特市"城中村"改造的时代要求、存在问题、基本走向、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进行了初步的实践理念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4):3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线。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刚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住房问题亟待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很常见,并由于其居住拥挤、环境恶劣、治安混乱等问题受到普遍诟病,被视为城市的"伤疤".但是,政府对于是否清除这些"伤疤"一直是比较踌躇的,这是因为"城中村"为城市产业发展容纳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大规模拆除"城中村"势必会减少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并增加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9.
杨豪中  王劲 《求索》2011,(1):57-59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市民生活的基本场所,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会空间隔离现象,由此引发的阶层差异扩大,住房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将城中村改造与消除居住空间隔离问题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融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行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更新的有机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经济社会形态,在内生因素和外生变量共同作用下,正经历着社区秩序"解构-重构"的过程,新的社区秩序逐步生成。但城中村的社会结构高度异质化、管理能力弱化、社会空间冲突持续、社会排斥严重等问题长期存在,成为社区失序风险产生的"温床"。面对可能存在的失序风险,应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重构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增强民间规范正向约束力,充分发挥精英治理作用,以期进一步完善城中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城中村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