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一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书中系统梳理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由来、发展和基本内涵,对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在很多地方有创新之举。首先,书中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再解读。《中国人的美德》一书将“仁义礼智信”看作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并从深厚的历史中寻找根据。“仁义礼智信”是传统“三纲五常”的“五常”,对传统中国人的影响至深。不仅儒家对“仁…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美德进行高度概括,"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首次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积淀,而应把它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可以说,"仁义礼智信"以另一种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其基本内容也应当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是对中华几千年文化影响深远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要代表;传统美德中内化于心、寓教于德的信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文明得以弘扬的必要条件,是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加以重视的道德源泉。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6,(12):49-49
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从古至今始终影响着中国外交,中国千年外交也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天下情怀,"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理藩大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事原则,至今对中国外交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吉军 《前进论坛》2012,(8):64-64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首次联合推介的“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书目公布,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担任顾问,农工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主编的《仁义礼智信》丛书入选。  相似文献   

7.
董平 《人民论坛》2012,(2):32-33,19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的人们经过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而最终总结出来的关于人道价值的核心表述,囊括了人本身作为社会性存在之形上与形下双重维度的全部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不仅应当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资源,并且应当成为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人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全盘西化"。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打倒孔家店"没有那么容易,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与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无相通之处。不能因为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李汉秋应邀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的发言《建议以“仁义礼智信”为传统美德的代表》在政协通讯上刊出,李长春同志在上面批示,大意说,很值得研究……;刘云山同志批示要组织力量尽快研究。为贯彻批示,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心)8月10日至11日召开专题研讨会,会后分十几个课题由专家写文章。李文已分别发表于《人民政协报》7月18日、《人民日报》8月12日、《前进论坛》第8期等报刊。领导批示要研究“仁义礼智信”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批示中提及,要研究“仁义礼智信”、传统节日等。在中央文明办随即召开的座谈会上,当时我仅就传统节日发表了意见,因为2003年3月,我已经当面向李长春、刘云山等领导同志陈述了关于重视传统节日的建议,此次有准备地进一步具体化;而对“仁义礼智信”当时来不及准备,现在算是对那次试题的补答。答题:可以以“仁义礼智信”作传统美德的代表并予以现代阐释。缘由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这是经过几十年的曲折才总结出来的正确方针,但到底继…  相似文献   

11.
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以其简单明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深入人心,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余年。儒家学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它不仅兼收并蓄、取百家之长,而且因地变迁、各呈意态,地处西南的蜀学便是很好的例证。与关学、洛学、闽学、湘学和浙学等各方道统重实践不同的是,蜀学将儒家思想与道家理念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了"道德仁义礼"的核心价值结构,可视其道统体系。认真挖掘这一价值体系,对于改善当下华而不实的学风和人心不古的世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渊源于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国家文化现代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一书,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建立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精神价值,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来源;经过改造与创新,它可以融入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应当普遍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德性品质…  相似文献   

14.
亢飞 《传承》2013,(10):96-97
优秀检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情怀,推动着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出的道德规范,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在各个时代不断地得到继承与弘扬,对检察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五千年,具有丰富深厚的思想资源和智慧,可以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传统文化有许许多多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许多具有普世性的思想内容,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协和万邦、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民胞物与、民贵君轻、与时偕行、与时俱进、重德重教重孝、执政为民、道德修养、理想人格、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下面以中国文化中的修身正己、道德自律思想及其与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人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张“全盘西化”.近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打倒孔家店”没有那么容易,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与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无相通之处.不能因为传统文化有糟粕就“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17.
汪荣  郭畑 《求索》2011,(7):254-256
韩愈《原性》一篇,是其为申述儒家性情论以对抗佛教心性论而作。韩愈持性三品说,该文先谈及人性的由来、情的产生、性情的关系、五性说、七情说等问题,进而批判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和扬雄性善恶混论,最后批判杂佛老而言性者。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语境的解读,认为《原性》不仅吸收和部分改造了旧有的"性三品说",而且集中古人性论之大成。以往不少论者认为韩愈以"仁义礼智信"为性,并把它作为韩愈人性论的一个重要贡献。这种看法是对《原性》的误读,事实上韩愈并未以"仁义礼智信"为性。  相似文献   

18.
<走西口>是一次历史视域的现代性建构,多方位展现了走西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将"仁义礼智信"进行了重新阐释、发展,形成现代核心价值观念;对儿女情的叙述颠覆了传统婚恋观,试图建构具有革命意义的现代性男女关系;小人物不仅创造了英雄,而且创造了历史.在传奇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儿女情长中叙述历史,在小人物的生存中体验命运,在走贾行商中讲述革命,提供了可以从多角度、多元化进行思考的历史与现实文本,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此工程说慢也慢。核心价值观要得到全社会公认,深入到各个角落,覆盖到方方面面,化为形影不离、无所不用的标准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今天大家还记得的"仁义礼智信",就经过了封建宗法社会的千年灌输,"修齐治平"的反复锤炼。推进此工程说快也快。非常时期的特殊社会存在,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和形成共识,在  相似文献   

20.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大变动的时期。中国目前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二是努力实现体制转轨。面对这样重要的历史使命,以价值观和道德水准为基础的文化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八荣八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精髓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共产党执政以来的文化理念。譬如,爱国主义,科学精神,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到孟子的浩然正气,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之所以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也是因为其执政的理念符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