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展开分析,梳理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认为现在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融合滞后和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就业创业思想高度、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思政协同育人等策略,旨在为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及辅导员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参考,进而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实际工作中,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王玮 《就业与保障》2023,(1):166-168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净化其思想,还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强势崛起,为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既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便捷师生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内容良莠不齐、教育约束难度加大、占用教育时间等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培养高校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各高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出发,利用新媒体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力量。虽然都从事德育工作,但两者的交集并不多。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尝试实行书院制模式改革,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机制,这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五人工作小组"平台、科研合作交流、制度保障等措施,可以实现两支队伍的同向融合建设,从而发挥两支队伍的最大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5,(4)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论是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还是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思政教育在此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将大学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相结合,分析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规划之间的关系,探究思政教育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有助于提出合理科学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建霞 《就业与保障》2023,(12):142-14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已达2.4亿,其中高校学生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高校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校必须承担起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文章论述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以发挥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作用,提升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从树立正确观念、了解就业形势、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方面阐述了思政教育在具体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就业中的基本应用策略,以期为后续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是连接思政理论与具体行动之间的桥梁。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明确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目标可从职业层面、大学生层面和自然人层面三个方面构建,形成清晰的目标体系;实施策略包括思政元素挖掘应紧扣专业知识、精选思政素材、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把握呈现时机、教师以身作则,期望能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就要积极探索新网络舆论观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当积极地把网络舆论资源引入课堂,以网络舆论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交流,了解学生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思想动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自觉担当起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提供了可行性发展平台。因此,高校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渠道,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主要指在教育目标、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指向性、精确性与关联性。传统思政教育针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调研滞后、分层教学不足、专题教学不深、个性化教育薄弱等多个方面。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微调查、开设专题微课堂、创建思政云专题课堂、运行思政个性化教育平台等有效途径,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有利有弊。面对海量数据,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和机遇。合理运用海量数据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则能够在完善学生信息管理、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监控预警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基于此,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息监督保障体系,搭建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平台,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杜凡 《前沿》2014,(7):175-17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纵向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日益重视人本化原则,将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对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路径选择的基本;同时面对来自社会的诸多影响因素,创新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显得客观而现实。本文以和谐发展的视角,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深层次厘清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路径选择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两大重要支点,思政教育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二者的协同发展有利于高校工作的全面进步。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党建工作的推进作用,鼓励思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立足当前、紧跟形势才能打破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瓶颈。本文旨在分析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从而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为网络时代下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寻找到一条新路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最生动的体现、中国人民家国情怀最深切的表达和中国文化精神内涵最直观的诠释,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内在契合。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还存在开发整合不够、提炼升华不够、推广运用不够等问题。为此,要因时因事因势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着力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与提炼以形成优质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积极探索立体多元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以全力构建立体化的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积极研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传播与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前提。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是保障党的领导、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要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先进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构建高校思政工作联合体,从而保障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也是评价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思政教育的学科属性、现实问题出发,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发展,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00后"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勇于竞争、亲近网络等特点,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不小挑战、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精准把握"00后"大学生的特征,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00后"大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缺陷十分明显,其缺乏互动、思考、自由等弊端日益凸显。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借鉴对话式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外语教育作为重要的专业及通识教育课程,存在涵盖面广,受众多的特点。在外语课程里全面系统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解决"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师德建设、纯洁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