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存在论美学"不仅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等同,而且进一步认为是马克思奠定了现代存在论的理论基础.其实,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性建构和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形而上之思,奠立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基础之上,不应混同.不是马克思奠定了现代存在论的理论基础,而是"实践存在论美学"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作了存在论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动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责任(陆剑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元主导下多元并存的格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理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现实的紧迫性,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等领域肩负起历史性的使命。实践哲学"行动"逻辑的反思与批判(赵庆元)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性”变革,使历史成为实践的内涵和本性,实践概念承载的是历史性思维,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重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彻底的实践哲学,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域限"的疑惧,主要是出于对马克思关于"自然优先性"表述的语境误解、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实践性"的概念误解、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哲学观内涵的误解。只有上升到哲学观的认识高度,对这些误解予以针对性分析,才会破除疑惧,坚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5.
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论"。最终形成了强调"实践的唯物论"而更重视作为认识论的实践的理论特色。李达的"实践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要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6.
张建忠 《前沿》2010,(23):66-69
如果说"商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始范畴,那么,"实践"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始范畴。这是因为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主观目的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四方面的属性,兼有普遍规定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双重品格。由此,它内在地包含着多种矛盾,比如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等。这些矛盾和特点使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始范畴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辩证法、社会结构理论、群众史观及其价值灵魂都与实践有着内在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可谓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体现着"实践精神"的哲学理论,他的内在结构理应是"按照实践逻辑展开的一定时代的社会实践的哲学抽象".为此,从"实践"这一视角去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依据。"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本要求,以唯物辩证发展观为主要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最终归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吴友军 《思想战线》2003,29(2):12-15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但同时又有着超越既定历史性的信仰。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统理性主义以信仰来否定人的历史性存在,相反,现代西方哲学以人的历史性存在来否定信仰,各执一端,最终都陷入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辩证统一,揭示了人类在制约和超越、必然与自由之间的张力和空间中的生存境遇及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主要体现在"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实践转向"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促进"实践转向"。"实践转向"与"人文关怀"的交相辉映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作为马克思原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发语境,可以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理论偏颇。反思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纷争所导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旨与科学内涵的分化与对立可知,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只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纯粹的"行动"哲学,而是"现存世界革命化"的理论主旨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全部成果的总和,军事哲学是它的分支,就起源说,又是它的优先增长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有一个形成、成熟、发展的过程,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兼军事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创立者。邓小平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把这一军事哲学推进到新的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论为理论硬核、以其科学维度和人文维度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的逻辑,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架构分为:在战争的总体视域上,建立起"战争主客论";在军事实践的科学维度上,建立起"战争规律论";在军事实践的人文维度上,建立起"兵民为本论";而在两个维度的统一上,则贯彻着创新的军事辩证法。在邓小平阶段以及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在上述框架中得到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本质上都是一门典型的人文科学.它的这一本性规定了它的基本主题是研究人与世界及其基本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使命.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在扬弃以往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人的问题,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人这一哲学的中心和主题作了极为深刻的说明.他把哲学的逻辑归结为人——实践——人.这一从人的实践化到实践的人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和人的实践活动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人的本质及其存在、发展和自由的现实基础与中介,进而把人的世界归结为社会性、历史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现实世界.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正是基于这一核心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其合理性与现实性上超越了他以前的传统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5.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传统本体论终结后,马克思哲学依然禀持着“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但是,他的哲学的形象以及出场路径同传统哲学全然不同,他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批判和对旧全球化时代的实践批判,把哲学立足于坚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并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性发展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路径启示我们,马克思哲学对时代问题的敏感以及积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马"会通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和中国社会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利用"中西马"会通的方式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中,常以"吃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作为批驳不可知论,证明实践出真知的例子。但"吃梨子"本身只是生理活动,因而不属于实践。以"吃"作为比喻源出于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其被用于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中政治批判的需要。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如何证明人的思维感知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是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的重点问题,它是一个逻辑问题而非经验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也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从学理上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展示拉布里奥拉和葛兰西对"实践"概念的阐释及其演变过程。拉布里奥拉对"实践"阐发的目的在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独立性和自足性,以反对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式各样的"修正";葛兰西在此意义上继承了拉布里奥拉的"实践哲学",又从"实践"的一般内涵出发,融合多重视域,提出了"文化领导权"(其建构过程也是一种"实践")的思想。从马克思、拉布里奥拉,到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再到随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的内涵发生了不断偏向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