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山西省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后全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的关键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把《规划》列入了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成立了由省委...  相似文献   

2.
精心谋划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2月启动《重庆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立足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统筹三大重要职责,提早谋划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季哲 《中国行政管理》2015,(8):F0003-F0003
2015年6月6日至7日,由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主办的2015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理论研讨会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围绕国家“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总结回顾及“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重大问题等开展研讨。  相似文献   

4.
正"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广西应急管理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坚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构建指挥调度、风险防控、灾害防治、救援力量、物资保障、应急法治、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八大体系",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5.
申霞 《人民论坛》2020,(4):64-65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实现了四大转变:应急管理理念更加注重生命至上原则,主体由政府管控转为多元共治,方法由经验管理转为科学管理,模式由分类管理转为统筹协调,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发(2021)36号)。该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重点从应急管理领域的七个方面发力,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以下是对《"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部分内容的摘编。  相似文献   

7.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们要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巨灾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针对“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要任务,作者建议通过增强风险意识、构建巨灾情景、形成整体合力、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全民防灾,切实提高巨灾风险防范化解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要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并坚决落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卫星遥感是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之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将防灾减灾与应急反应综合应用作为重大应用领域之一。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方面,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卫星遥感网建设,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推动空基卫星遥感网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2022年6月,  相似文献   

11.
2022年的钟声敲响,我们迎来了“十四五”时期的第二年。过去一年,我们战洪水、抗大震、救风雹,在防范风险、应急处突的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的规律认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2.
正宁政办发[2021]5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9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3.
应急避难场所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应急避难场所要高度重视,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14,(15):33-38
赣府厅字[2014]110号2014年8月30日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及近期重点工作安排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全面加强和规范我省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经省政府同意,  相似文献   

15.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紧扣谋深、谋准、谋实的思路和要求,突出政治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全方位、高层级、大力度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组织、编制、实施各项工作,在诸多环节领域创造了上海五年规划的“第一次”,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上海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国内的应急管理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最近的三年来。由于伴随着大量的应急管理实践活动.国内相关的理论研究更为深入和具体.不但覆盖和充实了前期的“一案三制”体系建设等基本问题研究,而且也开辟了管理平台构建、能力与绩效评价、应急管理培训、社会资本与应急管理,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研究等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是平安中国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2年,科学技术部、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十四五”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的专项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北京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践行“全灾种”“大应急”的发展理念,系统阐述了首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为新时代首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9.
正黔府函[2021]130号省应急厅、省发展改革委:你们《关于呈请审定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送审稿)的请示》(黔应急呈[2021]34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你们印发并认真组织实施。二、在实施规划中,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应急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成为了检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地市级领导谈应急管理”专栏,由地方政府领导介绍本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敬请关注。2001年,南宁市建成运行了中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刊特别约请南宁市副市长唐济武撰文,就南宁市应急联动体系的创建和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