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五个主要受灾国(韩国、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中,马来西亚是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拒援”的原因,主要是马来西亚政府及其领导人认为援助的条件太苛刻,受制于人。“拒援”的直接后果,是马来西亚少了IMF注入其他重灾国百多到数百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异常缺乏。金融危机打击下的马来西亚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局面,内外矛盾空前尖锐,局势异常动荡,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最早爆发的是新马矛盾。1998年7月30日,马新两国政府就马来西亚设在新加…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自主行事应对 经济前景看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成为受金融危机打击的重灾国。为了筹措资金重建经济,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先后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根据援助条件,它们必须在IMF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改革,甚至政治改革。比起其他3国,马来西亚明显桀骛不驯,是东盟四个重灾国中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的唯一国家。那么,“拒援”对马国是有利或不利?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两年之后,马来西亚与其它接受IMF援助的国家相比,它…  相似文献   

3.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销售市场和原料资源的斗争日益尖锐的条件下,输出借贷资本和经济“援助”是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国家同马来西亚保持和扩大商品经济关系的手段。1970至1981年期间,这些国家输出到马来西亚的资金总额达42.847亿美元(合99.834亿马元)。马来西亚输入的外国借款和信贷从1970年的8,990万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9.863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后马美关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马来西亚围绕着区域经济开放与自由化等问题与美国较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和美国政要围绕危机爆发原因、是否接受IMF援助,特别是围绕“安瓦尔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三是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所合作,关系逐渐缓和。冷战后马来西亚对美国的态度以及马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马来西亚对当时美国亚太政策的做出的反应,马哈蒂尔本人的外交风格使这种反应更为激烈,但并不是马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独立建国以来,马来西亚持续接收难民,已然成为东南亚第一大难民接收国。然而,马来西亚的难民治理充满矛盾,这种矛盾性体现在其难民治理的数量与效能并非单向度的,而是呈现出接纳与限制、控制与援助等各种对立情形相互交织的复杂图景。马来西亚难民治理所呈现出的矛盾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对劳工的需求、提升其在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威望等诉求以及对难民问题复杂性的认知相对滞后等因素均有影响。由于导致马来西亚难民治理呈现出矛盾性的相关因素在未来将动态演化,所以这种矛盾性也会呈现出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于90年代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自80年代后期,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马来西亚一直拟摘取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桂冠,跻身新兴工业国之列.199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制定了《2020年宏愿》的远景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工业化先进国家.无论是新兴工业国,或是工业化先进国家,均要求推进技术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第二,是马来西亚劳力严重短缺的客观要求.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过  相似文献   

7.
摘要:马来西亚环保非政府组织是马来西亚众多非政府组织中发育良好并卓有成效的公民社会组织,但学术界对马来西亚环保非政府组织的研究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本文尝试从多个方面对马来西亚环保非政府组织进行较为综合的介绍和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马来西亚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认为他们不仅是马来西亚环保运动的先驱者,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环保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接着,介绍了主要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情况;然后,以环保非政府组织反对和监督巴昆大坝建设为主要案例,对马来西亚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主要活动及环保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经济在经过1998年的严重衰退后快速复苏.去年经济增长率达5.4%,据马来西亚政府预测,今年马来西亚经济可望增长5.8%。分析家认为,制造业的强力复苏和增长是马来西亚经济快速复苏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马来西亚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然后对独立后马来西亚主要的妇女非政府组织及其活动进行介绍,最后对马来西亚妇女非政府组织与马来西亚政府的关系进行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是我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本文认为,扩大马来西亚旅华客源市场,要重视马来人游客市场的开发,深入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和穆斯林旅游产品,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建设,加强与马来西亚政府和穆斯林旅行商的合作,加大旅游宣传和马来语言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澳大利亚积极参加地区性建设,参与实施《科伦坡计划》,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军事援助等。《科伦坡计划》是亚洲第一个国际性的政府间相互援助计划,在澳大利亚对外援助中占主导作用。《科伦坡计划》性质具有多重性,不仅仅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且还涉及人道主义等,在援助方式上形式多样,从而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客观性的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外资投资发展趋势、特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国内、国际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3.
刘中伟 《西亚非洲》2012,(5):144-160
发展援助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一极,既是推动和实现德国对非洲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也强烈地塑造了德国的对非洲政策。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卢旺达在德国对非洲发展援助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对卢旺达发展援助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德国主要通过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促进卢旺达在医疗卫生、种族和解、政治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等领域的建设。德国对卢旺达的援助,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中、德两国对卢旺达的援助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ses Brazil's growing role in exter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During Lula da Silva's presidency, cooper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grew dramatically. While the official position is that Brazilian development assistance is moved not by national economic or political interests, but by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nd does not reproduce the North–South traditional aid relations, we suggest that it is not completely divorced from national, sub-national or sectoral interests and cannot be viewed apart from Brazil's broader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Brazil does pursu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concomitantly, has made a positive difference in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However, mor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re needed to better gauge the impact of Brazil's assistance initiativ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outh–South cooperation more broadly. During Lula's terms (2003–2010), Brazil could be classified as a ‘Southern donor’, which expresses the country's own novelties, and tensions, of simultaneously being a donor and a developing country.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faith‐based NGOs in foreign aid an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r Afric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ennonite Central Committee (MCC). The MCC is successful in its contribution to development and empowerment in the 20 African countries in which it works because of its philosophical and programmatic focus on accountability, its holistic approach to basic rights, and a ‘listen and learn’ approach which embraces empowerment and social justice. Although a ‘small is beautiful’ philosophy does not necessarily feed the ‘quick fix’ methods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Policy Agenda, it remains the most effective, efficient, accountable, and grassroots‐responsive way of dealing with development issu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四个东盟国家,分析它们在进口替代工业化、面向出口工业化、面向出口工业化与第二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并行发展、金融危机后的两次经济衰退与两次复苏等阶段外资发展特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国内与国际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8.
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朝鲜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只处于拾遗补缺的地位,外贸依存度很低。但就其对外贸易本身来讲,对于中国、韩国的依存度却非常高。尤其在战略物资和外援方面严重依赖于中国。由于朝鲜对于改革开放存在很深的疑虑,估计短期内在经济改革方面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无论在对外贸易方面,还是在外来援助方面,都将严重依赖于中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马来西亚兴起伊斯兰复兴运动,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组织的个案研究,分析各种复兴运动组织的目标、策略和活动方式,探讨复兴运动的不同模式及其与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关系,以加深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本质和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盛产棕榈油,因此较早地研发和使用了棕榈油生物燃料,还出口到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而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推动了这一进程.本文考察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和世界各国发展生物燃料的背景一样,马来西亚生物燃料政策的制定也有能源、环境、经济3个方面的诉求,但是相对而言,经济的因素或者说保持棕榈油的价格稳定显得更为重要.马来西亚通过各种政策鼓励生物燃料的发展,生物燃料在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