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倒卖车票活动是铁路治安难点之一。本文结合铁路部门特别是铁路公安机关遏止倒票活动斗争实践,从利益驱动、票贩生存环境、打击倒票活动困难三个方面阐析了倒票活动屡禁不绝的原因;从票贩群体构成、内部关系、倒票地点、销票手段、反侦查能力及车票来源揭示了倒票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认为根治倒票活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铁路推行实名购票和网络售票之后,倒卖车票活动受到了非常明显的遏制,但并未根本杜绝。一些倒票活动出现新的规律、特点,倒票行为模式、途径方法、人员构成发生较大变化,防范和打击倒卖车票活动面临诸多难点。研究购票实名制后票贩倒票活动的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精确打击,严厉惩处,才能有效维护购票秩序,为广大旅客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3.
打击倒卖车票的违法犯罪活动是铁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结合当前铁路公安机关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实际,就倒票现状、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就预防和打击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对策,就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倒卖车票违法犯罪活动一直是困扰铁路治安的顽症。杭州铁路公安处在2010年春运期间开展了名为"蓝盾"的打票贩统一行动,总结本次行为的工作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售票组织加强票源卡控、强化路地综合治理加强打击力度、广搜倒票线索提高打击精确度、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打击工作常态长效的打击票贩活动提供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倒卖车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运能与运量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直接侵害旅客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其形式、规模、手段、方法和参与人员的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针对这些新的特点,公安机关应会同相关部门在化解运能与运量矛盾,改进售票组织与管理,提升防控与打击倒卖车票的能力上采取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电话订票的推广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给"黄牛党"提供了新的违法犯罪手段。通过研究这两种新的倒票方法的行为特点,揭示"黄牛党"利用这两种方法倒票的手段,可找到有效打击这两种倒票手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铁路全面推行火车票实名制和电话订票、网络购票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后,倒票人员开始利用“95105105订票电话”和“12306购票网站”等以更加隐蔽的手段从事倒票活动。北京铁路公安局在打击倒票“猎鹰-2013”战役中,充分发挥信息研判作用,加强电话订票、网络购票后台数据的全面分析,实施“一案一档三表一反馈”制度,精确指导“猎鹰”小分队破获了一批利用电话和网络倒票的案件。  相似文献   

8.
倒卖车票严重扰乱铁路旅客运输秩序.其人员成分复杂,活动形式多样,呈现出智能性,导致这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原因主要是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铁路在车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使违法者获利较高.打击倒卖车票活动要从改革管理制度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当前同倒卖铁路车票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倒卖铁路车票违法犯罪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了通过行政和技术措施对车票票源实施有效控制,通过组织人力、制定措施、收集信息、区域布控等进行严密防范,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界定明确、及时处置从而以儆效尤、控制事态发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倒卖火车票的违法犯罪活动在国民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今天,尤其是绝大多数旅客只能选择火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而铁路运输的运力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显得尤为严重.倒卖火车票的违法犯罪主体,从传统意义上的单枪匹马,通过正常渠道购票后加价销售的职业倒票人逐渐扩大为三种类型.且新出现的倒卖火车票的人员危害更为严重,打击难度也在加大.本文着重分析了倒卖火车票的违法犯罪人员构成及打击的方法,期望短期之内能使倒卖火车票的现象减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们国家铁路在运能矛盾和运输管理方面的原因 ,造成倒卖火车票等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侵害旅客合法权利的现象严重存在。另外 ,铁路是特殊的流动的社会构成 ,人、财、物高度聚集 ,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也混迹其中作案 ,危害社会。由于铁路区域内的人员流动性特别大 ,如果没有严密的社会管理手段 ,会给各种在铁路上作案的违法犯罪分子很多便利 ,令广大旅客和铁路部门防不胜防 ,铁路的秩序和社会的安全缺乏保障。火车票实名制是指公民在购买火车票和乘坐火车时必须登记、查验个人的真实身份的一项社会制度。火车票实名制是防治倒卖火车票 ,预防、控制和打击铁路站车上的旅客财物被盗、抢劫、杀人、爆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铁路和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建立火车票实名制制度的重要性 ,积极稳妥地推进有关立法、科技投入、改革铁路客运机制等方面工作 ,使之早日变为现实的铁路和社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佛山代购火车票案中钟某夫妻二人的行为不构成倒卖车票罪和非法经营罪。钟某夫妻二人的行为是一种民事代理行为,每张火车票加收10元手续费是委托合同双方事先约定的服务费。其行为既没有使铁路部门受到损失,也没有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故不应当以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3.
铁路货物列车“拖尸”案(事)件是指受害人由于他杀、自杀、意外死亡等原因,尸体被货物列车从事发地拖运至发现地的案(事)件.在1991年-2012年上海局鉴定的17例货物列车“拖尸”案(事)件中,意外死亡12例、杀人碎尸1例、自杀1例、其他3例,死者以男性为主(16例),多为乡村农民和盲流,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在17例货物列车“拖尸”案(事)件中,受害人多为缺乏铁路常识,无钱买票而爬乘货物列车的乡村农民或盲流,尸体通常多在货物列车终到站并多在卸货时被发现,由于尸体现场遭到人为或外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加了法医学鉴别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raffic tickets on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estimate may be upward biased because police officers tend to focus on areas where and periods when there is heavy traffic and thus higher rates of accidents. This paper exploits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tickets during the Click‐it‐or‐Ticket campaign to identify the causal impact of tickets on accidents using data from Massachusetts. I find that tickets significantly reduce accidents and nonfatal injuries. I provide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tickets have a larger impact at night and on female drivers.  相似文献   

15.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涉及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多个罪名。实施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应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对于以销售假药、劣药为名行骗取他人财物之实,数额较大的,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关键在于把握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6.
模拟画像能把被模拟者的形象清晰描绘出来,而且更易唤起人们的回忆。在案件调查、摸排、堵截等侦破工作中,模拟画像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完善、火车票实名制的全面实行以及多种刑侦手段的进步,刑事模拟画像技术在新形势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一种刑案侦查中查获嫌疑人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手段,模拟画像技术定能发挥出越来越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铁路犯罪现场勘查课是铁路公安院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铁路公安实战 单位与犯罪现场勘查工作有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铁路公安局、处技术力量不均衡,二 是犯罪现场勘查设备有了一定的更新,三是对犯罪信息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铁路犯罪现场状况 有了新的改变,五是铁路犯罪现场构成具有鲜明特色。加强铁路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研究,在深入探讨铁路 犯罪现场的特定构成,为铁路公安实际勘查操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程序、方法,建立铁路犯罪现场勘查的理论 体系,促进铁路刑事案件查破工作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传播中的对话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二媒介”时代,双向互动成为了最大的时代传播特征。本文从交流方式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对话在人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揭示了对话的“主体间性”这一后现代哲学意蕴。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探究了“第二媒介时代”的网络传播所折射出的对话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