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涂强 《工会博览》2008,(11):94-94
梁漱溟是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衍生出文化失调说,继而发展其乡村建设理论。其乡村建设理论倡导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和农村教育,以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社会结构再造和民族复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对我国当今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外农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涉农金融体系建设、农地与农地流转制度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会政治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等方面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工程,有力推进了发达国家和部分重要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了解并借鉴国外农村建设中的有益经验,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既体现了我国现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也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既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进程,促进农村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是依据农村社会大系统发展的规律,通过创新农村社会各子系统以及农村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关系,实现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将整体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通过系统的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具有“新”的质的规定性的、具有重大社会变迁含义的发展战略,体现为全面的、综合的、彻底的农村社会改造工程。实践中以修路、建房等物质性建造为主体的建设方式事实上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层含义。实践迫切需要在基本理论方面作出清晰的回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社会基础再造为着力点,重新建立农民与国家间的纵向关系和农民间的横向关系,超越着眼于器物层面变革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将眼光拓展到制度和价值变迁的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7.
张雯 《法制博览》2023,(21):48-50
乡村治理的法治化不仅是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正确路径,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乡村法治建设必须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从党建引领、立法先行、明晰权限、资源下沉、文化润泽、人才引擎等多方面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力,从而实现乡村善治,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邓光辉 《法制博览》2023,(2):130-132
建设法治乡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法治乡村的目的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前影响治理效能提升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供给不足、法律能力阙如、法律公信不强、法律意识薄弱等。提升治理效能建设法治乡村的主要路径有:健全涉农法律制度,着力保障法律供给;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着力补足法律能力;规范执法公正司法,着力提升法律公信;加强乡村普法宣传,着力增强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9.
杨秀金 《法制博览》2013,(2):291+270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其中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又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整体效能上取得新突破,但距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勾勒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蓝图,即“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和任务,农村党员及党组织必须保持其先进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才智力支撑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本。目前农村有增无减的人才资源外流状况,弱化了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剧了人才智力的"空洞化",造成新农村建设目标与现实的逆向。为此,必须转换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训的理念与着力点,在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针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工程,培养"乡土人才"。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加快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内聚力和吸引力,留住农村现有人才队伍,并吸引学有所成的农村学子及有创业本领的农民工回乡发展;另一方面要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实现"外力注入"和"培养本土"人才的"有机融合"。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和农民的"利益获得"紧密结合起来。否则,乡村人力资本困境仍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工会博览》2011,(9):91-9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作出的一顷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孙作用 《工会博览》2009,(2):133-133
要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观念保障,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张拓 《法制博览》2023,(36):157-159
法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影响新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新农村法治建设,本文对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和阐述,对当前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新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对策,希望能够为新农村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可靠意见,促进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建设,而公民社会则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建设。当前各级党政部门大力推进的社会管理创新与各个层面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所形成的公民社会在实践中演绎出两条平行的社会建设路径。通过创新法制和塑造公民、改革体制和发育社会、改革党治和以民为本、创新政治和服务社会等路径,能够实现这两条社会建设路径的有效对接,从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改革潮流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06,(8):11-11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最新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本期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弱质性的社会基础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基本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所以,要在尊重农民权利和自由、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影响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因此,要不断扩大农村自治体的规模,逐步实现乡镇自治,实现农村社会自主治理和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制约农业、农村、农民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例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全面小康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06,(21)
10月18日发表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公报,详细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图景:除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消灭敌对势力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在目前中国农村腐败盛行、健康和教育费用越来越贵、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势下,新农村的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的规模与其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规模从自然村落时期发展到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与社区功能有密切关联。社区功能是社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度规模的社区有利于社区功能的有效发挥。当前开展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时,应实行一种多元的规模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