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完善我国侦查讯问理论体系是必要的。在目前我国侦查讯问中,心理战的观念和理论尚未成形。根据古代兵法思想、犯罪嫌疑人心理分析和侦查讯问策略等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应对侦查讯问中心理战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在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受趋利避害心理规律的支配,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其如实供述的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有畏罪心理、侥幸心理、对立心理和悲观心理。侦查人员应根据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各阶段出现的供述心理障碍,有的放矢采取讯问策略和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3.
讯问策略在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然而不适当地运用讯问策略又可能导致对人权的侵犯。合理的做法应是既鼓励侦查人员发挥侦查策略的作用,又要对侦查策略做适当限制。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针对侦查讯问策略构建法条规定、司法解释与一般原则界定的模式,最终将侦查讯问策略纳入到法制轨道之内。  相似文献   

4.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侦查讯问对策又是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关于侦查讯问对策体系,目前观点各一。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和实践,认为一个完整的侦查讯问对策体系,是由基本讯问对策(讯问策略、讯问方法、讯问策略和方法得以实现的相关因素〈讯问言语、环境、气氛〉)和辅助讯问对策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在侦查讯问的策略研究中引入博弈理论,是因为博弈模型可以分析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对侦查讯问的博弈分析应当从博弈与讯问的类比入手,寻找博弈的前提与达致均衡结果的条件,将它们作为警察控制讯问博弈的工具,展开对讯问策略的逻辑演绎。  相似文献   

6.
新《刑诉法》对侦查讯问进行了全面的规制,使供述的自愿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侦破案件的难度,侦查讯问僵局更容易出现。新形势下侦查讯问中形成僵局的成因更趋复杂多样,侦查讯问人员深入掌握新《刑诉法》的要求,更加注重证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灵活地运用讯问策略方法,才能有效突破讯问僵局,提高侦查讯问工作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侦查讯问的方法、技巧、策略和模式,讯问学界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方法和辩证运用原则。本文作者反思了过去讯问模式、方法中的某些不足,提出了将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引入侦查讯问的思想,并论述了其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侦查讯问僵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侦查讯问僵局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仓促破案,证据材料不全;其次是侦查讯问人员素质低,能力差,心理压力过大和不恰当的侦查讯问方式;最后是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和反侦查伎俩,使侦查讯问陷入僵局。破解讯问僵局的关键是在准确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罪行真实原因的基础上,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化工作,讲究侦查讯问艺术和策略,打消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是一种特殊的谈判活动。在谈判策略理论指导下,侦查讯问工作中以利益诉求为中心,通过构建良好的谈判环境,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加强讯问的设计和组织,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激发其合作欲望,从而取得讯问成功。  相似文献   

10.
孙越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3):29-31,37
侦查讯问过程中,狡猾的犯罪嫌疑人总是用尽手段与审讯人员周旋,拒绝交代犯罪事实。为实现讯问目的,审讯人员必须灵活运用各种讯问策略,动摇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使其老实交代犯罪事实。除传统语言上的讯问策略外,非语言策略的灵活运用也非常重要。非语言讯问策略即通过面部表情、体态、眼神、语调等非语言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摧毁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目的,主要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设计布景"、证据以非语言的方式使用、测谎仪的应用等方式,另外尤其要注意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务侦查讯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