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民意、获取民意、政民互动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民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反映民意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对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提出了挑战。网络民意主要特点:参与者数量多、结构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个体自主发声、干扰因素少,相对真实;关注社会议题、提出建设性动议,具有公民参政议政的功能性;网络民意对国家治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政务微博作为政民互动的新媒体工具,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即进入舆论,信息及时;微博互动,及时回应;交流互动,理清问题;主动披露,引导舆论。但政务微博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即身份模糊,形象不清晰;形式自由,顶层设计不够规范;面对批评言论,应对处置能力较差;追赶潮流,有名而无实。正确认识与有效发挥网络民意与政务微博的作用,对于党和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务微博在网络民意收集与处置中的作用改进体现在:明确身份,标准化运营;停止狂热,有效整合;持续发声,应对突发;及时互动,线上线下互相配合。网络民意与政务微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路径:完善制度建设,将政务微博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鼓励党政干部认识网络民意,学习舆论、传播知识;完善舆情引导与管理,加强党在关键点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田 《学理论》2013,(6):7-8
政务微博从兴起到快速扩张,已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新渠道。它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政府形象、推动网络民主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在此背景下,对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微时代"的"微革命",如何让微博不成为"危博",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机构深刻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博虽已初具规模,其影响也日益扩大.但在运营过程中,政务微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困境:微博技术特征的先天约束、公共对话空间的难以构建、信息公开程度的明显不足、现有行政体制的内在障碍.党政部门要学会运营和利用好政务微博,必须对政务微博有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陈海楠 《学理论》2015,(1):55-57
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吸纳社会多方面主体参与,对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有效的政府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本文以江苏省政务微博为例,探究其应用于社会治理中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博信息发布与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务微博中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扩散表明,政务微博一味求稳的心态及管理运营能力的不足。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平台,政务微博"学会自己说",关键还是要基于草根言论语境,体现行业和部门特点,针对具体事务突出权威信息的发布,重视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否则,"井喷"过后的政务微博会与公众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6,(6):42-46
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为代表的微政务是当前中国政府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形式。微博、微信等本质上实现了介于广播和单播之间的定制化的信息网络,使各种来源的信息如同插件一样"嵌入"在公民的"信息微空间"中。"微政务"借此提供一种"嵌入式"治理模式。网络的延伸、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增进,以及"微政治"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兴起为微政务提供了不同的发展主线,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对民生的直接关切、公私平台的融合以及各种治理途径的合作是微政务基本价值所在。同时,在治理中应注意微政务和微平台中包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数据作为一种新变量正在嵌入政府治理过程,打破旧有权力关系平衡,为解决政府治理顽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新视角。在数据技术驱动下,政府数据治理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政府数据治理模式,是人工智能时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新范式,同时也是数字时代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趋势。探讨政府数据治理模式构建,可以为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行动指南和价值评价体系。依据权力定位、结构安排、运行规则、外部环境,政府数据治理模式构建框架可分为:以政府数据资产和数据权为中心的核心层;基于政务逻辑优化基础上政府数据资源体系结构层;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的运行层;系统外环境与文化因素组成的外围层。  相似文献   

8.
跨域治理是应对跨域政务服务需求的有效治理理念,可以为市场要素跨地区流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行政支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价值导向,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增效,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基础,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提供了可行性。科学且高效的府际合作动力机制是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实现的重要保证。基于APT-R模型,构建起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对长三角S市“跨省通办”实践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府际合作动力机制存在运行梗阻,表现为引力有限、压力不均、推力式微和阻力难消。这是地方行政系统内外部的利益、组织、制度、理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优化政务服务跨域治理府际合作动力机制,需要从提升引力、平衡压力、强化推力和消减阻力入手,调适四个作用力的方向和力度,形成府际合作的动力合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跨域治理效能,助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由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发的政府治理方式的重要变革之一,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将越来越依靠合同推进.合同制治理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机遇:即合同制治理可以提升城市政府管理效率,合同制治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和潜在社会收益.在合同制治理框架下我国城市治理也面临着挑战:即在合作方式选择阶段的效率与公共性的考量,在合同设计、谈判阶段的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完全,在合同执行、监管阶段的政治风险与法律责任等问题.因此,加强城市政府合同制治理能力建设重在:确保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设立独立的合同执行与监管机构,提高政府合同管理能力;完善相应法律制度,维护合作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0.
数字政府环境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论坛》2018,(1):50-59
在数字政府环境下,政务服务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能够有效促进政务服务的业务重组与流程再造,打造政务服务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然而,电子政务建设探索期"缺规划少标准""重建设轻运维""重硬件轻软件""重宣传轻落实"等共性问题造成的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导致数据利用不充分、数据共享不全面,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现状难以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践需求。要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的共享,促进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发挥政策优势,以标准化为切入点,逐步应用并完善云端共享平台,深度融合机制与技术的创新,保障配套资源支撑,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政务服务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是由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使用的微博,作为一种及时、公开、互动的信息传播工具,政务微博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发布信息和与社会公众交流互动的新型渠道和重要平台,为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但受微博传播动力因素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务微博的实效性,还必须处理好政务微薄的开通与使用、单向信息发布与双向交流沟通、常规信息发布与突发信息发布、宣传与服务、线上回复与线下落实以及政务微博与其他信息传播渠道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盛明科  戴娜 《理论探索》2012,(6):108-112
政务微博的发展提升了公众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建立了公共信息资源传播新机制,促进了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但同时也挑战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权威性、公共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公共信息舆情的引导能力。政务微博时代改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应更新公共信息治理理念,健全行政法律规制,完善政务微博认证与管理机制,推进公共组织行为与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13.
张晓茜 《学理论》2013,(11):22-23
由于微博在传播讯息和舆论生成方面显现出的强大能量,我国各级政府也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并使其成为政府畅通民意,引导舆论,推进公共服务的平台。但在微博热潮之下,应从四点加强政府微博建设:树立微博服务的政务理念;提高微博掌控能力;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要注意协调微博和网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间和基础环节。然而,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立足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通过再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大力发展公民组织和加强地方电子政府建设,以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政府部门日益注重将移动直播平台作为舆论宣传和公共服务的新阵地。移动政务直播通过实现主体多元化和治理协同性,建构起新型公众参与和政府治理机制,能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赋权。公众经由自身心理与互动行为提升信息和话语能力而实现赋权,政府赋权则通过获取决策信息、创建新的政府和公众互动平台得以完成。移动政务直播是一个技术执行过程,其内在运行机制涉及相关个体和组织的行为选择,这一过程在参与主体、技术属性、制度环境的共同激励和约束下得以实现。移动政务直播能赋予公众参与感和新的身份认同,政府则出于树立政府形象、亲近政民关系、履行本职工作等动机开展移动政务直播。直播平台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交互性和实时性为政务直播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移动政务直播制度环境所形成的激励或约束效应,也是政府和公众在作出政务直播的行为选择时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闫建  高华丽 《理论探索》2020,(5):107-115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改革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作为联系"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与落实工作的桥梁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地方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应然性表现为:以人为本与协同创新的理念导向,体制完善与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服务升级与体验优化的成果评价。当前,地方政府推动在线政务服务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数据基础层面存在数字孤岛困境,平台应用层面存在管理低效问题,信息决策层面支撑力度不足,整体建设过程协同创新动力缺失。为此,可通过以下四个策略推动地方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促进共建共享的数据互通,强化平台应用的规范管理,提升信息支撑决策的应用深度,促进治理视角下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政务微博中的公民参与:限度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自然延伸,政务微博为公民参与政治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政务微博中公民参与的发展还面临制度供给不足、参与主体有限、非理性"暴政"、政府回应力不够等诸多限制,需要在充分延展政务微博公共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定位政务微博功能、完善政务微博管理规范、提升管理者媒介素养、有效整合"意见领袖"来寻求突破,从而进一步开掘政务微博作为公民参与新途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论微博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 《理论导刊》2012,(3):47-51
微博的政治变革能量正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来,集中表现为权力结构的分散化、意见表达的平民化、政治心理的传染性和政治动员的便捷性。政府公信力在微博时代面临着信息揭露与政治监督、意愿表达与议程设置、在场围观与舆论压力、政治动员与行动组织四个层次的冲击。以往的微博事件反映出民众舆论对官员个体行为不信任与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理念的信任同在、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与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并存、对政府短期行为的不信任与对政府长期信任的兼备等悖论式特点。因此,微博的信息揭露和政治监督并不会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如何反馈和应对显得尤其重要。应当理性看待微博,以加强变革和互动为核心,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政务公开化和行政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等方面暴露不少短板和不足,现代社会风险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合作互动的过程,即政府不仅要引导社会,还要加强社会志愿者、公民以及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相似文献   

20.
“软编制约束”是指地方政府突破核定编制约束,向社会或下级政府索取人力资源,由此造成政府财政供养规模的隐性增长.地方政府突破编制约束的动力机制在于:为应对考核机制,地方政府不惜动用人海战术对社会进行管理与控制,而政府扩张规模引起的责权利不对称对此也有影响.从宏观制度背景看,中国特殊的国家一社会关系和纵向政府间关系增强了这一趋势.基于此,治理范围的调整、治理重点的转变、治理的多元化、治理能力的提高等应是今后地方政府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