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广西》2010,(5):62-63
“得天独厚,四季飞瀑,风情如画,雄奇壮观。”广西的德天瀑布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六大瀑布,位列第二。此外,这个瀑布还是中越边境上的跨国瀑布,三级跌落的跨国大瀑布、亚洲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  相似文献   

2.
敬谢不敏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0,(17):61-61
近期公布的中日两国第二季度GDP数字表明,中国以1.34万亿美元的微弱优势超越日本的1.2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对此,各国反应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夸张地说:“这是全球经济的里程碑”,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场“亚洲大超越”。而我国朝野上下对此基本保持了理智冷静的态度,没有刻意宣传,更没有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3.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52-53
"消防"的由来"消防"一词最早见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中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而据《中国消防通史》记载,我国消防一词的出现,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清政府决定创设警务总局和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别有专门操作,各国名为消防队”。故将救火队改名为“消防队”。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演出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残联6月17日举办了"心中的歌献给党"文艺演出。我社演出的节目是"红歌联唱":《南泥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解放区的天》。这三首歌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刊登范子军的文章,文中指出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至今仍不绝于耳。前不久,《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微博:《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现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欢迎实例实录。1月9日的《人民日报》就登了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  相似文献   

6.
左犀 《北京观察》2011,(6):58-61
前些年有人提出,北京把巷子、里弄称为"胡同",可能是源于蒙语"水井"说。于是乎,有人就把北京胡同的出现归于元代,又把西四南的砖塔胡同称之为北京胡同之"根"。这种说法其实仍有待商榷。胡同的源起根据《管子》和《墨子》所载,春秋至战国间,各国都城就已有以闾里为单位的居住方式。另又据文献所载,西汉长安城内阊里有160个,每一闾设有“弹室”,  相似文献   

7.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凌 《政协天地》2012,(8):56-58
海峡文艺出版社于2012年5月出版了《冰心全集》第三版,增补了前两版未曾收入的冰心一些作品和书信。编者把题目定为:冰心"为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题词"。这使我了却了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是个长达50分钟的电视音乐片,其中播映歌曲12首:既有"山也记得,水也记得"等老区之歌,也有"畲家妹子"等畲乡之歌;既有"星光摇篮"、"无言的爱——太姥山夫妻岩"等山区之歌,也有"蓝色牧场”、“三都澳畅想”等海洋之歌:既有“乡诉”、“多情赤岸桥”等咏叹历史之歌,也有“献给水滴的歌”、“无名之歌”等讴歌风格之歌。电视音乐片开头的“大地,你好”和结尾的“多彩的山海”两首歌曲,更是综合反映闽东风光、风情、风格之歌。这些歌分别由著名歌星彭丽嫒、董文华、张也、王洁实、谢莉斯、李静娴、朱虹、孙丽瑛、宋立民等演唱,由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录制,由福建电视台摄制了不少闽东山海的美丽镜头,从中展现了闽东人民滴水穿石的坚韧意志和改革开放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国人心中,大洋彼岸的拉丁美洲是一片"未知之地"。提及拉美,人们想到最多的,是瀑布、冰川、充满殖民风格的建筑;是足球、咖啡、热辣性感的桑巴舞;是狂欢节的奇装异服、流传已久的古老习俗……马尔克斯在小说《百年孤独》里,曾以一个家族宿命般的孤独怪圈折射这片土地的种种弊端:历史并不能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只能不断重复。拉美的现代化历程一度步履蹒跚:贫富悬殊,经济结构问题深重,社会分裂动荡。然而,  相似文献   

10.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系辞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白译: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每天还要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相似文献   

11.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近日在南非德班落下帷幕。这次被拖入"延长期"的会议未能取得足够理想的成果,虽然通过了包括保留《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建立绿色基金等重要决议,但一些国家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的约束,比如加拿大;有些国家虽然留了下来,仍不愿意受《京都议定书》的约束,比如美国。  相似文献   

13.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一些劳动者之所以明明有理有据,却遭遇维权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超过维权期限,以至于“过期作废”。那么,就劳动者的维权期限有哪些规定呢?这些规定散见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13年1月号登载的由本刊记者王君宏、张双山采写的《人大代表接受"一年两评"》,深度报道了重庆市梁平县新盛镇人大"一年两评"代表履职情况,入选由《检察日报》组织评选的"2012人大监督十件大事",并名列第五,在全国人大系统引起较大影响。2013年1月7日出版的《检察日报》声音周刊,在开年第一期,就对过去一年民主法治建设、人大监督关注民生、立法工作等进行了全面回顾盘点。本篇稿件入选理由为:选民满意率从不足六成提高到八成,监督见成效。  相似文献   

16.
天下之瀑,可谓多矣!黄果树瀑布的壮阔,雁荡大龙漱瀑布的高洁,庐山瀑布的曲折……都给人留F了无限的遗想,而豫西南九龙沟风景区的瀑布,以“雄浑”和“飘逸’来形容,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在九龙沟自然风景区的瀑布群中,以百尺潭瀑布群和龙潭沟瀑布群最为著名,百尺潭瀑布群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民主与法制》2013,(24):55-55
今年1月下旬,本社记者曾赴江西省九江市,对该市重点工程庐山直升机项目两股东闹纠纷致使项目停滞不前一事,以“庐山直升机缘何‘起飞难’?”为题进行了调查报道(内容详见《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2期),该报道刊发后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近日,本社记者再次前往九江,就此事件的进展进行后续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8.
刘群栋 《求索》2010,(4):162-164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文选》成书以来,对《文选》的研究代不乏人。隋唐时期,是《文选》研究的繁盛期,研究《文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文选》学"。清代,《文选》研究出现了第二次高潮。"五四"以后,《文选》学衰落。以1988年第一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文选》研究再次活跃起来。近20年来,《文选》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正在形成第三次高潮。当前的《文选》研究主要集中在《文选》的编纂背景、《文选》的编纂者、《文选》的编纂及成书时间、《文选》的选本来源以及《文选》的文体分类等五大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好书共读     
《今日浙江》2009,(10):53-53
温总理推荐的书:《道德情操论》 温家宝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推荐理由:《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 永远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珏慧 《观察与思考》2008,(20):60-61
2008年10月1日,一部由"英国发明、日本加工、中国制造"的话剧《哈姆雷特》,在首都剧场隆重上演。《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王冠上一颗最灿烂的金钢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它仍长盛不衰。它所揭示的主题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今天欣赏它,依旧觉得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