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移动终端技术的成熟和4G网络的普及,网络直播在青年人群中兴起.随着青年人群的深入参与,网络直播正改变着青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学习习惯,甚至是价值取向.文章通过深度挖掘青年人群的网络文化实践,分析了网络直播的特点和青年受众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对青年人群热衷的网络亚文化进行了深入反思.提出网络环境的净化不能只靠监管,应该结合青年需求特征,引导和促进青年群体创造、传播符合群体需求的优质内容,使青年群体自觉参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中部地区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数字经济时代,中部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部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等优势有利于网络直播营销发展,网络直播营销有助于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和重构中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中部地区网络直播营销起步晚、发展较慢,存在直播营销定位局限、直播营销专业性不足、后端供应链匹配不力等具体问题,必须以法治保障中部地区网络直播营销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正当程序理论和情境监管理论的先进理论,可为网络直播营销发展的法治保障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中部地区网络直播营销发展的法治保障架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互动直播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爆发期三个阶段。目前,网络互动直播内容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大致可以分为自媒体自制的网络互动直播和平台自制的网络互动直播两部分。现阶段的网络互动直播在内容上呈现出泛娱乐化、同质化、去中心化、碎片化、去仪式化的特点。长远来看,网络互动直播内容将呈现出细分化、分众化、专业化、场景化、行业化的发展趋势。理清网络互动直播内容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引导网络互动直播更好地融入生活,发挥其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具趣味性、互动性的网络直播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疯狂蔓延发展的阶段。时至今日,网络直播已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型传播媒介中占据一席之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网络直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紧随其后,由于监管不力、利益驱动等因素,网络直播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触及法律底线的问题,网络直播内容涉黄、侵犯知识产权、公民人权等各种违法犯罪问题纷纷涌现。本文正是基于对网络直播现状及违法犯罪问题的深度剖析,整理网络直播中存在的违法犯罪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快速发展,“一切皆可直播,人人都可带货”的发展趋势越发凸显,“直播经济”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直播平台上部分网络主播虚假宣传、知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直播经济”背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乱象亟待整治。为此,应针对其犯罪特点,完善网络直播领域法律体系建设,引导网民参与行业监督,落实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对该类犯罪给予防治。  相似文献   

6.
美国庭审直播始于20世纪前期,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关于其利弊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支持者认为其能够提高司法透明度,促进司法正义;反对者则认为庭审直播会干扰庭审秩序,侵犯被告人的正当程序权。美国司法史上不乏与庭审直播有关的著名案例,目前联邦法院对庭审直播仍然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不过各州法院对其态度已经较为开放。随着近年网络技术、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庭审直播的设备和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网络直播、微博直播、博客直播等方式逐渐兴起,如何对新技术下庭审直播进行法律规制也是目前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无论是自媒体自制的网络互动直播,还是平台自制的网络互动直播,都成了青少年展示自我、交流信息、娱乐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网络互动直播在内容上呈现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的多重影响,引导和促进青少年创造、传播和享有健康的直播内容;深入研究网络直播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益普及,青年亚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聚集方式和交流方式,反映了"90后"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做了概念界定,特指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从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四方面阐释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对四川省部分市州的"90后"青年群体(中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在四川省"90后"青年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异同比较;剖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团属网络平台,培植网络宣传队伍;加强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青年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性引导网络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直播课如何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培训质量,是许多网络培训教师面临的问题。文章以"创新工具网络班"直播课为基础,通过对共8000余名学员参加的网络培训班直播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梳理出网络直播课程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直播方兴未艾,但是行业内乱象频出,直播平台恶性竞争,直播内容涉及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风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引导,监管部门政策难以落实,直播平台本身也因为追求利益而默认"灰色地带"的存在.改变网络直播的行业现状,需要立法部门制定专门的网络直播监管法,提高法律位阶,增强执法力度,通过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网民监督三方面净化网络直播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直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步入新世纪的网络时代,网络在青年群体中迅速普及和发展,尤其是以青少年及高校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网络群体,是社交网络环境孕育出的新型网络群体。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使得青年网络群体在虚拟空间的发展现状喜忧参半,引导青年网络群体在虚拟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挖掘其正能量,是促进青年一代和虚拟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青年的基本身份要素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明显影响。城乡交界处和乡镇青年在一些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中的比例高于城市和乡村青年列居第一位;发展最为关键时段的中前期青年参与网络政治的比例最高;性别、学历、婚姻状况都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明显影响;政治信仰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突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受到网络的影响和改变。根据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课题调查中对广州青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广州青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呈现出首次触网低龄化、上网时间增长、微信使用量增长、网络行为越来越多等特征。结合当前青年工作的实际,应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群体青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积极引导青年建立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大力推动正面、阳光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直播带货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展示、导购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以及网络直播经济的发展,新型产业下的经济形态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虚假宣传,然而网络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给行业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带来了难题。要破解直播带货中违法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困境,需要将法律中的相关条款有机结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部规则及司法适用适度优化和调整,以补强该法对直播带货规制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当代青年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从对网络的认知及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公共秩序、网络公共交往、网络公共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年网络虚拟社群发展阶段可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消退期四个阶段。青年网络虚拟社群的特征表现为社群形成的自由性和自发性、社群结构的松散性和开放性、社群互动的非平衡性、社群管理的自律性与他律性。青年网络虚拟社群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既有正面舆论牵引作用,也具有情绪的聚集和强化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3G时代网络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网络青年自组织为主体所形成的网络力量正从虚拟走向现实。这种"从说到做"的转变使网络青年自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和谐因素的同时,也因其常借助网络媒介而散布谣言、混淆是非,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魁首"。研究发现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参与退出自由化、组织结构松散化、管理方式民主化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性,对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构建健康网络校园文化、开展网络法制化以及加强组织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积极加强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和引导,使网络青年自组织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当代青年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从对网络的认知及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公共秩序、网络公共交往、网络公共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日益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青年则为网络流行语生产和使用的主要群体,反映着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特点.本文力图从多学科角度对互联网公共空间中青年文化话语的生产进行深入分析,以青年网络流行语为例,分析其内在和外在的生产机制和网络流行语自身内在功能及其影响等,试探究其在青年中传播的现状、特点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推动青年的文化话语表达,增强青年对流行语关注以及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构成了网民的主体,网络文化本质上是青年文化,其内核为“少年精神”,而以此同时,网络文化又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和青年文化的这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推动了以“少年精神”为内核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深受网络文化影响的青年亚文化和传统主流文化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