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法言 《中国司法》2014,(7):51-53
正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却又无力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受援人,就其本人所接受的法律援助服务,按照其经济状况,与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共同分担一部分法律援助办案费用的制度。实行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一般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一是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构建得较为完善;二是政府对法律服务的管理规范,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服务收费指导价格;三是国家征信和收入财产查明制度基本完善;四是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数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是国家向市场购买而提供给特定受援人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员代表国家为受援人提供服务,其办案质量也代表国家的服务质量。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可说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是法律援助的精髓。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提高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应该成为今后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平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呈强劲的增长势头,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据此逐步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降低了法律援助门槛,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和法律援助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边远地区受法律援助资源尤其是律师资源不足的困扰,法律援助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不能适应当地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需要。因此,合理配置大中城市与边远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缓解法律援助供需矛盾,引导大中城市与边远地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公平承担法律援助义务,提高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及受援群体数量,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搞好法律援助工作、充分发挥法律…  相似文献   

4.
法言 《中国司法》2014,(4):43-45
正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却又无力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受援人,就其本人所接受的法律援助服务,按照其经济状况,与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共同分担一部分法律援助办案费用的制度。一、研究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的必要性法律援助制度的宗旨和目的是保障没有经济能力  相似文献   

5.
法言 《中国司法》2014,(6):41-44
正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却又无力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受援人,就其本人所接受的法律援助服务,按照其经济状况,与由政府出资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共同分担一部分法律援助办案费用的制度。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形势、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所面临的情况都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已经使探索实行受援人分担费用制度具备了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一、军队律师法律援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07年10月,新修订的<律师法>第42条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法律援助在军队中如何开展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涉及.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的受援标准和范围的确定是法律援助能否实现其保障人权和公民权的立法目的,能否实现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立法宗旨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法律援助的发展过程是其受援标准和范围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规范化的过程。现阶段,虽然司法部相关文件对法律援助工作要设计动态标准调整机制提出了要求,但这些规定只是指明了方向,缺乏作为法律规定的指导和规范意义。立法的设计要实现切实保障每一个经济困难公民都能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服务,真正体现法律援助制度存在价值。本文从建立动态法律援助困难标准、扩展服务领域两个方面分析法律援助立法应当增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又规定了律师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法》第四十二条);“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条例》第六条)。“责任”与“义务”意思相近,通常可以替换使用。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之间的关系?笔者试以抛砖之作,求教于大家,并期待引起社会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法言 《中国司法》2014,(5):34-37
正法律援助受益覆盖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法律援助制度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我国,关于如何确定法律援助的受益覆盖面,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国外和境外,为了确定法律援助的受益覆盖面和受援人范围,使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公民收入状况和法律服务价格变动状况,来设定并动态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决定是否需要受援人分担费用。通过查证、询问41个国家(其中发达国家29个、发展中国家12个)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确定法律援助受益覆盖面与是否实行法律援助受援人分担费用  相似文献   

10.
[公布日期 ]2 0 0 4 9 8 [类  别 ]行政法·司法行政[施行日期 ]2 0 0 4 9 8[文 (令 )号 ]司发通〔2 0 0 4〕1 32号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作用 ,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 ,根据《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律师应当根据《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 ,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根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有关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的规定 ,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控制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我国法律援助的案件承办主要依靠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等)完成。律师能得到的相应补贴很少,受援人能否得到律师合格的法律帮助?办案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等等,常常会受到人们的怀疑。政府在不断加大法律援助经费支持力度的同时,也会要求各地切实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法律援助管理者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法律援助诉前调解,是指法律援助机构对受理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指派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在查明事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说服受援对象及对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纷争的活动。按照调解人员的身份属性,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分为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主持的调解和律师等社会法律服务人员主持的调解两大类。笔者本文所称的法律援助诉前调解,仅指前者。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仅有7名法律援助工作者。自成立伊始,他们就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坚持匡扶正义、服务社会,努力维护贫、弱、残者的合法权益,将法律服务的甘露洒入求助者干涸的心田,将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送到受援者的身边,以真诚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树立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13,(7):95
为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和管理水平,宁夏司法厅今年以案件质量管理为核心,在全区开展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规范年"活动,通过五个环节的"规范",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一、规范案件受理,把好案件入口关。坚持案件统一受理,公示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及接受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给予援助的书面决定。改进案件指派方式,根据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数量、资质、专业特长、案件情况、受援人意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完善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何一种法律制度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初衷是要使经济困难的公民能够享受到政府出资聘请的律师为他提供的法律服务。但是,政府对法律援助的资助永远是有限度的,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资金不可能使所有人及其所有法律事项都能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因此,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已经建立起法律援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相应的法律援助法律或者条例比较显著位置设定相应条款,规定哪些人有权或有资格申请法律援助,明确哪些人不属于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经济困难”正是确定法律援助对象资格的首要条件。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是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法…  相似文献   

16.
非诉讼法律援助是当今世界法律援助发展的潮流,也正在越来越受到我国法律援助界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它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时注重运用低成本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对于节约司法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有必要探索、完善及寻找捷径构建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推进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适应党委政府新期待和人民群众新需求的需要、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法律援助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可以说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是法律援助的精髓。本文拟从法律援助管理角度提出实施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战略,在初步实现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后,以"应援优援"即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作为内部工作目标,由此提出系列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法律援助经历了从 1 994年初起发展到今天的过程。法律援助的概念有广、狭二义之分 ;其性质是法律之助 ,即援助公民个人或者人民法院不向受援人收费或者少收、缓收从而在法律方面提供帮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法律援助的特别包括 :具有国家、社会承担援助的公助性 ;受援人享受法律援助的无偿性和优惠性 ;律师、公证员等提供帮助的法律专业性。法律援助的理论基础有四 :权利保障之要求 ;实现控、辩双方力度平衡之条件 ;司法公正之所需和扶贫助弱法制化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的逐步深入,法律援 助宣传面的不断扩大,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将 逐年上升。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经费严重不 足、人力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法律援助工作 的"老大难",成为制约法律事业的"瓶颈"。 纵观目前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局限 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 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 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受人力、财务等条件 的限制,还不能予以满足。 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由于过度 使用法律服务人员的无偿劳动,严重挫伤了 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服务质量 降低,在一定程序上也损害了受援人的利益。 如何在有限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下做好法 律援助工作,就成了当前探讨的热门话题。笔 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缓解法律援 助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0.
公设辩护人制度和平民法律扶助制度是民国时期法律援助的两种基本形式。北平律师公会积极推动公设辩护人制度实施,并制定了平民法律扶助实施细则,对平民法律援助的范围、提供模式、资金管理、受援助人的资格条件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平民的各种法律服务。在此,本文以北平律师公会为中心,就民国法律援助制度作了简要婚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