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1890年Nicolle首次发现并命名一种新的寄生物——刚地弓形虫以来,世界各国对弓形虫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从五十年代就从猫、兔等动物分离出弓形虫,六十年代又发现了人弓形虫病,七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区又从猪体分离出弓形虫,相继见到国内耕牛、奶牛、奶山羊、马、骡、鸡等畜禽感染弓形虫的报道。1984年5月,配合全国弓形虫病普查,我们对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也作了调查。 (一)调查野生动物种类 共调查104只,其中大熊猫5只,长臂猿1只,广西猴1只,金猫和豹各1只,鹿科动物68只,牛科动物27只。  相似文献   

2.
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建立了猪弓形虫病动物模型,摸索出猪弓形虫病PCR检测的最佳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 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且与相关的8种原虫和线虫均无交叉反应,证明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在试验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感染后第5 d),对取材的8 个组织样品用该PCR方法检测,有6个组织样品为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组织为肺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能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人类通过接触终末宿主猫科动物和食入寄生弓形虫包囊的猪、羊、鸡等的产品也可感染,因此弓形虫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对本病的治疗,多年来一直采用螺旋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而这些药仅对滋养体有效,对弓形虫包囊则无效。为了寻求一种既能杀灭滋养体又对包囊有特效的抗弓形虫药物,我们用氢溴酸槟榔碱和常山混合制剂对人工感染猪进行了治疗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弓形虫强毒株 试验用弓形虫标准强毒虫株GJS…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重庆地区猪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于2011年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分别采集重庆39个区(县)的猪血清样本3 51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血清中的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受检的3 510份猪血清样本中,阳性样本2 522份,弓形虫感染阳性率为71.85%。按不同猪来源统计,散养户的阳性率为75.46%,规模猪场的阳性率为69.96%,屠宰场生猪的阳性率为67.79%,种猪场种母猪的阳性率为73.59%;按采样季节统计,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5月份为71.58%,8月份为81.28%,11月份为69.97%。根据调查结果判断,重庆地区各区(县)和各种来源的猪均有较高程度的弓形虫感染,夏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冬季和春季,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原虫病 ,在人、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传播。据资料记载 ,感染弓形虫的动物有 16种之多 ,其中猪的感染率较高 (2 6.8% )。弓形虫病在养猪场中以突然发病、散发或隐性感染的形式发生 ,有的死亡率会高达60 .0 %以上。1 深圳市猪的弓形虫感染情况深圳市目前有大型猪场约 2 0个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6月 ,从部分猪场采血样 72 7头份 ,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 ,平均阳性率为 3 9.3 % ,阳性率最低为 10 .0 % ,最高为10 0 % ,只有 1个猪场为阴性 ,表明弓形虫病在深圳市的猪场普遍存在。   2…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温带更为多见。我国自从1955年在福建的家兔、猫、猪等动物体内首次发现弓形虫体以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了家畜弓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明确了历史上“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近几年我省许多乡村和牧场也常有散发或流行该病。为查清该病在浙江省猪群中流行现状,特于1988年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其他动物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我国自于恩庶五十年代中期从猫、兔体分离到弓形虫后,其他学者相继在江西、北京等地发现人体病例,在上海、江苏、北京、广西、甘肃、湖北等地猪体分离出弓形虫;并从其他畜禽血液中检测出弓形虫抗体。为查清弓形虫病在宁夏的流行情况,我们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全区主要畜禽进行了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与方法 (一)抗原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的冻干弓形虫致敏血球,批号860805。 (二)阴、阳性参考血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批号860225和851212。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于恩庶同志曾在60年代作过调查,发现福建省某些地区人畜有较高的感染率。鉴于我省仍有许多地区人畜弓形虫病感染情况尚不清楚。为此, 我们对厦门等14个县(市)的人畜作了调查。 材料与方法 (一)血清来源 健康人群血清采自东山、厦门、云霄、建瓯、建阳、浦城、古田和漳平等地,计1007份。家畜血清采自东山、厦门、云霄、同安、建瓯、建阳、福州、莆田、蒲城、仙游、长乐、顺昌、漳平,计1000份。其中牛512份,猪272份,羊216份。并从布氏杆  相似文献   

9.
1977年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爆发性弓形虫病。1979年又在我国高热病猪中发现了弓形虫包囊弱毒株,接种猪只不引起死亡;接种小白鼠不产生症状,但在脑内可形成包囊。由于这株虫株是在江苏南通县的病猪中分离的,故定名为弓形虫南通包囊弱毒株,简称NT株。为了证实NT株在猪体内,是否与在小白鼠体内一样可形成包囊,因此将猪源小白鼠传代的NT株作了回猪试验。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原虫病。据报道 ,该病近年在我国湖南省衡阳市、山东省临沂市、江西省南昌市等地的养猪场暴发流行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了解青海省畜间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 ,为防制该病提供依据 ,笔者对青海省牧区和农区 8个县的猪、牛、羊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1 材料1.1 诊断试剂 弓形虫IHA抗原、标准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均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1.2 被检血清 牛、羊血采自牧区的玉树、玛多 2个县和农区的乐都、大通 2个县 ;猪血采自农区的民和、湟源、循化、化隆 4个县。…  相似文献   

11.
用ABC—ELISA对弓形虫实验感染不同时期的猪血清特异性IgG进行了检测,并和常规ELISA予以比较。结果,实验感染后第1周的15份血清、第2周的13份血清和第3周的10份血清,用ABC—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61.53%和100%,而常规ELISA检出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3%和100%;ABC—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3666,常规ELISA检测IgG的平均滴度为1:1333;前者比后者灵敏2.75倍。另外,还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喘气病、猪布氏杆菌病和猪旋毛虫病的阳性血清进行了对照检测,结果均无交叉反应。证明:ABC—ELISA是检测弓形虫抗体的特异而又灵敏的方法。从而为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提供了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检测猪旋毛虫病的诊断价值。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的猪血清,IFA的阳性符合率达98.70%。与已知阴性血清无假阳性反应。与弓形虫、囊虫感染猪血清无交叉反应。感染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及脱囊肌幼虫均可用作抗原。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IFA可作为诊断猪旋毛虫病的一种配套血清学方法并可用于血清流行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在体外以不同剂量的重组猪IFN-γ刺激PK15细胞和猪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其对弓形虫入侵细胞和在细胞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组猪IFN-γ剂量的增大,巨噬细胞的抗弓形虫作用逐渐增强,而不同浓度的重组猪IFN-γ对弓形虫入侵PK15细胞均无明显影响.推测重组猪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抑制弓形虫的入侵和增殖,并与剂量有关;同时说明IFN-γ在非吞噬细胞内与在巨噬细胞内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云南省大理、丽江、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区的主要家畜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共抽查家畜血清1076头份,发现阳性125份,阳性率为11.62%。其中包括,猪血清525份,阳性率为20.19%;马132份,阳性率为1.51%;牛205份,阳性率为1.44%;羊202份,阳性率为6.93%。检测抗体滴度均达到或超过1:64。猪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很可能是云南地区人畜自然感染弓形虫的重要感染源。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鸡感染弓形虫后的临床症状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特点,以弓形虫GJS株速殖子人工感染鸡,然后在不同时间剖杀,观察其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取内脏组织器官,浸泡于100mL/L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运用常规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弓形虫速殖子。结果显示,鸡感染弓形虫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跛行、拉稀等临床症状。解剖发现,被感染鸡肝肿大,肺发炎,胸、腹腔液增多,心肌变性,脾肿大,肠道出血。HE染色观察发现,肺的病理变化尤为明显,出现出血、充血;肝汇管区增大,有炎性细胞浸润;脾出血、充血,出现弥漫性增生;大脑中纤维组织增生,脑细胞减少。说明鸡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能产生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红河州于1988年首次发现猪群弓形虫病爆发流行,并分离到弓形虫。近年来,本病危害日趋严重。为查清其流行情况,我们于1990~1991年,用间接血凝法(IHA)对全州13个县(市)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人和其他动物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弓形虫是Nicolle和Manceaux于1908年在突尼斯巴斯德研究所饲养的一种叫做Ctenodactylus gondi的啮齿动物体内首次发现。几乎同时,Splendore(1908)对巴西圣保罗的一只实验兔弓形虫独立地进行了描述。之后,Mello(1910)在家犬体内检查到弓形虫。Janku(1923)在一例死于脑积水幼儿的视网膜找到此虫而第一次证实了人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08年法国人Nicolle发现弓形虫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证明了弓形虫病属一种人、畜共患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分布的疾病。我国自1955年于恩庶首次在猫、兔体分离出弓形体以来,已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关注,尤其1977年之后,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展了对以猪为主的各类家畜弓形虫病的调查研究,但对羊弓形虫病的调查研究甚少。养羊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对羊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从畜牧业经济、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疾病防治和采取综合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4月对新疆阿克苏地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河州山羊妊娠期流产严重的现象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实验室诊断、人工感染试验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 ,妊娠母山羊流产现象覆盖全州 ,且流产率以每年 11.5 0 %的速度递增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 30 .82 % (12 10 / 392 5 ) ,衣原体抗体阳性率为32 .31% (12 6 8/ 392 5 ) ,其中弓形虫和衣原体双重感染阳性羊占 9.35 % (36 7/ 392 5 ) ,未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羊 ;自流产胎儿肺抹片中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包囊 ,7份流产胎儿中有 6份分离到衣原体 ;用土霉素及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明显效果 ;人工感染试验能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例模型。调查结果表明 ,红河州广泛流行的山羊妊娠期流产的病原是弓形虫、衣原体 ,2种病原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是造成流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刚地弓形虫硫氧还蛋白样蛋白(thioredoxin-like,TRXL)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诊断候选分子的潜力,针对trx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弓形虫trxl基因,并将其连接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分析了rTRXL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弓形虫trxl基因全长1 275bp,共编码42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下载的弓形虫ME49株trxl基因的参考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rTRXL的大小约48ku,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TRXL能被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识别,表明重组蛋白rTRXL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上述研究结果为弓形虫rTRXL蛋白作为新型弓形虫诊断试剂候选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