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常龙 《法学论坛》2006,21(5):18-20
商业贿赂犯罪的经济性、文本性、隐秘性决定了商业贿赂犯罪证据收集和运用过程的复杂性、艰难性、易变性。准确把握商业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和规律,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证据是裁判的基础,认定和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关键是证据的收集。商业贿赂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相比,其证据具有诸多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对于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过程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易变性。准确把握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和规律,重视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收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主体可分为自然人与单位。理论界一般对这两种不同主体所单独或共同实施的犯罪予以研究,但不容忽视的是,司法实践中存在行为人同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和自然人犯罪主体而实施同类犯罪行为的现象。对这种犯罪,笔者称之为双重主体犯罪。本文拟以贿赂犯罪为视角,对其定性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我国贿赂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多方面的新情况,贿赂犯罪的对象也有待法律更合适的界定。对这些新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打击贿赂犯罪。本文从贿赂犯罪对象方面对贿赂犯罪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建议将"财物"修订为"不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经济体制的转变,贿赂案件的发案数由少到多、涉案金额由小到大、贿赂形式由简到繁、损害程度由轻到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与惩治贿赂犯罪的需要,我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在我国30年刑法惩治贿赂犯罪的过程历史进程中,一些案件曾经引发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激烈争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的是非争论,有些绵延至今仍未完全平息;还有一些涉及贿赂犯罪立法的理论问题,也曾引发理论界的深入讨论,其中一些意见已经被现行刑法所吸纳。有必要以自身国情为基础,多视角、全方位地检视我国的贿赂犯罪立法,不断吸收国外成功经验,遵循国际间共有的刑事法共同准则,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形势愈发严峻,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急需刑法的有效惩治。但由于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的刑法规制效果。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缺陷进行相应的完善,以期增强运用刑法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7.
商业贿赂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政策上治理的重点。对于这种犯罪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对这种犯罪准确惩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本组笔谈共有6篇文章,分别从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基本思路、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与立法、商业贿赂犯罪的客体解读、临床医生收取红包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商业贿赂犯罪的侦查管辖与证据效力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01,18(6):32-34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贿赂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原因。根据当前贿赂犯罪的特点和原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就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性问题,集中阐明了商业贿赂违法与商业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与公务贿赂犯罪的界限,力求严格把握政策,为依法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香港政府反贪污贿赂的成效举世瞩目,这首先应当归功于其刑事立法的合理性。与内地刑法相比,贿赂范围的广泛性,代理人贿赂、选举贿赂等特色罪名的设置,各类主体贿赂犯罪法定刑的一致性.行贿与受贿同等处罚,从严处罚涉及公共机构的商业贿赂犯罪,注重财产刑和资格刑的并科适用等,都是香港贿赂犯罪立法的独特之处,这些做法对内地贿赂犯罪立法的修改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查处的贿赂犯罪案件,查办受贿犯罪较多,处理受贿者趋向偏重,而查办行贿犯罪较少,处理行贿者趋向偏轻,这个现象引起了法学界、司法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争议,也遭到人民群众的质疑。笔者通过对某市检察机关近几年来查办贿赂犯罪实际情况的归纳整理,就查办贿赂犯罪中处理行贿人谈几点粗浅的想法,以期有助检察机关更加有效地依法查办贿赂犯罪,推进我国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热点部门和权力的集中点成为贿赂犯罪的高发区,行贿目的正向赚钱、买权方面发展,而受贿方对贿赂所得利益的掩盖形式则由直接形态向洗钱活动发展。检察机关应立足职能,加大打击贿赂犯罪的力度,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梁瑞琴 《河北法学》2012,(2):195-200
贿赂犯罪作为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犯罪形态之一,其发展和变化总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状具有必然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成份、激励机制和国家机关调控经济的职能手段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与此相关的犯罪形态的变化,贿赂犯罪的犯罪形态变化体现在犯罪手段、犯罪目的、犯罪数额等各方面。同时由于司法机关对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新时期的贿赂犯罪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有效遏制贿赂犯罪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检察机关在打击职务犯罪上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措施,已经逐步开始运用于实践中,但在现行法律上缺乏依据。而诱惑侦查能否适用于贿赂犯罪,理论界存在争议。由于贿赂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无明显被害人等特点,诱惑侦查的适用具有较大效益,具有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需从实体和程序上建立起完备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检察官》2010,(11):F0002-F0002
5月28日-29日,由中国检察官杂志社主办、山西省乡宁县人民检察院承办的“贿赂犯罪侦查谋略与技巧”研讨会在山西省乡宁县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检察院的40余名代表围绕“贿赂犯罪的审讯技巧”、“贿赂犯罪侦查逻辑与特殊侦查措施的应用”、“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及审查与运用”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石磊 《中国法律》2007,(5):31-33,93-96
在明白澳门刑法典将贿赂犯罪定为一种行为犯之后,我们还需要探索这一现象的理论根源。无论是葡国刑法理论界,还是澳门司法实务中,都将贿赂罪定为一种行为犯,即只要行为人表示给予或承诺给予,或者仅仅口头答应收受利益就构成了贿赂的既遂,将来的真实的利益给付只是一个定罪量刑的情节。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则不同,都以真实的交付为既遂。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贿赂犯罪这一现象入手,对贿赂犯罪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进行论述,从而提出对于贿赂犯罪预防的建议。这些建议为切实改善我国的贿赂犯罪的现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总结学界通说入手,借用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的理论阐述自己对贿赂犯罪的成因及对策的认识,希望能在大量研究贿赂犯罪的文章中对贿赂犯罪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贿赂法规定的公务员贿赂犯罪包括贿赂罪与不法馈赠罪,两种犯罪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含关系,联邦法院的判例对此还存在争议。在构成要件上,两罪都包括公务员、公务行为、犯罪意图和有价物,但在具体认定标准上存在差异。在刑罚种类上,两罪包括拘禁刑、罚金刑、褫夺公权和没收犯罪所得利益,只是在具体适用上轻重有所不同。上述联邦贿赂法对贿赂罪和不法馈赠罪的罪、责、刑的完整规定,反映了当前美国加大反贪污贿赂犯罪力度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目前世界的主要潮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犯罪对象若干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刑法理论,重视犯罪客体而轻视犯罪对象,导致对犯罪对象缺乏深入研究,以致在犯罪对象问题上长期存在一些缺乏根据的观点,如:犯罪对象不能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并非存在于一切犯罪之中,犯罪对象必需具有合法性等等。本文在对犯罪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刑法基本理论和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为根据,明确提出不仅犯罪客体可以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也能决定犯罪性质,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作为犯罪对象的人或物不具有合法性特征。刑法理论界应当更加注重对犯罪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