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中国减灾》2011,(1):55-55
《鼠族》是一本漫画小说,作者给人带上了动物的脸谱,讲述了犹太人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悲惨故事。作者以鼠族为题,正是揭露了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生存状态。纳粹的大屠杀使犹太人幸存者的心理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或惴惴不安,亦或疯疯癫癫,其实,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是一只坐以待毙的老鼠。  相似文献   

2.
在1868年之前.由于热心支持犹太人的解放事业,自由党赢得了大多数英国犹太人的支持.而自1868年起.犹太人与自由党的关系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与犹太人利益相关的国内外政策方面.两党在犹太人"-3中的人心向背情况逐渐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而1886年自由党的分裂,是犹太人与自由党决裂和犹太保守主义对犹太自由主义取得全面胜利的转折点.英国犹太人不仅见证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而且是英国政党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以默许的方式重新接纳犹太人,这对以后犹太人在英国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宗教多元化下犹太人与非国教徒享有基本相同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待遇优厚,但也受到许多限制。随着其他宗教少数派相继获得完全的公民权利,犹太人政治上的无资格刺激了犹太领导阶层,成为英国犹太人解放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本体论.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问题局限性的批判,将犹太人解放问题纳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以犹太人的解放问题为个案剖解了人类解放的三个基本前提一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经济解放.  相似文献   

5.
黄炎 《人民公安》2014,(22):50-53
<正>当我们提起对犹太人的迫害时,首先浮现于脑海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的灭绝人寰的种族迫害,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总共杀害了600万犹太人。从时间上看,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欧洲大陆上掀起过好几次高潮,而20世纪最后的这次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其酝酿期,二战是爆发期。  相似文献   

6.
开封犹太人从儒业举的士子在清初犹太人中已形成相对数量的群体,他们循儒之途中所尊奉铑的汉俗和儒家主流文化对犹太族汉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这些犹太人儒家士子中尤其以赵氏家族中的赵映乘最具代表性,其影响也最大,所以对其生平的考述亦可作为分析开封儒家士子在犹太人族群中的作用.用方志记载材料可以分析儒家主流文化以及汉俗文化对开封犹太人族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幽默六则     
发明 意大利人对犹太人说:“我们在古罗马的地底下发现了电缆,证明了我们祖先就发明了电话通迅。” 犹太人:“那你知道在耶路撒冷发现了什么吗?” 意大利人:“什么?”犹太人;“什么也没发现。”  相似文献   

9.
身为一名有犹太血统的哲学家,在《文化与价值》中,维特根斯坦对犹太民族发表了一系列的评论.在这些评论中,维特根斯坦对由启蒙运动哲学家所提出的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完全赞成.维特根斯坦批评犹太人自私自利,批评他们的财富观及狡诈的本性.维特根斯坦对于犹太人问题的态度可以归结为:沉默与顺服.任何一种试图从人的角度来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手段都可能给犹太民族带来更多的苦难.  相似文献   

10.
张和强 《友声》2006,(4):23-24
应对外友协邀请,美国“反诽谤联盟”领导人代表团一行21人于3月17至27日访问了北京、哈尔滨、西安和上海。在北京期间,代表团拜会了外交部长李肇星、文化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李小林副会长宴请了先行抵京的代表团团长、反诽谤联盟全国主任亚伯拉罕·福克斯曼夫妇。代表团在上海与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举办了题为“中犹关系和中犹友谊”的研讨会,参观了原西摩路犹太会堂和虹口区犹太人遗址;在哈尔滨参观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图片展览和皇山犹太人墓地。美国反诽谤联盟系美国颇具影响力、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的犹太人组织,成立于1…  相似文献   

11.
《论犹太人问题》中包含着马克思早期货币思想的源起和逻辑起点。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犹太性"问题,即货币的权力和异化。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货币思想内涵为:犹太精神与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本属于犹太人的内在规定性,成为市民社会中的人的普遍规定性;犹太人与货币的关系成为检验、总结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性质、功能的重要问题域;犹太精神只有在市民社会中才能达到自己的顶点,而市民社会只有在基督教世界中才能完成;现代民主制国家是对基督教异化逻辑的重演,以货币的形式再次完成人的自我异化;货币为主要异化形式的形态使传统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只有扬弃货币的权力和异化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2.
犹太人是一个分散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里的特殊的民族——宗教群体。在中华大地上也曾留下过犹太人的足迹:古代在开封等地曾存在过人数多少不一的犹太社团,近代在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城市也曾有过相当数量的犹太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对犹太人的了解和认识却开始得很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这两个伟大和古老的、共同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而且在文化和价值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民族之间的正常交往,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与中国人的交往源远流长。据早期的拉比文献、《塔木德》文献及罗马文献记载,犹太人既是中国丝绸的加工商又是经销商。古代时期,开封犹太社团的存在成为犹太人与中国人深层次交往的明证,也为中犹文化交流谱写了回荡千年的佳话。利玛窦的意外"发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6月24日),来自开封的举人艾田在北京慕名造访了颇具盛名的传教士利玛窦神父,这次普通的拜访在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上掀开了不同寻常的一页。利玛窦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临埃及,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它人口788万、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天然资源屈指可数。但坚强的犹太人在沙漠中发展农业,在四面楚歌中寻找盟友,在狭小的国度中发展高新技术,创造出了辉煌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令全球瞩目。是什么给予了以色列神奇的力量?一、以色列人的忧患意识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人孤立的处境就已经存在。22国阿拉  相似文献   

15.
在西欧曾一度盛行的重商主义给犹太人带来了机遇,使他们的地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本文试图从经济、宗教和政治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出犹太人地位提高的原因及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犹太人于公元前1世纪在巴勒斯坦建成统—的以色列王国,并建立了犹太教。从公元1世纪以色列王国被罗马帝国占领起,犹太人就开始了被迫流亡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历史。然而,在近两千年的颠沛流离中,犹太人始终流而不散,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四)《论犹太人问题》 1843—1844年,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公开批判。马克思认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也是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1844年初,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批判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8.
橙子法则     
《塔木德》是一部犹太人智慧基因库。全书约300万字,内容包罗万象,由2000名学者用了近1500多年的时间断续写成。它是指导犹太人工作、经商、生活、学习、思考的“圣经”。  相似文献   

19.
反犹主义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与反犹主义的关系应放在启蒙运动的语境中来考察.犹太人问题指向犹太人的解放运动中的公民权问题.马克思借助犹太教和商业性的犹太精神的区分,并在对国家的批判中,实现了犹太人问题从宗教冲突向市民社会的阶层冲突的转变.从马克思的思想主流来看,马克思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犹太式扶贫     
《创造》2017,(11)
正全球2600多万犹太人,虽然不是个个富翁,但是至少你不会见到有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只要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异国他乡,只要当地有犹太人组织,只要找到他们,吃饭住宿问题就会立刻得到解决。当然,犹太组织不是永远提供慈善服务的机构。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该商人怎么帮助自己的同胞呢?方法很妙。假如这是一个鞋商,他就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面还没一家分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