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论正当防卫戴澜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它对鼓励和支持公民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及时有效地制止各...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关于什么是正当防卫的阐述。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权利的唯一合法、权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但由于正当防卫是用损害不法侵害者利益的方法实施的,且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在某些情况下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公民在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的同时,必须严格掌握正当防卫的使用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情形。由此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具有两个基本特质:防卫性和加害性。防卫性即保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王凯 《山东审判》2006,22(2):88-89
正当防卫在刑法上属于排除犯罪性行为,主要是指用给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制止其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以保卫公共的、本人的或者其他人的合法利益的行为。①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了正当防卫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扶持正气,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鼓励和支持公民同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7年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责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7.
浅谈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传瑞 《法学杂志》2001,22(1):50-51
正当防卫已经成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法条的理解、执行尤为突出。现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与原刑法相比,它有很大进步:一是加大了正当防卫者的权力;二是拓宽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三是明确了对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犯罪可采取无限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目的。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此条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规定 ,从形式上看 ,虽然二者仅仅相差了一个条件 ,即明显超过防卫的必要限度、客观上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 ,但是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据此却有了质的区别 :前者是国家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而后者却是国…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是刑事立法赋予公民在本人或他人人身、财产等重要权利遭受紧急不法侵害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权利,是刑法所提倡和保护的一种重要的私人救济方法.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其中,不法侵害是指行为对法益的客观侵害与威胁,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具有防卫意识,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的意义与性质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造成其一定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侵害或遭受更严重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保障合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此,我国刑法将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与特别正当防卫两类,两类正当防卫的对象即侵害行为的范围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紧急情况下,迫不得巳对实施不法侵害的行为人加以一定的损害,以制  相似文献   

13.
曹守威 《法制与社会》2011,(17):271+288-271,288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一种正当行为,保障公共利益与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避免其滥用,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通过对正当防卫和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以及相关理论和个人见解的探讨,力图提高公民维护自身安全的法律意识,准确把握防卫限度。  相似文献   

14.
丁佳嘉 《法制与社会》2010,(28):274-274
关于正当防卫的探讨一直是刑法学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虽然其概念看起来是比较浅显,但是里面有许多地方都很值得探讨,本文仅从正当防卫的起因及其必要限度条件这两个问题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段超 《法治纵横》2013,(12):56-58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一种正当行为.目的是保障公共利益与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为了避免对正当防卫的滥用.法律规定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是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目前.我国法律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规定仍是一个抽象的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标准.什么样的情况下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还存在着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姜伟 《法学研究》1984,(6):20-23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侵害合法权益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的行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关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包括四项: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2.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3.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不可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见,正当防卫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国家不仅依法保护公民的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防卫过当案件的证据实用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人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实施防卫行为时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和支持公民勇于且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人民,打击不法分子,维护社会治安的锐利武器。但是,我国刑法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