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卷是公诉案件的基础性工作,是公诉人熟悉案件事实,掌握证据情况,找准论辩焦点,预测辩方观点的前提。尤其在刑诉法修改之后,庭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公诉人的举证责任大大加重,法庭辩论更为激烈,这使庭前的起诉阅卷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其要求和方法也与以...  相似文献   

2.
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即是庭前证供作为一种证据(主要是控方证据)被法庭所接受的资格。庭前证人证言和被指控人的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具有被法庭采纳的可能性的,并不因为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传闻法则)而排除在法庭之外。然而对于某个具体案件而言,其进入法庭以后,最终得以作为控方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或者证明被指控人无罪、罪轻的证据被法庭所采纳,就需要具有相应的证据能力。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庭前证供作为一般证据的证据能力的角度所应具备的自身属性;二是从证据能力规则角度对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防范非法言词证据机制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分析近年来,司法实践中一些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在庭审中以受到刑讯逼供为由推翻庭前供述,而负有举证责任的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庭前供述的合法性证明不力,导致一些言词证据不被法庭采信;有的职务犯罪案  相似文献   

4.
预测辩护观点的六条途径徐玲利公诉人进行法庭辩论决非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要取得成功,一定要认真对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吃透案情,充分预测,方能掌握法庭辩论的主动权,为胜诉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笔者归纳了庭前预测辩护观点的几种途径和方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案卷的移送及庭前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言词原则对法庭审理过程中证据调查和辩论及法院判决时证据的运用都有严格而系统的法律要求。我国立法对公诉案卷移送及庭前审查制度的规定在许多方面都违反了直接言词的要求及各国立法的通例。直接言词原则的彻底贯彻要求我国立法对公诉案卷移送及庭前审查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法庭辩论,是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由控诉方与辩护方在法庭上,就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据、认定罪名、罪责轻重、适用法律以及从重、从轻处理等方面,进行评判、论证、辩驳的一种刑事诉讼活动。其目的是为法庭正确的适用法律定罪量刑提供依据。法庭辩论常被称之为庭审的“高潮”、“重头戏”,能否搞好法庭辩论,直接关系到庭审效果的好坏和审判质量的高低。因此,法庭辩论是审判长搞好庭审的主要环节,是认定事实,保证正确适用法律的必经程序,也是审判长庭审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志。下面仅就如何搞好刑庭辩论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倪代建 《法制与社会》2013,(18):123+127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审判时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即庭前会议阶段和法庭审理阶段。从诉讼公正和效率两个方面看,非法证据排除在法庭审理之前完成为宜,但我国目前一元式的诉讼结构要求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性裁判应当在法庭审理阶段完成。为此庭前会议阶段和法庭审理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应完成不同的功能,既达到在庭前会议程序中完成非法证据排除的效果,又不失在法庭审理阶段应有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安排,同时也应具有对非法证据排除后果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中如何加强法庭辩论孙景良法庭辩论是法庭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其重要任务是组织当事人对法庭调查的事实证据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意见通过双方辩论达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目的法庭辩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判质量因此审判人员在主持法庭辩...  相似文献   

9.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和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我国民事庭审呈现出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并立的二阶化结构特征。法庭调查是指在抗辩双方当事人以及证人、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庭对案件事实以及所涉及的i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的活动;法庭辩论则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双方当事人针对起诉状和答辩状中所主张和陈述的相关案件事实以及法律适用意见等进行辩驳和论争的活动。法庭调查是法庭辩论的前提和基础,法庭辩论是法庭调查的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16条指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举证责任制度,要建立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庭前交换证据制度。本文拟就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存在价值、各国相关制度的比较、我国建立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构想、以及建立庭前交换证据制度面临的困难等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诉讼公正价值 1.保证双方充分准备,防止“突然袭击”,做到以证据打官司。在我国诉讼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或律师经常在案件开庭之前,故意不向法庭提供自己已收集…  相似文献   

11.
一、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一)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概念。 庭前证据展示是一种刑事诉讼制度,它规定在控辩式庭审方式中,控辩双方在法官的导引下,在正式开庭之前,有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知悉对方提交法庭调查和辩论的各种主要或关键证据的诉讼证据制度。 (二)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特征 1.庭前证据展示制度要求控方在移送法院的证据复印件中,应当含盖案件的主要或关键证据。与此相对应,也要求辩方应当在开庭前一定期限内,将提交庭审的证据通过法院向控方作相应的展示。控辩双方都不得对证据展示进行限制,以避免在法庭上“突然袭击”。  相似文献   

12.
共同犯罪法庭辩论程序依现行立法是指法庭调查之后,就共同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辩论的程序规则集合体。共同犯罪法庭辩论程序以诉讼效率为首要价值,兼具公正价值。共同犯罪法庭辩论程序应当包括辩论内容遵循先定罪后量刑的推进模式,辩方发言以公诉指控为原则、法庭指定顺序为例外,无利益则无辩论规则,法官依职权全程控制等基本规则,以及遵循先易后难、先重后轻和辩方内部辩论与控方整体回复相结合等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3.
由于出庭公诉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公开性、抗辩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公诉人的在出庭支持公诉时经常也会面临许多困难和考验。如何在出席法庭时,特别是在法庭辩论中表现从容,我们认为,必须把握好庭前的证据审查、庭审中的心理调适以及必要的法庭辩论技巧这三个关键环节,因为这三个环节对提升公诉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实践中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黄皓  程捷 《中国律师》2008,(12):55-57
当前律师实务中不乏一种现象,即律师在法庭辩论中经常陈述证据问题之外的事实。希望借此影响法庭对案件的处理。比如,曾有二审阶段的律师在庭上陈述“一审法官曾事后私下向我表示,这个案件让他很棘手,证据链条不太完整。”也有律师本身就是当事人的亲友,在法庭辩论中刻意强调当事人从小如何如何,当事人如何如何经历过各种事,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与当庭供证相矛盾的庭前供证的使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就证据运用和取舍,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即被告人、证人出庭陈述,但其供证与审判前阶段尤其是侦查阶段作供证发生矛盾,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和使用庭前书面供证以及庭上的言词证据。具体而言,就此有两个问题必需法庭处理解决:其一,庭前书面供证能否作为庭审证据。既然被告和证人出庭,按照直接言词原则,是否只能将当庭供证作为证据,而不允许庭前供证出示。或者说,庭上陈述的证明效力是否当然优于庭前供证,直至抑制书面供证的法庭出示。其二,庭前供证的证据作用性质。如果允许庭前供证在法庭出示,其…  相似文献   

16.
伤害案件是最常见的刑事案件之一。这类案件由于起因多种多样,情节错综复杂,结果不尽相同,案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法庭辩论中,辩护人很容易从多方面提出辩护意见。但伤害案件的法庭辩论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掌握法庭辩论的主动权,驾驭法庭辩论的方向,取得良好的辩论效果。在此,笔者结合出庭公诉伤害案件的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类案件的法庭辩论焦点和答辩重点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同行。一、犯罪起因伤害案件大多数都是因婚姻、邻里、经济等纠纷没有及时妥善处理,导致矛盾激化而引起。在…  相似文献   

17.
一、认真做好庭前预测工作 (-)认真分析犯罪构成的各要件,并与相适用的法律条文相进行对照,看有没有冲突及漏洞。吃透法律和案情,掌握确实充分的证据是公诉人在法庭占据主动的基本前提。 (二)认真听取被害人及诉讼代理人意见,讯问犯罪嫌疑人。这双方往往是案件的直接参与者,双方由于是侵害与被侵害者的关系,因此往往会被情绪左右,各自从自己的立场来证明案件,这就常常使案件  相似文献   

18.
甄行勇 《律师世界》2002,(10):22-24
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将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将法官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实体审查改为程序审查,这些变革体现了刑诉法在保证准确打击罪犯的同时,注重提高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加大对其人权保障。但是,由于律师庭前查阅的证据有限,形成辩方与控方对证据知悉权的不对等;法官庭前对案件的实体部分也不过多涉及,造成法官庭上把握不住庭审的重点和辩论的焦点而使庭审功能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被告人在诉讼活动中仍处于劣势地位,背离了修改刑诉法所体现人权保障的初衷;影响法官对证据当庭判断的能力,出现了诉讼拖延增多的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程序的内容及其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事诉讼庭前程序还需在以下方面完善:一是证据交换制度,明确证据交换的范围、确立准备法官制度、建立审前会议制度;二是建立以费用制裁为基本内容的强制答辩制度,并辅之以特定内容的答辩失权制度;三是改革举证时限制度,以法庭辩论终结前作为举证期间的届满日。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羡慕律师在法庭上洒洒雄辩的风采。但是,你可知道在高水工辩护的背后,律师在庭前准备中所倾注的7童心血,在法庭辩论方案设计上所进行的周密思考。可以说,瞎》设计法庭辩论方案对于确保辩护成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扩‘六日。都么,W六一名律师,如何制定法庭辩论方案星”笔写认大,可从以了几方面入手O~、花足禀叶如已知议主二7解案情润熟地占有一切有关的诉讼材料是作好房条名各,确保法庭辩论设计正确有效的第一步工作,对此,回张平宁邹大及律师在受理案件后,一是应向自己的当事人或该案的被告人详细7%柔情。要求其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