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7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所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把这位科学家的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培养他具有了良好的习惯。这位科学家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某电台播了一个小品,叫《采访长寿村》。内容是这样的:记者走进长寿村,看到一老人正在吃饭,迎面上去问“大爷您几岁?”大爷说:“100岁。”请问:“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说:“每天按时吃饭,不过我年青,说不全,你去问我的哥哥吧。他今年112岁,正在前面做农活。”记者:“哦。”记者走到田边看到老者问道:“大爷您这么大年纪还做农活,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大爷回答到:“我长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天天坚持做农活。不过我说的并不全,你还是去问我叔叔吧。”前面木凳上静坐一个老者,记者前去问到:“大爷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老者睁开眼笑笑说…  相似文献   

3.
一位犹太人走进一家银行,申请1美元的贷款。该行贷款年息为6%,而他用做贷款抵押的各种债券共值50万美元。在旁边观看的这家银行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贷1美元呢?等这位犹太富豪办完贷款手续后,银行行长走上前去对他说“: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贷1美元呢?要是你想贷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为您服务的。”这位犹太富豪回答说:好吧!既然你如此热情,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儿来,是想办一件事情。可是随身携带的这些债券很碍事。我问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  相似文献   

4.
2000年6月.一家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进行专访。当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幺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问:“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作出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相似文献   

5.
趣说两面神     
有个外国寓言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两面的神像 ,便问了一句 :“您为何长着一前一后两幅面孔 ?”两面神回答 :“一面朝前 ,是为了展望未来以充满憧憬 ;一面向后 ,是为了回首过去以记取教训。”哲学家又问 :“这固然好 ,可你为什么不认真注视一下现在呢 ?须知 ,将来是现在的延续 ,如果无视现在 ,即便对往事了解得再多 ,把未来想象得再美 ,又有什么意义呢 ?”两面神听了 ,立刻号啕大哭 :“您说得太对了 ,正因为我没有把握住我的那个现在 ,罗马才被人攻陷的 ,我才被扔进废墟的。”妙 !果然意味深长。难道不是吗 ?就好像一个著…  相似文献   

6.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常被各路媒体记者问上一句,“您是哪里的,从哪来?”全国人大代表、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回答:“我从海上来。”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陕西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56岁的贾治邦当选为陕西省省长。这位以亲民、务实著称的省长将会有怎样的施政设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陕西省将会有何种动作?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将起到何种作用?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他。记者(以下简称记):贾省长,您好。据说您在当选省长时,曾提出给自己浇“三盆水”。您能解释一下“三盆水”的具体含义吗?贾治邦(以下简称贾):在今年陕西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当选省长后,许JUN2003多人包括新闻界的朋友都问我,怎样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我当时告诉他们,我没有打算烧三把火,我倒是想先给自己浇…  相似文献   

8.
北坡  陈和 《人事管理》2001,(3):24-25
今天你过得震撼吗?我时常会问别人,同时也会问自己。通常别人回答我的是“什么?什么”和一脸莫名其妙,而我的回答是“超级震撼”!  相似文献   

9.
朱子强关上手机,拎起桌子上的背包,正要出去,突然看到一位大妈眼神直勾勾地望着他。朱子强轻声问:“大妈,您找谁?”宁母激动地说:“请问,你就是那位写有关宁小玲文章的记者吗?”“是我,您请坐,找我有什么事吗?”朱子强拉给她一把椅子。宁母没有坐:“孩子,你们当记者的是不是只管把文章写得越邪乎越抓人?不知道缺德文章也可以杀人啊?!”朱子强有点窘:“大妈,您这是什么意思?”宁母的脸色在变:“谁告诉你我的女儿携款潜逃了?”“这是企业提供的消息啊,同时也从公安部门得到了证实。不过,您老注意到了吗?我在文章里写的只是‘怀疑’……”朱子强底气有点不足。  相似文献   

10.
好像是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儿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这位记者,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认真的准备.首先,我从来不是一帆风颐,我在朋友中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  相似文献   

11.
到统战部工作两年多了。一次与一位朋友闲聊,当侃到统战工作时,这位朋友说:你原先在党政权力部门,到了这里后,感觉如何?回答:很好很好。朋友似有疑虑:好?答:然。朋友接着问:人们颇有微词, 说统战部是“小卖铺”,铺门面我送你一副对联:上联是“无职无权无忧愁”,下联为“有吃有喝有朋友”。答:此言差矣! 问:何以见得?答:此话最多说对一半。下联不错,统战干部拿着人民的俸禄,吃着百姓种  相似文献   

12.
幽默天地     
数学家的爱好 数学家的未婚妻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儿子的生日 妻子:“你只关心你自己的小说,每天从早写到晚,连自己的儿子也毫不关心!” 丈夫:“我怎么不关心?”  相似文献   

13.
开心乐园     
我会说话小明教他的鹦鹉说话:“我会走路。”“我会走路。”鹦鹉跟着说。“我会说话。”“我会说话。”鹦鹉说得惟妙惟肖。“我会飞。”“你吹牛。”鹦鹉毫不迟疑地说。一个农民在邻国买了一只好看的山羊,他为了逃避关税,就把羊藏在汽车的后备箱里。边境上的官员说:“请您打开汽车后备箱。”农民掀开后备箱,山羊抬起头看着他们。官员问:“这是什么东西?”“这是我的狗。”“是吗?有角的狗?”“我不管他的私生活。”一位顾客走进一家餐馆,把大衣挂进衣帽间,然后坐到桌子旁,要了一份牛排。侍者从厨房出来说:“对不起,牛排没有了。”顾客又要了…  相似文献   

14.
备课卡片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总理根据自己阅读过的新剧本及有关资料,详尽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历史剧创作的几个原则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他讲完话后,笑着问身边的一位同志:“你的意见?”那位同志不加考虑地回答:“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总理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他说:“一个共产党员,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出席四川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时,向大会领衔提交或提交了30件书面议案和建议,为此有代表问我“:你工作这样忙,怎么有时间写这么多议案和建议呢?”更有不少记者问我“:从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你每次提交的议案和建议都很多,是什么力量支撑你旺盛的履职热情?”这样的问题一多,我就留意总结了一下。我想这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每次省人代会过后,我便开始留心准备下次人代会的议案和建议草稿,并结合一年来的代表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项工作,注意收集民意和各方面意见,经过认真筛选、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些议案文本和建议。由于做足了案…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老实交代 ,你昨晚是只喝了一杯啤酒吗 ?”士兵的办法上尉问一士兵 :“在战争期间 ,你用什么办法才不致使我们的铁路落入敌入手里?”“我把他们所有的火车票全烧掉。”生理缺陷一头母骆驼对别的骆驼哭诉道 :“我真不幸 ,我唯一的宝贝女儿竟会有严重的生理缺陷。”“是吗?她怎么了?”“她不驼背。”“快散开”提醒起床在旅游饭店里。客人 :看门的 ,请你明天早晨五点钟叫醒我。看门人 :好吧!先生。不过 ,您最好在四点半时给我打电话 ,免得我睡过了。对等在法庭上。“被告 ,”法官问 :“你是让这位医生镶的牙吗?”“是的。”“你为什么付…  相似文献   

17.
为约定采访时间,我与李宏泰先生通过两次电话,电话那端的李先生边说话边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这叫我十分不安,冒昧地问:“李先生,您这样喘,能接受采访吗?”“没问题,没问题。”李宏泰先生回答得十分痛快。在我采访他时,也许是说起心爱的事业,他确实不那么喘了。踏进“聋门”李宏泰先生这一辈子都在做这样的一个梦:让中国80万个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都能成为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的人。从1956年起,李宏泰便为圆这个梦而努力,迄今已44年。44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李宏泰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场“拔河”比赛上期谈到关键词,本期谈如何过渡到关键词。有读者可能会问,直接说出关键词不就行了,还要“过渡”吗?回答记者提问,当然可以直接说出关键词,但记者可不是“听话”的小学生,他会打断你,继续提出他关心的问题。你要把记者硬塞给你的问题当作耳旁风,仍然自顾自地说你的关键词吗?绝对不能这样!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激怒记者,而激怒记者的结果,将是一场媒体灾难。你必须回答记者的问题,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大功告成了,也许另一场“滑铁卢战役”正等着你——记者问,你答;再问,再答;还问,还答……不知不觉中,你被牵上了牛鼻子,跟着记者…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部生活》2011,(1):50-51
“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