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事法官庭审指挥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杰  冯亚景 《法学研究》2006,(6):113-124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直强调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而主张学习英美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官的消极克制。但是,弱化法官职权并让法官消极克制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法官在庭审中的能动性。为实现审判之目的,保障庭审公正、高效和有序,必须赋予法官庭审指挥权。庭审指挥权包括诉讼许可和禁止权、程序异议裁决权、庭审引导权和告知权、证据调查指挥权、诉讼进程控制权和庭审秩序维持权。在我国,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庭审指挥权体系以及控辩双方权利救济机制,促进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化和检察官地位的当事人化,并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和提高法官素质保障庭审指挥权的正当行使。  相似文献   

2.
“控辩式”的刑事审判方式,决定了法官居中裁判,控辩双方诉讼对抗的庭审局面,形成了审、控、辩三方诉讼地位相对独立的格局。作为一名组织指挥庭审活动的审判长,在控辩双方激烈对抗中驾驭好庭审活动的全过程,保证法庭秩序井然,庭审有条不紊,查清案件事实,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某些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英美法系国家先进做法,表现在刑事审判方式上,就是从以法官主导的审问制向由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进行转变。对抗制的庭审方式更加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对实现司法公正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与对抗制庭审方式相配套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没有作出明确系统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审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尤其是在庭审方式方面,吸收了对抗制的合理因素,强化了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使庭审功能进一步加强。立法的问题解决了,关键就在于司法实践的运作。毋庸讳言,新的审判方式在具体运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控、辩、审三方作用发挥不够,庭审走过场的情况仍然存在。本文针对刑事庭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关于庭审方式改革问题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审判方式,职权主义色彩比较重。主要缺点表现在过于突出庭审中法官的主导作用,控辩双方的对抗性不强;法官庭前对控方证据进行实体审查,在…  相似文献   

5.
新庭审方式若干问题初探●四川省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钟扬●西南政法大学成教院徐新跃审判方式的改革重点在于庭审方式的改革。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控辩双方相衡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科学的控辩式庭审格局。开庭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核实证据,查清案件事实,辩明是非责...  相似文献   

6.
审查起诉中的证据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的庭审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引进和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合理内容,基本上形成了控辩双方对抗、法官中立裁判的审判模式。这种审判模式和以前的庭审制度相比较,更加注重追求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强调法官的中立和控辩双方的对抗性。公诉方举证责任更加明确,起诉后果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证据及运用规则越来越重要。新的庭审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实践中显示出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及生命力。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司法制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徐峰 《山东审判》2004,20(4):33-36
一、问题的提出 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而判定案件事实和法律 适用的一审审判程序,则是整个诉讼程序的重心。1996 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借鉴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做 法,一改过去由法官主动纠问的传统做法,以控审分 离、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断为基点重新构建了我国的 刑事庭审模式,以期通过控辩双方的积极对抗,强化对 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实现诉讼民主和公正,并为最 大限度地发现客观真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此 相适应,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  相似文献   

8.
李伟章 《法制与社会》2010,(28):140-141
我国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诉讼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刑事案件的审判方式由职权纠问式逐步向当事人主义转移,实行倾向于英美法系的控辩式的庭审方式。控辩双方在一个新的权力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抗,庭审的秩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庭审方式的改变并没有带动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改变,控辩式的审判方式仍在旧的证据规则下运行,依然存在控辩双方在诉讼中适用秘密证据规则,法庭辩论流于形式,庭审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指出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对抗,充分发挥庭审的作用,庭前证据展示是必经的、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刑事判决书的思考□薛振作为审判的静态表现形式,判决书如何准确适应审判实践中贯彻修正后刑诉法的特点和需要,客观地反映庭审动态,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试从如何概述控辩双方意见、认证和说理裁决三方面,对刑事判决书的完善谈一些看法。概述控辩双方...  相似文献   

10.
刑事审判中法官的主要职能是使事裁判权,对控辩双方所出具的证据进行认定并作出裁判,其职能决定了法官必须处于超然中立的地位.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举证冲突仍然有纰漏,在双方无其他证据来证明事实时,法官能否在庭审之中或者庭审之外对证据进行核实及调取?这便涉及到法官调查权的问题.对此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们国家存在着不同的立法及处理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官调查权的简要分析,并对比中外立法,对我国法官调查权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战亚 《法学杂志》2016,(12):118-12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保障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新修订的《人民法院法庭规则》通过平等对待诉讼各方实现了控辩双方平等对抗;通过完善庭审公开让庭审活动剧场化、可视化;通过在刑事法庭配置同步视频作证室提高证人出庭率;通过刑事被告人着装的去“标签化”贯彻无罪推定的理念.《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修改以落实庭审实质化为抓手,积极回应“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学界以及实务界多以为刑事起诉书之说理性应该得到重视并加强,然而,事实上该等观点却与起诉书一本主义背道而驰。因一本主义具有各种价值功能,譬如有助于法官公正审判、利于实现控辩双方的抗衡、贯彻直接和言词原则等,故其为刑事诉讼中形式与实体公正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具体到说理性与一本主义相背离的问题上,体现于前者助长了法官庭前预审并导致庭审流于形式,而这最终将使公正价值的偏离。  相似文献   

13.
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实现要靠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没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护,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然状态,要么经常面临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地位上存在差距,诉讼能力上被告方又存在局限,这使得不公正现象有所发生。现代刑事审判虽然把证明责任赋予控辩双方,但被告方因自身诉讼能力的局限,仍然无法与强大的控方平等对抗。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法官对有利被告证据信息的调查,实现控辩审之间权力/权利的动态平衡,这是现代型审判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立法机关于1996年在吸收了对抗式刑事审判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了"控辩式审判"方式,以解决庭审走过场的弊端和实现控辩审职能的分化。从司法实践来看,改革者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我国的刑事审判在实际运作上是一种缺乏对抗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具体表现在:庭审上趋于消极但不中立的法官,公诉人对审判的单方面主导,被告人是法庭上的"主角","说话权"受限的量刑辩护人,法庭调查的书面化等。由此导致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双高现象:高效率和高定罪率。  相似文献   

15.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8):53-55
将量刑纳入庭审,对于实现量刑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审判公开。将量刑环节从评议室内搬上法庭,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庭审程序,控辩双方就量刑情节与量刑轻重公开辩论,法官居中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并将量刑审理情况写入裁判文书,阐明控辩双方的量刑意见及人民法院裁判理由,实现量刑的庭审公开与法律文书公开,使刑事审判公开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次,强化了公诉机关的公诉职能与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6.
刘周 《犯罪研究》2001,(4):22-24
刑事证据展示,在西方称为证据开示或证据公开,是指在刑事犯罪案件提起公诉后到法院正式开庭审判前这段时间内,控辩双方通过适当方式将本方所掌握的诉讼中必要的或有价值的证据让对方知悉的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证据展示最早发端于英美法国家,它是英美当事人主义对抗制的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独特的重要证据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让事实本身,而不是靠突袭或技巧来决定审判的命运.在当今世界各国,证据展示作为与控辩式庭审相配套的诉讼程序而被广泛采用.司法实践证明,在目前我国律师辩护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侦检机关所获取的证据材料的情况下,实施这一制度,有利于为辩护方进行刑事辩护提供充分的证据信息,有利于控辩双方进行充分的预审准备,有利于避免审判中的相互突袭,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双方的权益平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力图强化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明确公诉人举证的职责,赋予诉辩双方更多更合理的诉讼权利;抗辩力量的均衡对立,让法官以“独立公断人”的身份出席法庭等等。但目前因各种原因造成控辩双方力量实际上的失衡,使法官无法真正居中断案。为此,笔者撰写此文,意在对刑事诉讼的进一步改革有所裨益。一、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由于控辩失衡,对抗制庭审尚未真正形成对抗制(控辩式)的庭审方式,是指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作为代表国家指控被告人有罪的公诉人和作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律师或其他人,处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  相似文献   

18.
一、实行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化审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普通程序是最基本的刑事审判程序。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已由单纯的贯彻职权主义转变到法官操作下的控辩式,这种庭审方式的转变在普遍意义上导致了庭审时间的延长。但在审判实践中,普通程序案件的控辩关系千差万别,即有对抗,也有认同,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控辩庭审模式与检察机关职能的法律冲突梁天宁控辩式诉讼是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的一种刑事诉讼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控辩双方庭审时诉讼地位平等,平等对抗。法官在庭审前不进行任何调查,庭审时也不主动收集、调查证据,一般也不主动传唤证人、出示证...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