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互联网络虚拟空间所进行的各种交互活动,形成了人在虚拟空间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状态。而互联网络是工具、空间还是社会,人在互联网络中是被异化、还是生存与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具有当代社会特征的问题域,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互联网络所构成的社会不是单个人在互联网络虚拟空间中无序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在虚拟实践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彼此发生各种虚拟社会联系和关系的领域.虚拟环境、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是构成虚拟社会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思想成果,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形态.以往在理论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离开生态文明来研究人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态环境既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在生态文明中考察和思考人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真正实现人和社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人们在网络空间里的虚拟化生存及其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虚拟社会呈现出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差异,但本质上仍是现实社会的拓展和延伸,是形式上的虚拟性和本质上的现实性的结合。这是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整合的理论前提。从实践看,当前我国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承西化之压、呈分化之势、显弱化之态,构成了我们探讨虚拟社会意识形态整合的实践基础。为此,要以舆情引领为抓手、以沟通对话为前提、以制度治理为依托,加强虚拟社会意识形态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正逐步介入人类生活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教育与引导,使网络虚拟社会也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在电话、电视、广播时代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虚拟空间,那么到了网络时代,这一空间更加扩大。以发达国家的人们为例,每天要看电视三、四个小时,上网三、四个小时。这几乎就占了睡觉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也就是说,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生存时间已经超过了与实物打交道的时间。如果再发展几年,当光纤通信造就出大容量通讯之后,人们将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虚拟空间里,真实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要隐匿到幕后,这是因为虚拟空间中有大量的电子产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实物产品。也就是说仅有虚拟空间还构不成新经济,还要有大量的电子虚拟产品来充实这个空间。举例来说,在实物经济时代,钞票、书籍、照片等物品都要用木材和纸张来制作。但在网络时代和电子时代,出门只带一张信用卡就行了,这就是电子货币。今天,在电脑里可以下棋、听音乐、看照片、玩游戏、开汽车,这都是电子虚拟产品。当然,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与机遇的同时,也使人产生了迷失性、依赖性、复制性、沟通性等发展障碍。面对这些障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机关系,正确协调现实与虚拟的关系,正确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属性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工具性发展阶段,以发展电子邮件等信息交流和传播为主;空间性发展阶段,以发展信息储存空间为主;社会性发展阶段,以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府、虚拟社区和个性化虚拟生活为主.因此,互联网络属性发展经历了工具性发展、空间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实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核心。它告诉我们,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由此揭示出人与人、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既以他人和社会为对象,同时,他也是社会需要的对象。所以,承担社会责任是人的社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创建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要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新观点。一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前进。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和重要思想。建设学习型社会思想的提出,则使学习这一人类的基本行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学习型社会”是20…  相似文献   

11.
独立于人的主观愿望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与人的活动的单个意志、意欲和目的、目标的偶然性是如何具体地统一起来的?换言之,黑格尔所形容的“理念”(Idee)和“热情”(Leidenschaft)是如何结成世界史这个伟大的织物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要对上述问题作一深入的理解,这首先就要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过程和结果作一分析.1、客观自然条件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客观自然条件对于社会历史过程无疑具有客观的必然的制约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客观的必然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一是它决定了从事现实活动的人的肉体组织,从而制约了人的生理特征.在群体的意义上说,人类起源于大自然并且以自然界为自己的生存根基;作为个体,人的存在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特征的自然存在物,不能不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生理因素的制约.二是客观自然条件乃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所不可缺少的前提,它成为制约每一代人的活动和人类社会继续发展必须立足的既定的感情世界.正因为客观自然条件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前提,因而对于现实的历史过程来说,其具有客观的必然性.然而,自然条件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实际上,这一前提只是为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人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又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任务。转型期由于民众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等不健康生发出来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不同程度存在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自我扬弃和复归,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公民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在教育视野上,分别从历史、现实、未来和虚拟生存的视角构建起历史空间、现实空间、未来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之"四维空间";在教育环境上,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之"四维合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虚拟社会应运而生。虚拟社会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也以其虚拟性、无限性、难控性给虚拟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提高领导干部对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强国的实践理性道路,是开辟低碳社会。低碳社会是以排放低碳气体、改变温室气候为动力,以探索新能源方式和技术方式为基本手段,以创建新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两翼途径,以实现“人与天调”的全新生活方式和美学方式为最终目的的生境化生态文明社会形态。因而,为实现生境化的生态文明目标,低碳社会的实践理性方向只能是全面探索可持续生存式发展,而不是可持续发展。低碳社会所面对的根本问题、所肩负的根本任务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可持续生存式发展是指在实现可持续生存基础上的发展。可持续生存包含人、社会、地球的可持续生存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时空观由于不懂得实践与时空的关系,离开社会时空来谈论时空,甚至对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作了同质性的理解,因而不能够给社会时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马克思立足于人类实践理解和把握社会时空,为人类提供了与自然时空中人的生存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时空的生存形式.在当代,人类通过不断改变自己生存的时空形式,将对现实的社会时空的认识推进到虚拟的社会时空的阶段.它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相反却在不断彰显着马克思社会时空观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庄友刚 《唯实》2006,1(6):3-7
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其后果并不总是对人有利的,有时也意味着风险.人类的生存就是一种风险生存,风险已成为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当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对风险社会的实践存在论反思,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超越、扬弃风险社会也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特定历史界限.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进程中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才是人类摆脱生存与发展悖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设视野中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建设的本质与核心。建设社会,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提升人的全面能力,拓展人的社会关系,彰显人的丰富个性,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探究分析社会建设与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社会发展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寿祥 《求实》2000,42(10):9-11
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真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价值问题。突破机械社会进化论思想束缚,正确看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从自然、人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在何种程度上满足自然、人的发展需要等两方面来把握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明确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发展生产力、注重人民性、提高文明水准、崇尚真善美,从而更全面、更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