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农"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偏差、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以及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于:第一,工业反哺农业,加大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第二,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治本措施;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农村的各种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第四,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农村乘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闫志民 《新视野》2005,(4):13-16
文章深入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把"三农"问题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三条途径双管齐下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强推进非农化的进程;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村和农民,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是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而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三条思路抓好"三农"工作,则是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农民社会地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地位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内核,从制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给予农民作为公民应有的公正待遇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才能构建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5.
中央"一号文件"和新一届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阶层分化过程.一方面,农业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很大.分化后依然极为庞大的农民数量,决定了财政直补模式不可能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以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主的间接反哺模式成为可行的策略选择.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又是很不彻底的,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从农民中分化出的阶层与母体并未彻底地割断和分离.这在产生一系列弊端的同时,亦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平稳推进留下一个意义重大的"缓冲带".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为农业生产组织化经营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然而,如何让欠发达山区农业生产走出以农村留守劳力经营为主的传统农耕模式,使农村留守劳力这一农村最弱势群体也能成为产业工人,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安徽省宁国市凤形农林公司实行的"公司+海选农民工会+农村留守劳力"新模式,让农村最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劳力)也有工资和分红,农民工会成为龙头企业引领留守劳力的致富桥,破解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耕模式下农村留守劳力难以致富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禹新荣  陈湘舸 《求实》2008,3(2):16-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新的矛盾与困难.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走出一条"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必须走改革这条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着邓小平的所指引的道路,以改革求发展,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对农民增收问题极为重视,并重点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论述。他认为,促进农民增收应该"加减并用",其基本路径是:以"六靠"促进农业发展;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0.
对吉林省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分析,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同先进发达地区农民差距,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与农村治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东琼  李明  陈文新 《求实》2005,(10):86-88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三农"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是,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以加强和改善农村治理,建立科学而完善的农村治理体制,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三中全会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必须从制度源头上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亲自倡导和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并在实践中对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现阶段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这是当下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实际问题,农民、业主、政府各有各的担忧,各有各的难处. 农业农村改革如何深度谋变,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体系、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是解决之道.作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改革实验区"和全省唯一的"全国两权抵押速效贷款试点区"——眉山市彭山区近两年来以此为路径,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上取得了实效,趟出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彭山路径".2017年1月中旬,记者对"彭山路径"的探索过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三农"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三农"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任务、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文章从"三农"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农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并根据我国"三农"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新的历史视野认识和思考"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泽华 《求实》2003,(11):59-62
中国"三农"问题,实际上是农民增收难负担重的问题,农业生产水平低、产业效益低的问题,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全面落后的问题.因此,对新世纪的"三农"问题,应该以新的历史视野来认识,来思考,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都离不开先富起来的能人带领.历史和现实把致富能人推向了农村经济发展"领头人"的位置.大胆起用能人当"村官",加快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杨泽娟 《求实》2007,(8):92-95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民素质缺位的原因既有内在的更有外在的,只有深入实际考察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出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超 《学习论坛》2004,20(4):14-15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村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于发展先进文化,让社会主义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建设要把出发点和归宿放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按照对农民素质的最新理解、对提高农民素质的最新把握,要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下工夫;农村文化建设要在应对农村文化的现实问题、内容与形式、文化体制等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努力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土地转让补偿体系;给农民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同等的国民待遇、市民待遇,努力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农业增效战略,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