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保障平台,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健全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平台。在落实低保制度时,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细化和量化家庭困难系数,适度提高城市“三无”人员的救助标准;对重残人、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症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以及单亲家庭、多胞胎家庭适当调整,确保困难程度大的家庭得到更多救助;对低收入家庭面临的阶段性、临时性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临时救助,在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导致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时,启动临时救助预案。积极研究探索特困学生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扶助措施,帮助低  相似文献   

2.
<正>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180%~200%之间的家庭,尽管被纳入低收入家庭群体,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但生活仍十分困难,是困难群体的最边缘部分,往往也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通过建立统一认定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帮扶政策、统一救助实施等四统一的并轨救助机制,积极探索将低收入家庭与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全面并轨管理、无缝衔接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改善了边缘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GZ0320200028广州市民政局文件穗民规字[2020]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规范我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是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最  相似文献   

4.
正一、制定背景印发《广州市民政局关于规范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构建完善"定位准确、制度规范、权责清晰"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体系、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建始县针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对象,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常住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孤儿:城乡低收入家庭,重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民政部门以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持殊群体为重点,全力推动社会保障工作转型升级。具体作法:一是完善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科学化水平,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和论证实施效果,实施低收入居民生活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二是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杭州市以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入共同富裕行列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聚焦低保低边特困对象以外的其他因疫因病因灾等导致生活相对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创新打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对潜在困难对象进行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类帮扶。应用上线以来,已对全市14万余户低收入家庭开展常态化监测,为10928个触发预警的家庭提供多元化帮扶救助。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由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险和其他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等,一起构成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试点至今,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救助范围从住院救助向门诊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扩大,救助对象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收入和因病致  相似文献   

9.
吴国玖  刘育林 《群众》2013,(12):60-61
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救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最后一道安全网”作用,是承载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江苏已初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重点,以慈善援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莱州市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兜住兜牢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构建多层次综合救助服务体系,满足困难群体多样化救助需求。莱州市针对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急难情形,建立了分层分类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在该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政》2014,(11):25-25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通知》指出,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于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补  相似文献   

13.
一是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营造政府主导、各方共担、社会参与的多层次救助格局。二是基本生活保障与专项救助相结合,实施对贫困群众的系统化救助工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对8000户农村特困家庭建立定期救助制度;开展贫困群众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对1968户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海南省民政厅就全面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到琼中、五指山等市、县进行专题调研,通过采取与民政、住建、教育、人社、医保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征求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当前海南省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建立制度的路径和做法,以及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新 《北京观察》2003,(10):14-15
保障生存和社会稳定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社会救助体系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对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进行生活救助,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生存保障;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维护社会基本稳定的有效手段。社会稳定的关键是提高对减少贫困的认识,使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具有脱贫的信心。保障生存的社会救助是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最突出和最明显的功能;减少贫困,保障社会稳定是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潜在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前者是生存,后者是发展。因此,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应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生存发展到促进弱势群体反贫困的目标上。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8,(7):27-2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31号),要求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通知》确定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通知》指出,临时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户中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创新实施"三个一"运行机制,以困难及边缘群体纾难解困为重点,以解决实际困难、提升自救能力、促进社会融入为目标,着力构建包括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在内的社会救助格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塑"1+N"纾难解困救助品牌。一是打造1个区级社会救助工作品牌。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打造"心约善谷·爱满包河"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品牌。出台《包河区社会救助服务提升暨品牌创建在街镇(大社区)实施方案》,引导街镇(大社  相似文献   

18.
关注民生的含义就是关注我们这个社会每一个困难群众.加大救助扶持力度,建立共享的帮扶机制。目前,对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已渐渐提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就湖州市而言,共有低保人员44000多人,如按低保标准150%计算,全市将近有7万人处于低保边缘,属于低收入人群,占湖州市总人口的3%左右。在经济加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得到湖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先后出台了各类针对这部分人群救助的相关政策。但在今后的社会救助工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切实做好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工作.有几个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章欣 《中国民政》2013,(11):57-57
记:构建梯级社会救助体系是近年来雨花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梯级社会救助体系?李:梯级社会救助体系就是针对不同困难群体和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实施不同的救助项目,全面构成“呈梯级、重基本、有分类、多层次、广覆盖”的梯级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扶贫帮困、应急帮扶的长效机制。一是呈梯级。满足三无五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