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北约"亚洲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的“亚洲政策”包括中东政策、中亚政策和亚太政策三个部分,三者交叉进行,互相影响。北约“亚洲政策”的整体战略设想在于:以整合亚洲战略安全格局为契机,构建全球新安全结构。北约的“亚洲政策”不仅对亚洲政治与安全走向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北约自身的安全战略与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从希拉里东亚行看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希拉里东亚行入手分析奥巴马政府亚洲政策的走向及影响.希拉里东亚之行为奥巴马政府亚洲外交开了好头.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政策在继承布什政府亚洲外交遗产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这对美国与亚洲的盟友关系、东亚安全合作以及中美关系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建立信任与安全措施对形成亚洲和平与稳定框架的作用[美]威廉·潘德利在建立亚洲安全结构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期望能在欧洲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式,因为欧洲正式的安全结构和建立信任与安全的措施在冷战期间就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适合...  相似文献   

4.
冷战对亚洲安全格局产生了根本影响,助推美国在亚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形成支离破碎、犬牙交错的地缘安全格局,迟滞地区国家探索亚洲安全治理的进程,导致多种安全观剧烈碰撞、相互影响并复杂互动,使亚洲形成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为世界走向多极化创造了条件。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分析,亚洲安全治理主要存在美国主导的亚洲安全治理、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安全观及其实践,各种类型的安全治理在现实中并存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当今亚洲复杂多元的安全治理体系。中国在积极倡导新型安全理念、共同维护地区安全、探索安全治理新模式、强化大国战略互信、管控周边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政策和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效果。亚洲安全架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要以新安全观为指引,积极推动新安全观同地区各方安全理念和治理模式对接,推进亚洲地区安全架构建设,深化同有关国家的互信合作,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亚太安全治理和推动亚太安全新格局的构建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西班牙内战初期,苏联秉承其既定的外交原则——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争取同英法的友好关系,参加《不干涉协议》,加入不干涉委员会。但随着战局的发展,以及出于政治和战略等方面因素的考虑,仅两个月后,苏联便调整政策,转而通过物力、军力手段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苏联政策的转变也对此后苏联的国际处境及对外政策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亚洲区域缺少涵盖整个亚洲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是导致这个区域时常出现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中国逐渐崛起,美国日渐衰弱,成为(或被认为)亚洲区域的不安全因素。要实现亚洲的长久和平,亚洲需要一个包括中国、美国和众多亚洲中小国家在内的多边集体安全体系,而不是如目前东盟或东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对话这种次区域合作机制,也不是某些人的所谓中美G2机制.更不是冷战产物美日、美韩式的安全同盟。这个体系必须是包括安全、经贸、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有利于所有成员国的体系.其中虽难免存在大国主导权之争,但这种竞争不仅要受到大国之间互相制约,同时要受到众多中小国家的集体制约。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国家对亚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这与冷战时期欧洲对亚洲的“忽略”态度形成巨大反差。1994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走向亚洲新战略》文件,标志着欧盟新亚洲政策的形成。1996年首次亚欧会议召开,确立了欧盟与亚洲对话和合作的固定机制。  相似文献   

8.
印度与日本之间的双边关系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印度的“东向战略”与日本的“南下战略”在相动的基础上找到了共同点,印日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两国在经贸、亚洲与印度洋战略安全、联合国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引人注目的突破。印日关系将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但由于受制于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印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印日两国同为中国的重要邻邦,其双边关系的走向势必将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独立后初期,菲律宾依然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始终奉行"美国第一"的外交战略。马卡帕加尔总统上台后开启了菲律宾外交寻求回归亚洲的政策,迅速调整了菲美关系,并大力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追本溯源,民族主义的崛起是菲律宾外交转向亚洲的最主要动因。同时,寻求自身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也成为影响菲律宾外交转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卡帕加尔政府给其后的菲律宾外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可以称之为"回归欧洲"政策。尽管普京执政期间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新的领导核心"梅普组合"形成后,对其欧洲安全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未来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将以追求国家安全和欧洲安全事务平等发言权为目标建构其欧洲安全政策,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将重建"俄控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应对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目标是维持其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当美国认为应对国际安全问题有利于维持其主导地位时,多采用“多边主义”政策;当认为不利于维持其主导地位时,则由“议题性质”决定美国将采用何种政策。议题性质由“威胁认知”与“威胁界定”两个次级影响因素构成。其中,威胁认知是决定美国应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首要影响因素,当美国决策者对有关国际安全问题的威胁认知高时,就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当其对有关国际安全问题的威胁认知低时,则实行减少国际参与、逃避国际责任的孤立主义政策。威胁界定作为次要影响因素,与威胁认知一同塑造美国的政策选择。当威胁认知高且威胁界定损害国际秩序支柱时,美国通常采用防御性单边主义政策;当威胁认知高且威胁界定不损害国际秩序支柱时,则实行进攻性单边主义政策。在美国应对国际安全问题时,由于维持主导地位的思想与国际安全治理的理念背道而驰,导致美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和规则难以转化为基础性共识;在此类不能转化为基础共识的情况下,美国将会采取有悖于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的行动,以维持其主导地位,也对国际社会稳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反恐与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打击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之首。与此相适应,美国对其亚洲政策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这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强了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盟国的关系;扩大了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在印巴之间开始推行平衡政策;改善了同中国的关系;增大了在中亚渗透的力度等等。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反恐需要美国对亚洲政策所作的调整也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美国将反恐战争无限扩大化,其后果将是极为严重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对美国战略认知的演变过程分为友好合作、竞争凸显和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和安全政策,表现为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强硬战略姿态以及追求超出自身相对实力的外交和安全目标。俄罗斯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之间有着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益考量。俄罗斯之所以把北约东扩、乌克兰走向、叙利亚局势等看得如此重要,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与塑造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历史和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美国采取的许多对俄政策和行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因素,才被俄罗斯看作是“侮辱性”和“威胁性”的,从而导致了双方敌意的螺旋式上升。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大国情结,俄罗斯对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作出了激烈的回应,这些回应虽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整体利益,但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逐步定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的“重启”。从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认知自身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受到利益冲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未必完全遵循理性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1993年世界形势的发展说明,冷战结束后的变化继续冲击着全世界,各国已进行多年的战略和政策调整,重点发生了新变化。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政治持续稳定,使东亚模式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各国纷纷凋整对亚洲的政策,是今年国际形势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继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主义"是一种从现实出发,在尊重可行性的基础上,以行动效果作为衡量标准的思维方式。李明博政府在韩国执政以来,试图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调整其对朝政策。然而,在具体政策实践中,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却因为坚持"零和博弈"的利益观、"消极被动"的合作观、"僵硬对抗"的安全观而走向"实用主义"的反面,进而使其对朝政策陷入困境之中。"实用主义"理念的异化是造成李明博对朝政策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1月德国政府、联邦议院通过了新亚洲政策方案,将亚洲列为其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的新重点。这是德国为在经济和政治上提高其国际地位,积极参与下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一新亚洲政策的提出,是科尔政府经过对亚洲实地考察以及对形势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今年2月,科尔访问了印度、新加坡、印尼、日本和韩同等5国,产生了新“亚洲概念”。回德后即指示联邦外交部会同经济、经济合作、环境保护与研究技术等部门,以及经济界代表共同起草了一份政策方案。经内阁通过后,9月26日科尔又亲自在《星期日世界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问题与美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拉克战争是新世纪美国安全战略和中东政策调整的产物 ,这次调整既有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新保守主义势力上升等现实因素 ,也有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迁等历史动因。美国虽然在伊拉克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 ,但在伊拉克政治、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重建却面临严峻局势 ,这种局面又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以伊拉克问题为核心的美国外交政策辩论是今年大选的一个主要议题。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小布什政府的政策调整不仅对这次大选有直接影响 ,而且影响新一届政府在伊拉克乃至中东问题上的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合作是亚洲形势发展的主流。美国加大在亚洲的军事投入、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以及朝核问题日益突出使亚洲局势复杂化。中国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基本外交理念和政策,在促进亚洲安全与合作的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紧跟美国世界战略的外扩脚步,对外派兵如影随形;利用朝鲜核威胁,加速转变防卫政策;发展强军计划谋求打破亚洲战略力量的平衡。其战略意图主要是争夺资源;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并扩大日本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在中国周围成战略包围圈,遏制中国政治和经济影响的扩大。不断发展军事力量和一再向海外派兵的日本,在亚洲将不可避免地日益走向孤立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正谈到亚洲,最受瞩目的是亚洲的经济活力,亚洲几乎成为"经济奇迹"的代名词。同时,也有舆论认为亚洲国家经济联系紧密,但政治关系冷淡,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增多。如何看待亚洲的安全形势?亚洲究竟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毋庸置疑,冷战后的亚洲基本保持了和平和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这为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聚精会神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带动了地区国家间关系大幅改善。当前,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自贸区建设、互联互通等重要领域合作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经济一体化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