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东南亚》1989,(4)
在越南后黎朝统治时代(1428—1788),可谓史学人才辈出,史学巨著居历代之冠。著名的三部史学——吴士连的洪德本《大越史记全书》、范公著的景治本《大越史记续编》和黎僖的正和本《大越史记全书》等均出自该时代的史学家之手。长期以来,这三部史学成为研究越南封建社会最珍贵的参考著作,素为中越史学家所重视。1497年刊本的《大越史记全书》15卷,为越南撰史工作起了奠基作用,但该书未能完整的保留下来,1665年刊本的《大越史记续编》23卷,  相似文献   

2.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越南一部纲目体编年史著作。全书共五十三卷,编纂了自所谓“雄王建国”起,至黎愍帝昭统三年(1789年)大约四千多年间的史事,是越南编年史通史中包括时间最长,头部最大的一部史籍。 一、编纂《越史通鉴纲目》的时代背景 从阮朝嗣德八年(1855年)十二月阮翼宗下诏让潘清简等人修书起算,到建福元年(1884年)七月二十一日范慎遹、武洳等人最后把书献给朝廷为止,《越史通鉴纲目》的编纂共花了大约二十九年时间。这一时期,无论是在世界历史还是在越南历史上,都是极其重要的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向帝国主义转化,列强在世界各地的争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陈重金的《越南通史》,是越南资产阶级史学家的名著。该书已由我们全部移译为中文,商务印书馆正在出版中。这本书之所以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不是偶然的,它具有自己的优长之处。首先,这本书是一部简明扼要的越南通史,大体为上下两千多年的越南历电勾勒了基本轮廓。作者把越南史概括为五个时代,在书中分为五卷五十三章来写。第一卷上古时代,第二卷北属时代,第三卷自主时代,第四卷南北纷争时代,第五卷近今时代。第二,史料翔实,内容丰富。作者主要取材于《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相似文献   

4.
按照越南历史学家范公著的记载,越南黎朝时期由吴士连编纂的《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是吴士连奉黎圣宗之命编纂的,其性质是官修史书。然而根据吴士连本人的记述及其依附谅山王黎宜民(厉德侯)的经历,《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是吴士连在不能参加黎圣宗组织的国史修纂,且不能阅览新修国史的情况下,效仿司马迁发愤著书,编写完成的私撰史书。吴士连书成之后,其撰写情况史书记载极简。而之前黎文休奉旨所纂《大越史记》和之后的武琼《大越通鉴通考》两部官修史书,史书不仅详录其修纂情况,且书成后均为朝廷所重。吴士连虽不遇于当时,却以私撰史著《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立言于后世。  相似文献   

5.
越南古代史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86,(2)
一、原始社会(远古至公元前214年) 和平文化和北山文化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红河流域就生息着原始人类。随着间的推移,他们从原始群逐渐过渡到氏族公社阶段,后来出现了文郎部落联盟。 文郎属雒越的一支。文郎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称为“雒王”,下有“雒侯”、“雒将”,当是部落或氏族的首领。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等出现的“雄王”,实为雒王之误。 据中国和越南史籍记载,文郎部落联盟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在红河中下游地区处于“刀耕火种”、“水耕火耨”状况,稍往南(汉代的九真郡),则无农耕,民“以射猎为  相似文献   

6.
越南后黎朝(1428——1789年)参从吏部尚书黎僖等人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是研究越南封建社会前朝珍贵的史学著作。该书内容起于远古时代的鸿庞纪止于后黎朝黎嘉宗统治时代(即从公元前?——公元1675年)。1675年以后的越南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无正史续编。直至阮朝(1802——1907年)阮翼宗(1848——1883年)统治时期,史官潘清简等奉命编纂《钦定越史通鉴纲自》(1884年刊本),才续编了越南封建后期113年的历史(1675——1789  相似文献   

7.
《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封建社会后黎朝遗留下来的一部史学巨著。这部史学著作,长期以来成为研究越南封建社会十分珍贵的参考史料之一,在越南史学史上的价值,被越南史学界誉之为史坛上的一颗“瑰宝”。但这部史学巨著,主要是记载越南李、陈两朝四百余年的历史,至于鸿庞纪,属神话轶事,荒诞无稽,不可相信,吴使君和黎太祖纪诸卷,记载简陋,多为帝王将相交替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阮朝(1802—1945年)时期是越南传统史学蓬勃发展的阶段,涌现出众多的史家、学者,阮通就是其中之一。他撰著的《越史纲鉴考略》一书,丰富了越南史学,受到现代一些越南学者的重视。在此,我们简略介绍阮通的生平和《越史纲鉴考略》一书的成书、内容及其价值,以期对越南史料学及史学史的认识有所裨益。阮通,字希汾,号淇川,别号豚庵,明命八年(1827)生于嘉定省新安府新盛县盛会下总平盛村(今属隆安省万古县富义治社),嗣德二年(1849)中举,出任安江省丰富县训导,后历官永隆省督学,庆和省按察,广义、平顺省布政,刑部办理,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修纂,翰林院著作。建福元年(1884)卒,寿57。  相似文献   

9.
南越国问题为我国史学界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亦是中越两国史学界间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越南《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发表的邓金玉《古代历史上及中越史籍中的南越国问题》一文,批判了越南史学界将秦朝官吏赵佗当成越南“开国君王”、将赵朝当成越南“第一个开国王朝”的观点,承认南越国是秦朝官吏利用秦亡及汉初的混乱局面而建立的“割据政权力”,“是汉族集团的国家”。这是合符当时历史事实的。但另一方面,邓氏承袭了长期以来越南史学界一些御用学者的观点,竭力拔高越南建国史,为河内当局泡制的“北方侵略”论提供“历史依据”,为仇华反华政治路线效劳,本刊转载邓文,旨在让大家了解越方观点,供大家参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越南民族(主要是指京族,也称越族)的龙文化有着这样一种传统看法,认为:越南属于汉文化圈国家,其祖先雒越人历史上曾是中国南方的百越之一,而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所谓越南龙文化,其实是源自古代中国北方中原民族(主要是指汉族)的龙文化,是中原民族龙文化的派生.当然,上述的这种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过,如果从民族文化本源与民族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从越南民族祖先雒越人龙文化的本源及其后裔越南民族龙文化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中原民族关系的发展,既存在文化本源差异又存在文化演变的交融的内在因素看,对于“派生”说个中的某些问题,似仍有值得深入思考和论证的必要.一首先,我们之所以认为,“越南龙文化是古代中国北方汉族龙文化派生”这一传统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那是因为,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炎黄族团就都视龙为神明,都以龙为部落图腾,后来炎黄的后裔以炎黄子孙自称,都自认为龙的传人.由于龙在中国民族起源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并后来由此而产生和形成的中国龙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不仅传遍神州大地,还远传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南北美洲等地。特别对于曾是中国古代交趾地域的越南,中原龙文化传入时间之早,影  相似文献   

11.
《岭南摭怪》是越南的一部重要古籍.该书收集了数十篇神话、传说,其内容广泛涉及越南历史、文化、民俗等,是研究越南古代社会各方面状况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研究人员一直难以见到该书.1991年初,河南中州出版社出版了由郑州大学历史系戴可来教授和笔者共同校点的《<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一书,终于为我国的越南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越南史料.然而,由于当时未能找到由乔富撰写的《岭南摭怪》一书的跋文,遂由戴可来教授根据越南文化出版社1960年  相似文献   

12.
陈荆和编校的《大越史记全书》(校合本)之点校整体上颇为精确,但点校时由于缺少善本作为底本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点校的质量。另外,在校点中由于卷帙浩繁,对《大越史记全书》中的一些生僻字词、专业地理名词和历史典章制度缺乏深入的探究,对某些文句意思未能仔细地推敲,造成了点校断句的不少错误,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越南及中国后续出版的《大越史记全书》翻译本及标点校勘本对陈荆和校合本之点校错误有所更正,但仍有未能更正之处。本文就《大越史记全书》(校合本)的校点错误之处分类辨证,探究错误之原因并有所更正,以期能对《大越史记全书》之点校整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越南史史料共有四大特点。一是愈接近远古史时期,文学史料愈罕见,至今保存的有关远古时期的文字史料几乎没有。二是1945年8月革命前,越南的文字史料大多是用汉字、喃字和法文写的,用越文写的很少。三是由于一些文学家没有严格区别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抄录第一手史料而成的史料),不经过必要的鉴定,就把第二手史料翻版成第一手史料,因此,史料的可信度难以确定。四是越南以前的史学著作中使用越南史料少而单薄。  相似文献   

14.
在越南的史学著作中,有关记事、典例和风水等书籍,就其史书的份量而言,则《天南余暇集》一书要算是后黎朝时期(1428—1788年)最大的一部著作。因此,对于越南史学研究者来说,大凡提及黎圣宗(黎灏,1460—1497年——译者),人们总是联想到《越南余暇集》,而一旦提到《天南余暇集》,又总是联想到黎圣宗。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编辑组编辑的《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全书约五十二万字,主要取材于中越双方的正史以及其他官方史籍和档案。编者还选录了越南方面关于古代中越关系史及越南古代史若干问题的论点,作为本书的附录。编者认为,古代越南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公元前三世纪以前。这一段历史没有  相似文献   

16.
中越两国土壤相接,山川相连,历代交通,源远流长。有信史可考者,至少在两千年以上。本文试就其发韧、拓展之迹作初步考查。 一、传说时期——神农、颛顼、尧、舜、禹 在我国的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神农、颛顼、尧、舜、禹“南抚交趾”或“南至交趾”的传说。 《淮南子主术训》:“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其地南至交趾”。 《大戴礼·五帝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  相似文献   

17.
《岭南摭怪》是越南的一部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集。治越南古代史的人多所引用,越南人也常常用它来歪曲历史。但国内却没有此书。最近,我们搜集到《岭南摭怪》的一种版本(即河内科学院图书馆藏A、1752本),正在整理中,将由中州书画社出版。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和研究此书,我们把该书越译者对该书的介绍和九种不同版本篇目表译出,以供参考。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界对中法战争的性质及其根源,早有定论,都认为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战争的起源是法国侵占越南北圻,中国西南边疆受到侵略威胁,是法国侵略军进攻驻防在山西的中国援越抗法军队而引起。近来阅读越南的《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郑需先生撰写的《中法战争的根源》一文(译文刊登1992年3月《东南亚纵横》第1期),它将中法战争说成是“清政府不容许法国独占越南,要求法国政府承认和分给它从宗主权到其他许多重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夏秋季节,南岳山上总是游人如织。与其说人们是为了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倒不如说在朝拜这座用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垒筑的圣山。南岳衡山,素以其雄伟著称于世。《南岳志辑要》中载:“山高而尊者岳,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南岳因“度应玑衡”,如衡器一样可称天地之重量,能“铨德钧物”,故名衡。它以回雁峰为首,岳麓山为足,“周回八百里”,七十二峰,峰峰雄伟秀美,如诗胜画。衡山历史悠久,相传炎帝神农氏带领氏族来到潇湘,火神祝融以火施化,故南岳之神以祀炎帝神农氏为主,祝融为辅。自舜帝南巡起,南岳即成为了历代…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南半岛古国占城 ,中外史学界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但一直以来 ,各国学者都感叹古代遗留下来有关占城的著述不多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留下很多不便。著名越史专家张秀民先生曾说 :“古代记林邑之专书 ,不过两三种 ,明陈第藏《占城国录》 ,亦不传。国人至今未有占城史。河内旧有《占城考》一本 ,未得见。法人马伯乐名著《占城王国》 ,阙略谬误 ,引用汉籍亦不免有误解处。”① 笔者有幸于近年访问越南河内 ,遍访书馆书肆 ,得有关占城著作多种 ,有《占城考》② 、《占婆文化与艺术》、《西南边塞录》、《征占日程》等。其中 ,《占城考》为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