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     
《创造》2011,(8):10
关键词:"水浒"反腐事件:针对水浒文化的"反腐内涵",山东省梁山县进行深挖整理,投入25万,建成了国内首个"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当地官员称,"古典名著也可作为教材";可不少网友提出异议,认为它是将反腐"娱乐化"。  相似文献   

2.
资本与娱乐的结合催生了泛娱乐主义。泛娱乐主义导致娱乐离实现人的本质的存在意义愈加遥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价值功利化、价值碎片化、真实幻象化。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青年价值观亦显现出碎片化、肤浅化甚至有些低俗化,出现娱乐狂欢中的精神缺失、深陷娱乐下的道德失范、盲目尊崇中的自我迷失等消极现象。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从强化娱乐市场尤其是网络娱乐空间的监督与管理、培养青年的娱乐鉴赏品位、涵养娱乐本身的人文精神素养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娱乐行为边界自控制能力、青年娱乐主体性自生成能力以及全社会理性认知娱乐价值自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智能推送过程中的推荐算法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热度"指标所体现的公众对一个信息的趣味性的认可,视为公众认为该信息重要。这实际上是把重要性和趣味性混为一谈,把趣味性当成了第一重要的东西,导致其推荐内容过度娱乐化并流向低俗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为政府和公民共同治理腐败找到了突破口和结合点。目前公民主要通过官方网络举报和民间网络曝光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网络反腐,前者长于权威性,后者长于畅通性和及时性。作为惩治性的事后反腐,加之网民构成的复杂性,参与立场的不客观性以及网络立法的缺失,需要审慎对待网络反腐中的公民参与。为此,应建立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长效机制,促进公民更加有序、有效地参与到网络反腐中去。  相似文献   

5.
刘力锐 《传承》2012,(1):50-52
网络反腐是一种诉诸新闻范式、依赖公众舆论的反腐模式,网络公共舆论成为网络曝光与网络反腐间的一个关键环节。温州论坛开创的网络舆论民间监督的“温州模式”曾多次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报道,堪称中国网络反腐的典范,值得深入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空间中,新媒体内容低俗化、刻意炒作、网络情绪表达非理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生态的培育。新媒体内容低俗化极易破坏网络舆论氛围、恶化网络生态环境、导致道德失范,对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内容监管和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根治新媒体内容低俗化"顽症"。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信息承担的载体得到巨大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网络反腐由此而生。网络反腐是指广大网民、国家专门机关和民间网站利用网络平台监督权力运行,进而影响反腐败进程的所有活动。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反腐的优势深得网民广泛认同的同时,网络反腐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其不足的一面突显。规约和发展网络反腐的策略有:加强载体建设,确保网络的正能量;加强主体建设,确保网民的高素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规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民间反腐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能 《人民政坛》2009,(3):38-39
民间反腐或许是反腐倡廉的潮流。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在互动中实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历史重任。2008年“民间反腐”成为民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说出“低于成本价卖房将被查”,网民对其发起声势浩大的搜索,之后这位“史上最牛房管局长”被暂停职务,江宁区政府对其进行调查。这次由网络发起的民间反腐,成果让人震惊。  相似文献   

9.
本刊综述 《创造》2012,(10):24-25
近几年,微博的不断发展壮大让其不但成为网民的信息交互阵地,还成为了民间网络反腐的前沿。论坛和微博的发现和揭露腐败力度越发强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种反腐力量开始纳入反腐实际行动和机制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应关注大众传媒的误导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部分大众传媒在关注受众中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倾向;在迎合市场中呈现出过于低俗化倾向:在追逐时尚中呈现出极端窥秘化倾向;在追求效应中呈现出趋于虚假化倾向.规范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应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在注重娱乐品质中反对泛娱乐化倾向;规范传媒的社会责任,在注重提高大众水平中反对低俗化倾向;完善传媒的监督制度,在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中反对窥秘化倾向:加强传媒的职业精神,在注重提高传媒公信中反对虚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在表现出速度快、传播面广和打击力强等特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威"中存"媚"的现象。网络反腐中以庸俗和低俗为看点的信息,一旦不断被人为地放大传播,不仅不利于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反腐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反腐的严肃性。要发挥网络反腐有目共睹的效力,就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的利用和妥善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官员声音     
官方民间互动反腐良性机制亟待形成当今时代反腐民间资源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或渠道:一是网络。互联网已经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反腐制度化不仅是保障公民参政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克服网络反腐消极影响的必要条件,更是让"媒治"走向"法治"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的网络反腐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上零散且缺乏统一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内容上多为禁止性法律规范而少有授权性法律规范的缺陷和不足。对此,应当通过专门立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完善:规范网民行为,使其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监督;加强网络建设,搭建专门、高效的网络反腐平台;构建配套制度,完备网络反腐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民间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形式,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和广泛参与,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等特点,民间网络反腐也面临着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迅猛的科技化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反腐应运而生。作为腐败的"防火墙",网络反腐可以弥补传统反腐的缺陷和不足,凭借其快捷、高效、隐蔽、广泛等独特的优势,推动反腐模式的转型和反腐机制的创新。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网络综艺迎来了发展的高速期,多个节目"爆红"并呈现出一场集娱乐化、名人化、跨领域与自造奇观于一体的视觉奇观。网络综艺奇观契合了用户的收视偏好,然而,承认其市场和社会依据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综艺奇观出现了过度娱乐,弱化价值引领;以"污"为趣,弱化品味格调;数量扩张,弱化质量创新等问题,对此需要冷静地审视。  相似文献   

17.
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反腐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民间起始,政府现在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表达渠道的不畅,都是网络反腐兴盛的原因所在.受网络自身的不可靠性、网民知情权的不充分性、政府信息输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局限,政府要通过观念的转变、网站的建设、法制的完善、信息的公开、舆论的引导和反应的积极等方式,为网络反腐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网络造星"现象甚嚣尘上,各种偶像"爆热",呈现出一场集潮流化、视觉化、娱乐跨界与自造IP的"名人大观"。网红偶像迎合了观众的娱乐化倾向,然而,在承认其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要冷静分析、慎重对待偶像"暴热"背后存在的"俗"品味、"恶"偏好、盲目跟风无内涵、随波从众不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情妇反腐"之类的民间说法,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表示:"我觉得这个说法是吸引眼球。反腐依靠社会力量,大家都支持,我们也非常重视。但是,我不太主张说什么‘情妇反腐’,如果反腐都靠情妇,现在取得不了这么大成绩。"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11):94-94
田旭明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互动互促有其现实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形成对制度反腐的最广泛关注和监督,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轨道能够引导和规范非理性的网络监督行为。网络反腐与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机制、惩治和预防机制的互动互促,可以提升反腐倡廉实效。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互促的实现路径是:将网络反腐具体工作纳入到制度反腐的整体框架和程序中,加快网络反腐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创设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