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外交谈判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执行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外交谈判属外交学的研究范围。这里谈谈我对外交谈判的浅见,俾就教于广大读者。一、外交谈判遵循的原则外交谈判是国际交往的特殊形式,遵循特定的行为规范与原则,依笔者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体原则人们经常使用“国际谈判”和“外交谈判”这两个概念来表示同一国际交往行为,这与外交谈判的主体规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危机的加剧、非传统安全观的提出、全球化的影响、全球治理的兴起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气候外交在全球、地区、国家和地方多个层面积极开展起来。当前,全球气候外交呈现“群体化”趋势,在国际气候外交谈判中,大国集团处于主导地位,而小国集团尽管实力弱小,但在气候外交中展现出积极性和灵活性,争取最大的权益。东盟作为一个小国联盟,也顺应潮流,将气候问题提上东盟议程,通过东盟这一组织化形式参与气候谈判,使东南亚国家的呼声不被群体化格局所淹没。东盟气候外交可以分为单边、双边和多边三种形式。东盟各国具备“小国弱者”的特征,其气候外交遵循着特有的外交逻辑,即“东盟方式”与“权力平衡”。  相似文献   

3.
盗窃是一种古老的犯罪。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占有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盗窃”,它以秘密窃取为行为特征。这种行为不但使被盗人遭受财物的损失,而且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当阶级产生、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在制订法律中,都注意惩处盗窃犯罪。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已规定对盗窃犯罪的惩罚;我国秦代早期的云  相似文献   

4.
一、等级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生和形成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始的夏代是中国由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时期。具体讲 ,“在中国 ,国家的部分出现是从启夺权开始的。”启夺取政权 ,揭开了中国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夏王朝建立以后等级君主专制制度才开始产生和形成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变“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并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将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禅让”制度变为王位世袭制 ,从而把原先民主…  相似文献   

5.
一、贪官产生的历史根源贪官与阶级社会与生俱来,是权力的衍生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度低下,无论在物质和思想方面,均不具备贪官产生的条件,故那时没有贪官现象.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物质交换产生,一些部落首领遂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据公为私,多分多占.此时,社会贫富分化出现,“贪官现象”的萌芽亦随之产生.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机器,实行专制统治.由于官员的权力来自上级,完全不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于是,,不受人民监督和社会制约的权力便首先成为孕育和滋生贪官的温床与载体.另一方面,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对于贪官的产生又起了一定的催化剂作用.这样,贪官便如雨后毒菌,层出不穷,成为一种世界现象.翻开历史,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贪官都只有多寡之别,而绝无有无之分.贪官是社会稳定的大敌,是政治机体上的毒瘤,是危害百姓的魔鬼,是寄生在国家权力上的蛀虫.  相似文献   

6.
论外交谈判     
一、谈判的含义“谈判”一词是源于拉丁语的英语“negotiation”一词的汉译,现在已是一个经常和广泛使用的词。它可以使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或政党与政党之间(以上可以归结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法人、法人与法人之间);也可以使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际人之间.与谈判意义接近但又有差异的词还有“对话”(dialogue),“讨论,或“商谈”(discussion),“磋商”或“协商”(consultation)和“会谈”(tolks)等等。  相似文献   

7.
1958年围绕中日第四次贸易协定,远东外交舞台上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激烈斗争。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岸信介政府采取对华敌视政策,造成中日第四次贸易协定中止,并煽起“长崎国旗事件”,导致中日关系中断。本文拟对第四次贸易协定的谈判经过、中止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中日第四次贸易协定第一阶段谈判(1957年2—10月) 1957年2月上台的岸信介内阁在外交上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华关系。当时作为日中之间联系渠道的日中第三次贸易协定,在期满延长一年后将于1957年6月中止,而续  相似文献   

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的经典著作,它出色地回答了统一战线的起源问题。依据《起源》的叙述,并参阅其他有关著作,对统一战线起源问题进行考察探讨,得出如下基本观点:原始群的联合行动是统一战线的籽粒,氏族、部落的联合行动是统一战线的萌芽,部落联盟的联合行动是统一战线的雏形,国家的问世标志着统一战线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9.
人性与犯罪在起源上具有同步性。人性在起源的复杂过程中为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包括制造工具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犯罪之所以能伴随着人性的起源而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异化。犯罪起源于非规范行为,非规范行为根源于三大差异,即人性的差异。我国在犯罪起源上的传统观点认为犯罪起源于私有制,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早已用大量材料证明了犯罪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富民政策不仅允许人民有追求财富的自由,而且还鼓励人们这样做。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保障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的法治化程度不高,公民财产权利,常常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法律保证,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观念瓦解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共同体,“财产对人类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唤醒了人的性格中的新的因素;财产在英雄时代的野蛮人中已经成为强烈的欲望,最古老和较古老的习俗都无法抵抗它。”…  相似文献   

11.
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主义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及其当事人主义诉讼法学理论 ,是人类社会自法律产生以来诉讼法律文化进步的文明成果。人类社会早期的部落或民族中的个体 ,其利益在受到侵害时 ,只能凭借部落或个体的力量进行私力救济 ,其表现形式是“以牙还牙”、“同态复仇”等。这种方式并不具有后来法律运用方式的要素 ,它是自然界中生存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的类似物。随着社会的日益分工和生产力的逐渐发展 ,社会中出现了阶级 ,随之便产生了国家和法律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救济方式 ,即以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权力进行干预的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谈判方式”亨利·基辛格博士1985年11月9日在向我国外交学院师生所作的讲演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深信,如果我们按照我可以称之为中国的谈判方式行事……这就是可以达到的(指在他看来军备控制谈判应达到的目标)”。基辛格是一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打过交道,特别是同中国打过许多次交道的有丰富经验和取得过重要成就的美国外交家。他说上面那段话自然不是一般的外交词令,而是有它的实质含义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外交为这位西方外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在他看来:1.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解读中央“12条”中的第二条。认为:所谓“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并非某个民族的具体生灭过程,而是人类社会整个民族现象的生灭过程。民族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化的过程中,氏族部落的血缘耗散与族性升级的结果;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多元素、多层次、多变量、多方向、多规则的复杂性,各种参量的协同使得具体民族的生灭与转换成为跨越奴隶社会以来至今一切社会形态的漫长过程;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从而使得民族现象在人类社会中自行消失。由于族性超循环的自组织功能作用,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17,(2):135-156
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会议外交与谈判管理是达成其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一方面,联合国主导下的缔约方大会具有较为固定的流程与规则,其谈判显示出连续性和多元行为体参与的特点。另一方面,主办国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充当着谈判管理者的角色,在会议外交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巴黎气候大会谈判周期内,关键行为体法国和《公约》秘书处的作用和影响体现在会前筹备、会上谈判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在大会筹备阶段,形成有效的谈判案文和谈判规则,运用外交手段对重要国家展开说服工作;在会议谈判中,通过密切配合将会议的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结合起来,掌控谈判形势,避免谈判的不确定性,力促各方达成共识,实现协议的最大包容性;在巴黎大会后,法国与秘书处继续合作,为《巴黎协定》的生效和落实提供政治动力。巴黎气候谈判的成功,实际上是传统国家外交能力与政府间多边主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关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微观因素,如会议外交机制与谈判管理技巧,也为理解国际气候治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蚩尤及其部落联盟之所以能与黄帝部落联盟对峙是因为其实力,在历史上蚩尤与黄帝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黄帝与牛河梁红山文化关系密切,所以蚩尤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与牛河梁红山文化有密切联系。黄帝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联盟的对峙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第一次冲突和融合,从不同角度印证了中华民族同根共祖,是统一不可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一、哲学发展溯源。按照"哲学"的起源,哲学就是西方哲学,因为西方哲学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是希腊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希腊神话和宗教中关于宇宙起源和道德训诫的内容为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以直接利用的思想资料。"哲学"是希腊语中philosophia一词的意译,海  相似文献   

17.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马英九作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入,在“5·20就职演说”中进一步阐明其“活路外交”政策,并通过之后在执政中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加以落实,自此马英九“活路外交”政策从理念的阐述开始进入外交实践阶段。“活路外交”政策作为台湾“外交”的新出路,正是力图建立两岸发展、国际参与的“暂行架构”,让台湾能有一定的国际空间,也就是“大陆同意的台湾参与国际事务”新模式,具体做法则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两岸就国际空间展开谈判。随着马英九“活路外交”政策的清晰化与付诸实践,两岸交往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交往次数明显增多,交往层次明显提升,交往内容明显扩宽。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外交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英 《外交评论》2009,26(6):30-45
气候外交是各类国际行为主体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所采取的一种全球治理行动。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问题逐渐进入国际外交议事日程,成为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博弈的新焦点。不同于其他外交活动,全球气候外交有其自身的成因和特点。当前的全球气候外交面临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信任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和权力之争以及谈判和执行的“双重难题”等因素的制约。全球气候外交及其困境要求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行为体的权限与责任,积极进行多边主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治理,寻求积极、有效的全球共治范式。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应当积极开展气候外交,力争应有的国际气候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分别处于中国和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源头活水的地位,虽然两者在产生和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在致思取向和架构社会上仍有很多的相通相融之处: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分别用“道”和“逻各斯”作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旨在寻找一种囊括宇宙万有的概念;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使用“仁”与“德性”、“知”与“知识”等概念,来表达相似的道德主张和人生价值;荀子的“明分使群”社会建构观念与柏拉图的“分而治之”的理想国理念,均渗透着既“分”且“一”的社会和谐观等。研究中国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相通相融之处,寻找两者共同具有的普世价值,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加深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