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晓清  段冰冰 《理论探讨》2007,21(6):111-114
反腐败的主体动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论"思想是现代民主社会反腐败的基本理论依据。从我国国情出发,完善执政党的反腐败动力机制,就是针对目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以唯物史观和系统思维为指导,以突出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地位和动力作用为核心,重点把握反腐败系统中影响运转动力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从激活主体动力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健全执政党拒腐防变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滋生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防止和遏制腐败,需要系统地进行研究和科学设计。健全执政党的拒腐防变机制,就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和控制论原理研究遏制腐败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强调执政党拒腐防变中的“机制”建设,重点是揭示反腐败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内在关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运用系统控制论原理研究建立防止和遏制腐败的体制、制度和环境氛围,充分开发反腐败动力资源,激发党内和整个社会反腐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主要靠体制内力量反腐败,具有难以避免的、明显的局限性。在反腐败上,最重要、最可靠、最有希望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主体,但这个主体则长期缺位。如果不从思想认识上和体制机制上切实解决"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问题,人民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力量就始终是一句空话。要真心实意地依靠人民主体反腐败,既需要必要的观念变革,更需要着力于相关的制度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没有采取自生自发演进型的反腐败模式,而采取执政党动员型的反腐败模式。作为支配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政权兴亡周期率,能否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里得到遏制,这将是一个高难度的历史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的合法性地位所面临挑战的深刻反省与体悟,成为中国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生成的动因。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几十年中,为跳出政权兴亡周期率做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历经各种严峻考验而备受世界瞩目。推动"中国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动力包括解放思想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的政策动力、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推动力量、执政党上层的政治胆识、国际竞争的外部压力等。  相似文献   

6.
王传利 《理论探讨》2003,2(1):92-95
国际社会盛行自生自发型反腐败模式 ,但中国目前采取执政党动员型的反腐败模式。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所面临挑战的深刻反省与体悟 ,成为生成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的动因。中国共产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 ,建立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代表被代表、信任被信任的关系 ,具有建立执政党动员型反腐败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执政党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发生阶段性质变认识的理论自觉。执政党只有准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才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主体地位与执政党自觉,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三个基本维度: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依据;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力量源泉;执政党自觉是准确把握时代脉动与担当时代使命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向全党提出了"抓机遇"和"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政治要求,在各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全党的主动改革意识和进取精神. 所谓主动改革,乃是当今执政党及政府基于长期执政之目的和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根本宗旨而主动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它以执政党及政府为主导,以维护执政地位和兑现执政为民之承诺为动力,以权利系统中各个机构和部门共同参与为主体,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扩大民主为主要评价指标.国内外历代政权更迭兴衰的历史表明,主动改革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无疑是一项最为安全、廉价、体面以及利益最大化的明智之举.较之于被动改革和被革命的阶级自下而上地彻底推翻这一结局,主动改革显然是统治集团巩固和发展自身政权合法性的上乘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构建了两条批判路线:一是以"绝对自由""哲学"和"人"等等为动力与主体的精神运动路线,即通常所谓的异化论批判;二是以"人民"和"无产阶级"为动力与主体的物质运动路线.异化论路线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本质"的"异化—复归",其形成起点是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绝对自由"为"征服世界"的"心脏"的"哲学".在《神圣家族》之前,"异化—复归"路线一直并行于和嵌套着唯物主义批判路线,到《巴黎手稿》时被全面运用,并与唯物主义路线纠结为历史运动及其主体的四层嵌套关系,造成了尖锐的逻辑冲突.由于马克思从批判初期就逐步引入了历史运动的物质主体和动力,从而突破了种种虚假精神动力的束缚,并最终在《神圣家族》中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异化—复归"路线则因其内在缺陷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国 《理论探索》2005,6(6):38-41
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后,毛泽东对执政党的建设高度重视,领导全党开展了反腐败斗争,在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切实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关历史的宝贵经验,对于搞好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国际上一些势力利用民主、人权和宗教等问题"抹黑"甚至妖魔化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地消解高校青年学生对执政党的认同感。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环境亦发生很大变化,高校青年学生执政党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时代课题。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通过对执政党认同教育传统模式的反思,探索高校青年学生和执政党"主体间性"范式,构建高校青年学生(主体)—执政党(主体)自主、平等的交往关系,确立高校青年学生和执政党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合理交往范式,可使高校青年学生成为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时代重任决定了建设廉洁型执政党是一种必然。建设廉洁型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期待,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追求,也是当前和今后全面从严治党,建设良性政治生态的内在诉求。在实践中,应从"廉洁修身——加强党员干部廉洁教化、廉洁用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廉洁从政——纯洁党内政治生活、廉洁治家——培育清廉家风"等方面推动廉洁型执政党建设,从而保证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3.
反腐败斗争是执政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刘旸,张连坡,刘云久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盛衰兴亡的关键。党的建设涉及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其中,反腐败斗争是执政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应该从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学术界对腐败涵义的诠释较多,但对反腐败涵义的诠释重视不够。反腐败是人类维护和改善共同体生活的一种斗争形式,所有的社会成员或组织都可能成为反腐败的主体,反腐败的本质是通过规范权力运用以塑造社会,反腐败的未来发展是充分实现其法治认同功能。深入探察反腐败的理论内涵,可以为反腐败的"标本兼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渊源于中华"廉"文化中修身、民本和贤人政治等文化传统,也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政权建设、人民权力主体建设、反腐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相结合的探索和经验。习近平加快反腐败机构改革,对现有反腐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加强问责体系构建,使廉政责任制成为重要的反腐"利器";完善党员干部任免机制建设,使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应有的净化,从而实现了党建历史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基层社会管理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作为主体之一的执政党,应该首先处理好政党-国家-社会的逻辑关系。执政党不是要替代社会,而是要嵌入社会,是要激活社会的动力机制。根据我国国情,执政党的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功能整合,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发育社会,培育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拓展制度化的财政支持方式;授权社区,让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社会管理的相应职能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经了历史的多次转折,其自身模式也处于转变之中。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或"转变为建设党"),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从文本的角度考察,革命导师和中共党的领导人关于党的角色转换作了一系列论述,但没有"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这样的提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说法,是指的从一种性质转变为一种地位,不符合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概念逻辑关系;从现实的角度考察,"转变为执政党"的逻辑起点不是"革命党"而是"非执政党"。因此,本文认为,"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提法有些不妥,"从非执政党转变为执政党"、"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领导建设的党"的提法更为准确和科学。  相似文献   

18.
王宝林 《求知》2015,(3):25-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领域的腐败形势日趋严重,其中官员失德成为诱发腐败的最主要因素。2015年1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4年的反腐败成果。权力主体屡屡失德而诱发或导致的严重腐败,在不断减少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称的分量,同时也削弱了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所以,官德建设是当今学术界研究反腐败问题越来越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伦理道德是伴随人类政治生活始终的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7,(11):47-47
第一.执政党自身的活力对社会有着强烈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保持执政党自身充满活力是激发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前提。第二。执政党只有激发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才能长期保持社会活力。第三,经济活力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和前提。执政党只有坚持发展生产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充满活力和不断向前发展。第四,执政党只有提倡和鼓励社会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和知识的作用.不断培养“能动的建设者”,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的动力源。第五,全球化时代的执政党必须善于将外部竞争压力转变成国内发展的动力,才能确保发展永远有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反腐败的性质决定了反腐败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伦理正义,是提升公权政治道德及其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推进我国反腐败的深入,要确立人民群众作为反腐败主体的理念,保障和落实人民群众的反腐败权利,正视"越反越腐"的政治伦理缺陷。反腐败的成果要转化为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的社会正义。虽然打"大老虎"大快人心,但人们更为关注的反腐败是身边的腐败能否及时有效地清理,腐败分子能否依法追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打"苍蝇"比打"老虎"更重要。正是形形色色的"苍蝇"玷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