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今年2月13—14日,七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重点讨论了新的金融市场规则、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对贫穷国家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使有关国家和全球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场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和扩散性,以及危机具有的全球影响和后果,说明金融危机还有更深刻的全球原因和背景,特别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不能应付金融全球化的现实挑战,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日本金融市场上历次出现的金融危机,暴露了日本金融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金融业规制政策的重点和发展方向。1927年昭和银行危机后实施的对策为“护送舰队”式规制提供了前提。日本的泡沫经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规制产生了影响,2007年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了日本金融业规制的发展。日本金融业规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限制竞争的“事前规制”演进到注重健全经营的“事后规制”,目前正向“事前规制”与“事后规制”相结合的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的的保护性规制体系演进。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指的是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从而使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经济整体。1997年7月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整个东南亚地区,继而冲击韩国、日本和香港,欧美股市也受到震荡。进入1998年,亚洲金融市场动荡尚未结束,俄罗斯又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亚洲开发银行1998年4月23日预测,东南亚金融危机将使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一个百分点,使全球贸易额…  相似文献   

5.
黄超 《国际观察》2012,(3):27-3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全球治理进入了新阶段,为治理机制的变革带来了压力和契机.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必要性,梳理了当前治理机制变革的广泛实践,并从"建制"和"改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危机后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趋势.在建制方面,正式国际制度和非正式国际制度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当前治理机制建设的新趋势;在改制方面,改革现有机制的决策机制和问责机制成为机制改革的新重点.最后,文章提出在治理机制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应树立积极主动的战略思维,把握这场机遇,充分利用好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抓手",推进机制变革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7月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经济形势几经沉浮,至今未见起色。特别是今年6月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恶化,给本来已步履艰难的危机各国雪上加霜。鉴于日本占亚洲GDP的70%,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东亚国家投资、贸易的重要伙伴国,日本经济状况如何对东亚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文以泰国为例,探讨目前金融危机形势对日本与泰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一、泰国经济结构中的日本背景从80年代中期广场会议后,东亚地区“雁形”经济模式逐渐显示,日本在东亚区域的经济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泰国经济背景中的日本因素十分突出,表现在:1投…  相似文献   

7.
鲍红 《国际交流》2009,(4):12-13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世界经济出现六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八十年来大幅度下降。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措施,并前所未有地加强合作与协调,世界经济在下半年出现触底、企稳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以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为主线,分析了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正面冲击和间接影响,对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尝试从中找出中俄两个转型经济大国、领国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合作空间,以期为联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和巩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1997年中,至今尚未完全平息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近期全球瞩目的焦点。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从1997年初到7月2日在泰国首发,接着蔓延到菲律宾,8月趋势横扫印尼、马来西亚,波及新加坡、香港,震撼了韩国、日本,危及台湾。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各国济混乱,通货膨胀,金融机  相似文献   

10.
2月23日,辽宁省农业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刚刚结束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8年辽宁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日本经济于2007年秋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周期性衰退,多项指标创战后最坏记录。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得益于政府推出的紧急经济对策,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出现了回升的迹象:经济增长转负为正;股市止跌回升;生产规模开始扩大。然而,靠政府刺激和外需拉动的日本经济回升尚缺乏自律性和持续性,在回升的道路上还面临多种风险,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2.
马汉智 《国际问题研究》2023,(3):117-137+142
非洲作为“全球南方”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日本实现其“政治大国”夙愿的重要依托。日本在战略上,诱拉非洲国家进入其“印太构想”,拓展战略空间;政治上,紧密团结非洲,推动联合国改革;经济上,完善对非经济外交,夯实日非务实合作根基;安全上,优化制度设计,确保非洲供日能源安全;软实力建设方面,注重理念引领和实践,提升日本在非影响力。由于日本对非政策长期以来的外生性、日非合作民间基础薄弱等原因,日本实现对非战略目标的掣肘多。“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日本对非政策给中非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展望未来,日本只有摒弃对“全球南方”的错误认知,才可能使其对非洲的政策调整收获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迅速向全球蔓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也未能幸免于难。自1999年以来,得益于世界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形势一路看好,保持相对稳定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为增强。面对突然袭来的金融危机,俄罗斯将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俄罗斯政府将会采取哪些对策?本刊编辑部邀请相关学者就此发表各自的看法,解析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首先在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像一场突发的热带海洋风暴,迅猛地席卷东南亚,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接着一个国家被刮得东倒西歪。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引发社会政治危机,顷刻间混乱代替了平静,萧条置换了繁荣。金融风暴在东南亚肆虐几个月之后,又从南向北,在东北亚登陆,扩大为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日本相继被刮倒;今年五月,地跨欧亚的俄罗斯也受猛击,瞒跚多年的步履更加艰难。这场拉尼娜式的金融风暴,其力之猛,其速之高,其面之广,其害之烈,远远超过1994年底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的震撼和举世的惊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传统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分析,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初步探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模式选择,并在充分尊重区域经济、政治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东盟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地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日本与欧盟不断开展并深化科技合作,试图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强化全球科技治理的“日本、欧洲色彩”,并加强“战略自主”以平衡中美科技博弈带来的风险。日欧科技合作的深化程度受到日欧自身发展、双方内在矛盾以及美国压制等因素限制。未来中国应加强研究和部署,既防止日欧与中国科技“脱钩”,又主动突破西方“技术联盟”壁垒,努力与日欧建立并实施“科技伙伴计划”,共同推动全球科技治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沉重打击,特别是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尤为严重.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是对目前各国(地区)银行体系效率的一次检验.在此背景下,本文关注的是拉美银行体系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效率问题.研究证明,拉美银行业改革通过推进银行私有化和大量引进外资银行,不仅增强了本国银行体系的资本实力,同时提升了本国银行的盈利水平,无形中也增强了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事实证明,这些改革措施都十分有助于拉美国家建立富有效率的银行体系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银行业改革也确保拉美国家的银行体系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仍保持强劲的投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浅析日本对越南经济政策及双边经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年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历访东盟5国,并在新加坡发表了题为“东亚的日本和东盟———坦诚开放的伙伴关系”的演讲,阐述了日本的东南亚政策。这是小泉政府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要重振亚洲外交,力图发挥地区主导作用的重要举措。在此框架下,日本加强了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影响。本文拟就日本对越南经济政策及双边经济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一、日本加强对越南经济政策的背景及原因第一,东南亚地区国际地位的上升。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加强地区合作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的共识,东盟在加快东南亚10国的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注重在东盟框…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G20机制为基础的全球协调应对的成功经验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应当超越旧的框架,去探寻新的模式。从首次召开G20峰会到被宣布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仅仅经历了一年时间,这固然体现了G20峰会在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被匆忙机制化的,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只有扎实推进G20的机制化建设,才能确保它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不少人将抑制全球危机、重振世界经济的厚望寄托于二十国集团会议,一时间关于美国霸权衰落、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声音此起彼伏。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格局,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中的格局,也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国际秩序的外延非常丰富,但分析国际秩序是否发生根本变化,始终绕不过对国际格局是否根本变化的分析。金融危机后,美国在国际格局的主要领域中仍将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