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鹌鹑源QAVC94腺病毒株血细胞凝集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能凝集雉鸡、鸡、鹅、鸭、鸽、鹌鹑、火鸡、斑鸠红细胞,不凝集哺乳动物红细胞,为1株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该株病毒最佳的血细胞凝集条件为4℃,体积分数1.0%雉鸡红细胞,0.01~0.10mol/LpH6.4~7.2的PBS。病毒可耐56℃1h,脂溶剂(乙醚、氯仿)和反复冻融;体积分数0.2%甲醛溶液对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效价无影响;0.5%甲醛24h或0.1%甲醛48h处理后病毒完全失去感染性。用1.25~10.00g/L胰蛋白酶处理病毒,其血细胞凝集性和细胞感染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血细胞凝集性则由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2~8个滴度。当氯化镁浓度为0.010~0.015mol/L时病毒的血细胞凝集价最高,浓度为0.050mol/L时血细胞凝集价下降6个滴度,浓度大于0.100mol/L时出现自溶现象。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29个养鸡场的136810只鸡在1992~1996年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为26.4%,死亡率为8.7%(1.7%~34.0%)。从病死鸡分离出18株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主要血清型O78,O2和O1,分别占鉴定菌株的38.8%,16.7%和11.0%。分离菌株肉汤培养物接种小白鼠和4日龄雏鸡,可使50%以上小白鼠在2d内死亡;30%以上的雏鸡在7d内死亡,剖检存活鸡可见典型的大肠杆菌病病变。  相似文献   

3.
以抗链霉素、对卡那霉素敏感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株(血清型为8A)和抗卡那霉素、对链霉素敏感的C48-1株(血清型为5A)为亲本,在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始终存在的条件下,以聚乙二醇(PEG,分子量6000)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然后在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细胞壁,再转种于含卡那霉素和链霉素的双抗培养基上检出融合株。对筛选获得的2个融合株(简称为F2和F6)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在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和毒力等方面均符合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性。通过血清型鉴定和双抗药性试验证明两亲本株菌细胞确已发生了原生质体融合和染色体重组,经反复继代培养证明融合株表型稳定。用F2制备的灭能苗免疫小白鼠,14d后攻毒,对两型标准强毒菌混合培养物1个MLD保护率为100%,10个MLD保护率为80%。  相似文献   

4.
1994~1995和1997年应用日本血吸虫3类候选疫苗分别免疫绵羊,各组的减虫率、粪便虫卵减少率和组织(肝、大肠、小肠)的虫卵减少率分别是:虫体副肌球蛋白(n-paramyosin)组17.4%~55.3%,14.6%~68.1%和48.9%~76.7%;重组副肌球蛋白(r-paramyosin)组41.4%~44.2%,15.9%~25.1%和41.1%~48.0%;Sj26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组53.4%~62.1%,11.0%~38.6%和14.0%~65.0%;rSj28GST组61.4%~68.5%,22.9%~60.0%和39.0%~76.0%;重组日本血吸虫23ku大亲水区表膜蛋白(rSj23)组51.2%~66.1%,21.9%~58.4%和54.3%~76.7%。以ELISA检测免疫后的绵羊血清,3类抗原均诱发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表明以上疫苗具有诱发绵羊产生保护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比浊法、可溶性蛋白百分比、夹心ELISA及变性与非变性SDSPAGE等方法来评价猪带绦虫六钩蚴重组抗原的不同复性条件。透析法复性,透析液为含2mol/L尿素,160μmol/LPEG4000,1.0mmol/L0.1mmol/LGSHGSSG的pH9.0的TrisHCl缓冲液,蛋白浓度为2~5mg/mL,以静置缓慢透析为佳,上述条件任意缺一或快速透析,则免疫活性下降,二聚体、多聚体明显增加;稀释法复性,复性液为上述透析液,蛋白浓度0.1mg/mL,以分步缓慢稀释为佳。透析法复性与稀释法复性最佳条件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别。透析法复性的重组蛋白进行Sepharose6FF分子筛凝胶层析,出现2个主峰,收集有免疫活性的第1峰进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用含50g/LNaCl、pH9.0的TrisHCl缓冲液洗脱,亦出现2个主峰,收集有免疫活性的第1峰。SDSPAGE显示该峰为单一蛋白条带,蛋白纯度大于90%。夹心ELISA检测免疫活性,每1mg蛋白的效价大于6×105。  相似文献   

6.
从四川省不同地区分离到256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Carter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对其进行了血清学鉴定,并对病原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254株为荚膜A群菌,占99.22%(254/256),其中5A型占95.7%(245/256),8A型占1.95%(5/256),9A型占1.56%(4/256),未定型占0.78%(2/256)。测定了鸭巴氏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离鉴定的鸭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首次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出鸡新城疫-减蛋综合征(ND-EDS)二联灭活苗。在开产前1个月左右,用该苗按0.5ml/只的剂量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蛋鸡,接种后20d测ND抗体(HI法)效价为6.25~7.0(log2,下同),EDS-76抗体(HI法)效价为6.5~8.0。用ND-EDS油乳剂灭活二联苗做对照,进行免疫持续期平行测定对比试验,免疫后180d,蜂胶苗免疫组鸡的ND抗体滴度为8.5~8.7,EDS-76抗体滴度为8.3~8.5,与油苗免疫对照组鸡的ND抗体(8.6)和EDS-76抗体(8.1)效价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P>0.05)。用禽胚做中和试验揭示,该苗免疫半年后,其保护率仍可达90%以上。田间试验表明该苗安全性理想;免疫4.5月ND抗体效价达9.0,EDS-76抗体效价为8.0  相似文献   

8.
对226只银黑狐粪便拭子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查,共检出带菌狐14只,其中成年公狐(40只)、成年母狐(121只)、母仔狐(40只)和公仔狐(25只)分别检出3,8,2和1只,检出率依次为7.5%,6.6%,5.0%和4.0%,平均检出率为6.2%。对189只银黑狐粪便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查,检出带菌狐31只,其中成年公狐(13只)、成年母狐(122只)、母仔狐(51只)和公仔狐(3只),分别检出4,18,8和1只,检出率依次为30.8%,14.8%,15.7%和33.3%,平均检出率为16.4%;共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34株,代表15个血清型。对69只银黑狐粪便检查,未检出A~F群沙门氏菌及A群Ⅰ、A群Ⅱ、B群和D群的志贺氏菌。对一起3日龄仔狐死亡原因调查,证实是由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所致。  相似文献   

9.
测定荷兰种奶牛血清硒含量,12~22月龄育成牛(n=14)为40.7±8.3ng/ml;5~7岁成年牛(n=3)为48.7±4·0;牛总平均值(n=17)为42.1±8.3。马(英纯血种)血汁硒含量,2岁(n=10)为102.5±13.4ng/ml;4岁(n=4)、6岁(n=1)为107.8±11.6;另一组(3~25岁,不同品种马)为120.1±8.4;马总平均值(n=23)109.8±13.9。研究表明,马血清硒含量随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牛、马脏器硒含量以肾皮质最多,肾髓质次之,依次为胰、心肌(牛)、淋巴结(牛),以神经、半腱肌、半膜肌最少。根据牛体内硒的代谢动力学实验,硒在牛体内可维持40天左右。肌肉变性症马驹血清和脏器硒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同时CPK值升高,该驹罹患硒缺乏症(驹白肌病)。  相似文献   

10.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在本地区比较普遍,笔者在1997年7~9月共检查16个鸡场,其中雏鸡的发病率为1.8%~12.0%,育成鸡为1.2%~5.0%,产蛋鸡为2.6%~25.0%;雏鸡感染死亡率为10.0%~73.0%;产蛋鸡感染...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绵羊缺Na,Se,P,Cu和I。夏季泌乳母羊唾液NaK=4.41,粪Na浓度510mg/kgDM。多数季节血浆P浓度为0.80~1.16mmol/L,血浆Cu浓度为5.82mmol/L,CuMo<21。乳汁I含量低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选用十几味中草药组成复方,研制成每1mL含主生药0.5g的注射和口服兼用型防治禽霍乱中药制剂复方止霍液。该药对禽霍乱C48-1强毒株体外抑菌圈直径为19.5mm;对人工感染禽的保护率接近100%;对禽霍乱鸡、鸭、鹅自然病例的治愈率分别达95.5%、96.1%和92.4%,显著高于青霉素、土霉素的治愈率(P<0.05);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条件下的鸡霍乱具有1个月的短期预防效果,预防保护率分别达90.0%和81.5%。  相似文献   

13.
用分离自甘肃兰州和天水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L_2株和Ts株,以对倍的蜂胶水乳剂为佐剂,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灭活疫苗。用该苗0.5ml接种5日龄或7日龄雏鸡,免疫后21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50%~60%,免疫后28天,AGP抗体阳性率可达100%。用该苗1ml免疫产蛋鸡,免疫后21天AGP卵黄抗体效价可达1:64以上。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人工感染12周龄SPF鸡体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的动态分布结果,感染后第2周可从外周血液白细胞中检出CAVDNA,在第3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6周时检出率仅为6.3%(3/48),第7周以后均未能从血液白细胞中检测到CAVDNA;人工感染后第2~12周均能从骨髓、胸腺、脾、肾、肝和腔上囊等组织检出CAVDNA,其中以骨髓和胸腺的检出率最高(85.0%),其次是脾(80.0%)、肾和肝(60.0%),腔上囊最低(25.0%),从12周以后上述几种组织中再未检测到CAVDNA。并从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组织中也分离到CAV。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特定电磁波谱(TDP)穴位照射疗法对268头患卵巢机能障碍性疾病和116头患子宫阴道炎性疾病的黄牛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研究,总有效率为92.9%,治愈率为83.7%;药物治疗组58头,总有效率为91.4%,治愈率为79.3%;两组有效率及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TDP穴位照射加药物治疗组,对卵巢疾病的治愈率要比其他各组高6.2~13.2个百分点(P<0.05),愈后第一情期受胎率高12.9~17.1个百分点(P>0.05),疗程缩短1~14天。表明TDP照射加药物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综合性疗法。  相似文献   

16.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CPB)和大肠埃希氏菌ST融合蛋白(CPBST)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株中提取的包涵体和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株全菌体制备抗原免疫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白鼠能分别抵抗1MLD的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58-1)和产ST的大肠埃希氏菌工程菌株HB101(pSLM004)的攻击。用灭活的全菌体免疫家兔后,其免疫血清能中和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的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可以作为预防由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引起的幼畜腹泻的基因工程苗侯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在用纯化3代的猫肾原代细胞(FKC)和犬肾原代细胞(CKC)皮下接种裸鼠无致癌致瘤性,以人类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超二倍体KB株、X株及超二倍体和亚四倍体NM20/X株皮下接种裸鼠产生进行性恶性肿瘤比率分别为10/10,25/25和5/5的前提下,非洲绿猴肾细胞系亚二倍体(Vero2)JC株5~19代和超二倍体YA株12~18代分别皮下接种20和10只裸鼠,均未产生肿瘤,恒河猴肾细胞系亚四倍体(MA104)JC株4代皮下接种5只裸鼠亦未产生肿瘤。不同株的Hela和地鼠肾细胞系(BHK21)在3.3g/L琼脂中均具有抛锚独立生长特性,并在终浓度3.125~200mg/mL植物凝集素(PHA)作用下出现凝集现象,而FKC、CKC及Vero2细胞系JC株、YA株既不具有抛锚独立生长特性,在不同浓度PHA作用下也不发生凝集,符合非肿瘤源性细胞的特性。因此,Vero2细胞系JC株可用作病毒疫苗毒株的传代培养,而Vero2细胞系YA株和MA104细胞系JC株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18.
用建立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确定兔抗IBV血清工作浓度为1∶400,SPA胶体金探针的工作浓度为1∶80,该法对纯化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4314ng/点。用DotIGSS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同时检测15只人工感染IBV鸡的气管、肺、肾病料,IB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2份疑似IBV感染鸡病料检测,IB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1.0%,阳性符合率为93.3%(P>0.05)。  相似文献   

19.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判定标准,对从牛奶中分离出的21株葡萄球菌经药敏试验(KB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查。结果检出耐苯唑青霉素葡萄球菌(MRS)8株,检出率为381%;检出耐青霉素G葡萄球菌15株,检出率为71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菌株。  相似文献   

20.
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J-1株经一系列培养和蚀斑克隆,筛选出一株蚀斑大小为2.7~3.1mm的克隆株(JN-1株)。该株分别以10 ̄(5·725)TCID_(50)足掌皮下注射和10 ̄(4·72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1日龄肉鸡,以5×10 ̄(6·725)TCID_(50)肌肉注射肉用种鸡,均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敏感雏鸡体内传代5次和鸡胚细胞内传代10次,无毒力返强现象。雏鸡的最低免疫剂量为10 ̄(3·725)TCID_(50),抗体持续时间达9个月以上。用JN-1株免疫1日龄肉用雏鸡后7、14、21和28天分别用强毒于足掌皮下攻击,临床保护率分别为2/10、9/10、10/10、10/10,病理保护率分别0/10、7/10、9/10、10/10。抗体应答反应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证明,JN-1株的免疫作用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体外中和病毒试验显示,JN-1株抗血清能中和J-1、S_(1133)、FDO和H_(9307)株。在5个有疫情的肉用种鸡场共免疫28000余只仔鸡和种鸡,免疫后再无AVA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