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民族精神,当代青年民族精神的状况如何,如何振奋当代青年的民族精神,为探讨这些世人瞩目的重大问题,最近本刊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第二学士学位班、院青年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与会者讨论热烈,见解纷呈.现摘要发表部分同志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就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落了自己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遭受了真正的灭顶之灾.青年是人类的春天、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眼睛、一个时代的神经.因此,探讨民族精神在青年中的张扬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湖湘论坛》2003,16(5):66-6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就必须抓住这一核心 ,对当代青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及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振兴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通过继承、…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青年健康成长的人生指南。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注重青年的历史教育。但是,当前否定、歪曲历史,历史娱乐化,以及对历史教育的忽视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历史教育。为此,应加强青年历史教育,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牢记历史教训,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5.
黄栋 《传承》2012,(16):46-47
目前在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把国防教育作为振兴民族精神生动而有效的载体,视民族精神为国防教育的核心,使两者统一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之中,对于青年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7,(1)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中华民族民族品格的凝练。新形势下,将长征精神副入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全过程,要做到长征精神的“五融入”,即将长征精神融入中国梦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班集体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这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有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黄象品  刘帅 《湖湘论坛》2005,18(6):88-90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精神支柱,对于确保青年的健康成长、党的事业的后继有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精神支柱,必须深刻认识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坚持与“四信要求”相符合、与“四有目标”相一致、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与民族精神相对接的基本原则,引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既是个体对国家、民族之爱和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更是国家、民族的先进政治和优秀文化对个体内在情感、价值理性深层激发之后的自觉之爱。但是,有一种"爱国",它过于偏重情感而忽视理性约束和制约作用,属于直观的非理性民粹式爱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体的狭隘化、行为的极端化、情绪的媒体化。当代青年在表达爱国情感时,容易沦为非理性民粹式爱国的主体。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解决好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矛盾的问题,用理性主义对非理性民粹式爱国行为进行约束和提升,使之成为理性爱国,从而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7月17日至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成功举办。论坛以"弘扬中山精神、共谋民族复兴"为主题,举办了"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中山精神与民族复兴研讨会、两岸青年研习营、"中山杯"大湾区台企慢投垒球邀请赛、孙中山文化史迹游等系列活动,就中山思想与民族精神、孙中山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山精神与两岸青年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对话沟通,达成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10.
引导青年学会担当敢于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培育青年的担当精神是当前青年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培育青年的担当精神,要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发挥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激发青年潜能,鼓励青年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成为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自找苦吃"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青年人涵养"自找苦吃"精神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自找苦吃"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到基层历练自我,开展红色主题宣传教育,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通过"自找苦吃"精神对青年的价值引领,激励中国青年面对"时艰"挺身而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12.
韩宇 《传承》2012,(9):20-21
青年信仰的抉择及价值取向,关系着一代青年人的精神成长,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属于青年、需要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赢得青年,依靠青年,以青年发展为理论发展的前提和依托。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呈现其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9)
<正>5月5日,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开幕式上致辞,希望两岸青年共同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建功立业。刘结一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不能设想 ,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 ,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明史 ,其优秀的高尚精神无不闪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当代青年不仅有责任、有必要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全部内容 ,而且更重要地在于弘扬这些精神 ,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是新的价值观念的实践者,是新的社会潮流的引领者。一句话,青年是社会新文化的创造者。青年人对于新文化的追求,是社会永葆生机和活力、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青年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的追求,则成为我们塑造和传承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彝族青年学生是边远彝族聚集地区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民族认同状况如何直接影响边远彝族聚集地区的发展。通过研究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我们发现: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状况都良好,不存在民族认同危机;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本民族认同;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中来自彝族聚集地的青年学生更易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都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青年心态和人文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21世纪,中国能否真正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当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等心态特征和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公安院校的青年心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当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所谓“青年心态”是指青年对于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青年人格和精神的特征;二是青年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所反映的社会心理。而“人文精神”就是构筑青年对于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的文化内涵。中国在八十年代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1919年,一群心系民族命运的热血青年为救亡图存、民族振兴而奋不顾身地奔走呼号,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92年来,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心系民族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谈到对中国青年的嘱托和希望。青年一代应深刻领悟五四精神,传承爱国主义思想,牢固意识形态阵地,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探索寻找最适应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方向,将个体追求与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合二为一,勇担民族使命,让青春之歌唱响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  相似文献   

20.
吴兰丽 《求索》2012,(3):98-100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最终显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也是绝对精神在世界历史中的各个阶段和形态。民族精神如个人意识的演变一样,在历史的舞台中日渐完善以达绝对之精神。黑格尔的民族精神活跃于超验的时间、空间的历史中即由自我意识、绝对精神逻辑构建的历史中,那么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适性、永久性、历史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