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者"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是凝聚"我们"的狭隘想象.在崇尚"天下主义"的传统中国,"他者"是善意的、可教化的、不带有种族歧视的认同.中国"天下主义"精神孕育不出西方式的民族主义,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近代侵略才被迫产生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时民族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因历史的惯力与现实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边缘”、“他者”境遇状况的改变尚需时日,更需国家公共政策的有力支持,由此,对边疆民族地区“他者”利益的关注和政策“关怀”,成为国家构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时期公共政策解答社会公正课题的重要话语。  相似文献   

3.
刘晓英 《理论探讨》2005,2(6):33-38
"幽灵"是最能体现德里达哲学的解构精神的一个重要概念.幽灵首先是一种视域--延异、批判、解构的视域.幽灵的幽灵性即幽灵的解构性,解构是一种无条件地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权利,而这种解构也就是延异;与幽灵对话,即意味着进入幽灵向我们敞开的延异批判解构的视域.其次,幽灵也是一种取向--自由、解放、他者的取向.解构旨在拆解某种权威性话语,而这种拆解本身就是对人的解放,对人的解放也即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而自由和解放则必然地意味着兼容他者,由此则解构性的幽灵必然地内蕴了自由和解放的建构性价值取向.与幽灵对话即意味着,在自由解放的哲学诉求中建构他者性取向的公正原则.与幽灵对话不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解构形式,更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志业--指向现实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为破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内在机理,需要重点从核心话语与话语框架两个维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分析美国涉华舆论的话语建构机制。核心话语是话语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凝练,具备符号化的特征,会成为一种所指卷入话语权力的运作。作为话语在思想层面的“内容建构”,核心话语作用的发挥需要话语框架提供底层诠释体系与合法化机制。根据美国涉华舆论议题,可以提炼出四种核心话语: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及黄祸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美国意识形态图谱,可以解析出三种话语框架:自由主义话语框架、保守主义话语框架以及进步主义话语框架。尽管三种话语框架背后的价值逻辑存在差异,但共同构造出一个意识形态方阵,将中国“他者”化,为“污名化”中国提供认知框架与价值支撑,并为美国及其利益相关者建构集体认同。中国要与之进行有效的话语竞争,需警惕“话语陷阱”,一方面基于国际社会认可的话语框架提炼出中国的核心话语,另一方面也要基于更丰富的价值模型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元的话语框架,推动国际话语权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5.
福柯透过"权力的眼睛"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权力的普遍性,并断言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监狱".通过分析理性霸权地位的发生历史及知识--权力的联系,他批判了理性对他者甚至主体本身的压制,并试图提出一条通过话语政治和生物政治来瓦解、抵抗理性霸权的道路.在主张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上,他和马克思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实现道路上,二者又迥然不同.他对马克思的一些批评有不公正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社会的新型主体关系,关涉到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等维度。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内蕴着实现人类社会共生发展的理论旨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主体关系思维。"劳动的实践化"推动实践主体地位的平等化,提倡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理念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的生产关系理论指明主体利益的生成动力,要求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逻辑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实践的人类解放性凝聚主体价值的共通性,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确定实现和谐世界之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应该在主体同性的研究视域之内.主体间性问题就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内逐步消减"我思"的优越性,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与他者"之间理想的关系样态.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反思主体的"唯我论"倾向;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关注的是主体之间话语沟通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理论则明确了他者的绝对差异性,指出伦理关系是主体间的奠基性关系,阐释了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影响"还"虚化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及语境,"还"的词义引申、逻辑义的衍生、及其话语功能的形成的主要演变的机制是主观化.语言使用者对"还"的词义、句义及话语结构的理解,最终导致了它的语义演变.在这样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视角、情感、态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辉  江红义 《理论探讨》2005,2(4):96-99
由"郎顾之争"所引发的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将公共政策所具有的价值取向显现出来."郎顾之争"首先表现为话语权问题,而话语权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作为分配社会利益的公共政策,其制定过程中正常的利益诉求以及合理的目标直接决定了政策的合法性.最后本文对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协合型政策议程作为体制内行为者通过"体制内协商"方式,持续吸纳公众利益诉求进而推动议题纳入政策过程的议程创建新类型,既是体制内外行为主体互相"借力"的过程,又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议程建构模式.立足话语理论确立的核心原则,协合型政策议程建构理应基于集体的反思理性和蕴涵着伙伴相依关系,但在多元行动者话语互动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行动者均具有同等的影响能力,而是存在着话语暴政.鉴于此,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体制内外行为主体的对话结构、发挥体制外行为主体在议程建构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不断增强弱势群体的博弈能力等多元途径,来搭建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平台.最大限度地避免议程建构过程中的话语操纵和垄断,最终实现我国协合型政策议程建构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的自利本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始推动力,但如果不对其加以规限、弥补,也会成为破坏生态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经济人"对经济利益的渴求导致了对生态利益的忽视,而且他的自利本性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应当摒弃传统"经济人",走向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兼备的、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生态理性经济人".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社会话语秩序的自由张力影响,网络话语失序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必然结果。在突发事件的强力冲击下,话语主体"集群化"、话语内容"失真化"、话语伦理"消解化"成为网络舆情中话语失序的集中呈现形式。结合突发事件和网络话语的结构性特点,话语失序的原因可归结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不同话语群体的身份焦虑与错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对话与表达机制尚不健全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与抗争。以问题倒逼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现象进行治理,要求切实做好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对话沟通机制、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话语建构秩序以及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话语生态治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后真相"时代,"情感认知"先于"事实真相"的识认过程、体现"主体性"价值的自我意识觉醒、技术赋权对爱国主义情感的形塑作为新的情感生成特征,致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性境遇:意识形态纷争对国家价值体系的解构、资本逻辑对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挑战、新兴媒体的传媒伦理失范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冲击。面对"后真相"的时代挑战,学校要注重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体系,培塑家国情怀底色;媒体要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牢握"真相"传播话语权;政府要加强涉及国家利益的数据监管与治理,推动"算法向善"。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小说"创作者的代表,其作品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可以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15.
话语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在"公共能量场"中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内在契合性,是基层民主决策的崭新模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对此,应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促进"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2,(1)
"生命共同体"话语表征自然界各要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生共荣,其旨趣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利益的兼容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依据话语理论,可以从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内容、陈述方式四个维度建构"生命共同体"话语。这一话语实现了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与全球化,以辩证的话语内容超越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窠臼,借助隐喻实现话语的通俗化、生动化表达,体现了其在话语对象、话语形式、话语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需要从本体、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话语权实现路径进行辨析和探讨。从本体维度要明确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把握好宣传话语即时性与理论话语流变性之间的张力。从价值维度要讲清楚"国家、社会、公民"价值要求的三个层次,用"中马西"的综合型价值导向进行话语的统摄和引领。从实践维度要重视话语语境、话语参与者和话语媒介三大因素,设法让核心价值观的应然语境与实然语境对接,让话语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参与者,并运用现代媒体将话语的能指和所指顺利缝合。  相似文献   

18.
李国平  晓梅 《侨园》2008,(1):22-23
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怪人".他是个平民百姓,却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有着不错的交情.他应邀访问过美、日、韩、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华盛顿邮报》、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年纪轻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就是被西方艺术界称为中国"内画毕加索"的高东开.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学中,学界通常把"自由、平等、正义、安全"等视为人类的基本政治价值,而忽视了从具体的利益的分析视角去探讨人类的基本政治价值,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非常重视对人的利益的研究.本文在疏理前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利益的最人化是人类的一个隐含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就地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在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土文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就地城镇化存在许多现实藩篱,制度不完善、权责不匹配、产业失衡、利益多元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就地城镇化进一步推进。鉴于此,推进制度改革、优化权责配置、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多元利益就成为推进就地城镇化建设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