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一事一议":历史形成、制度缺陷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让广大农民分享公共财政阳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国家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多数地区农村集体组织又没有经济能力承担,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取消后,"一事一议"便成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要形式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无奈的制度选择,明显存在着制度设计不尽科学、实施成本过高、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缺陷.在现行体制下,只有合理界定国家、集体与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事权范围,不断完善"一事一议"的有关制度规定,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事一议"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事一议"制度在农村实施以来,尤其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收效甚微,其根源在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具有"一次性博弈"的典型特征。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构成了长期合作博弈环境,农村公共产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实现合作供给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重新定位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改进"一事一议"规则,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以来,"一事一议"制度已经成为村级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的主要制度形式。经过10年来的实际运行,在一些农村,"一事一议"制度陷入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从村民参与角度来分析,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事一议"过高的组织成本,少数参与"一事一议"的村民利益受损,激励机制的缺失,村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差异等。走出"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境,要合理估计组织成本,规范权力结构,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村级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确保村民对"一事一议"的参与达到制度预期。  相似文献   

4.
关于村级"一事一议"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实施当中面临很多问题。只有提高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强化民主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做到规范操作,才能真正发挥“一事一议”制度的作用,建立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一事一议”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国家和村庄集体组织的供给存在不足,村民自治组织便选择“一事一议”方式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农业税的取消更固化了农村这一制度外供给方式。选择这种方式组织农村公共产品生产,虽有些无奈,但国家借助它,寻找到了国家建设农村的切入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与地方财政矛盾。不过,村庄宗族集团利益的争夺、纵横交错的权利结构等制约着“一事一议”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我们必须采取适当路径完善农村配套改革,尽可能地不要屏蔽村庄少数人参与村庄事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并努力使"一事一议"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6.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关键是在不同层次找到适合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一事一议制度作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已经在推进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一事一议协商民主实践中普遍面临着议事主体、制度供给与结果执行等方面的困境与难题,这既使得一事一议协商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优势和功效,也使其陷入制度化发展的困境。培养和提升议事主体理性协商意识与能力、完善制度机制与体系、与农村其他制度形成互为支撑和协同发展格局是优化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激发其潜在优势和效能从而推进其制度化发展的基础、前提和有效途径。其中,培养和提升议事主体理性协商意识与能力是一事一议制度化推进的基础性工程,完善一事一议议事制度和机制是其前提和关键,与农村其他制度协调发展则是其有效展开的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安平 《行政论坛》2009,16(2):88-9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涉及三项关键因素:财政投资、城乡统筹和农民参与.湖南农村在探索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中的主要经验,一是整合支农资金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改变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方式;二是镇村同治--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一事一议"--调动农民积极性,扩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5,(5):18-22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验证了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这一理路。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后现代公共行政已与既往的治理模式举手道别,进而将话语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理性批判、隐喻表达和公共精神等原则,更是凸显了话语理论的导向功能。实现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成功转型,则依赖于"一些人的对话"方式、公共行政话语的"游戏规则"、真诚开放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构建主义理念等途径。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将充实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伶坤 《学理论》2014,(6):90-91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法领域中的重要原则,也是行政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事不再罚"原则较为笼统,导致其在行政处罚实践运用中存在诸多困难。借鉴理论界及实务界相关理论和经验,对一事不再罚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现行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征收管理办法还不尽合理 ,农民负担重、税费收取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 ,必须积极推行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 ;继续坚持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做到“三个确保” ;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 ;改革财政体制 ,完善乡镇机构改革 ;严格执行村内“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政策 ,加强涉农收费管理。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精髓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明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发展战略,真可谓恰逢其时。这一任务和战略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任务和战略,我们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北京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农民教育、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失地农民致贫问题的解决和"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讨论。但愿这些讨论能够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合文化及民本思想等有着深度契合.深入分析和研究这种契合,从中可以领会中央在处理港澳台事务上的新思维和新举措,领悟"一国两制"构想对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的思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思想,生产力标准思想和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14.
费国良 《理论探索》2001,2(5):23-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贯穿于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实践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基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是支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组织保证;依靠人民群众、代表人民利益,是支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陈健 《理论导刊》2001,(6):33-34
邓小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构想通过“一国两制”的形式提了出来,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事物。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中国特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提出来并成功地运用,除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外,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识基础,而这种文化意识基础主要通过邓小…  相似文献   

16.
公安部令第106号《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107号《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108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要以"一法三令"的修订和颁布实施为契机,从"制度建设、工作程序、科技投入、提升素质、考核评估"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铁路消防监督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学从人的情意出发、禅宗从人的思维方式出发、儒学从人的道德修养出发,共同达到这样的结论:人对形上之道的把握虽然离不开主体性,最后却要消融这主体性于天道的客观性。中国哲学称这种主体性融化于客观性的现象为“天人合一”。由于以“天人合一”观念为背景,中国哲学诠释学对人能否通过语言把握形上本体以及语言如何去把握形上本体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较为重要的事件,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以《天主实义》为主要文本探讨利玛窦对于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看法可知,利玛窦系统批判了“三教合一”思潮,并对其观点持否定态度,与方以智的立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利玛窦对于“三教合一”思潮的系统批判,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东西方的文明对话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淑波  李心华 《理论探讨》2007,37(5):134-136
联共(布)的"一国社会主义"之争,最终以多数派的胜利、反对派的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派在政治上、组织上和策略上占了优势。这场争论的历史教训,一是联共(布)混淆了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界限,二是联共(布)在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三是联共(布)以政治权力决定理论是非,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20.
P Goldman  L Beachy 《Newsweek》1986,108(3):3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