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补肝益肾活血法治疗中重度斑秃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重度斑秃患者5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给予补肝益肾活血之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斑秃严重程度评分(severity of alopecia tool,SALT)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SAL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LT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均未达到正常组水平。结论 补肝益肾活血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重度斑秃,并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瘀温经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化瘀温经利湿中药和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腹痛、带下症状均改善(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血瘀阳虚湿盛症状如腹痛、腰膝酸软、纳差食少、大便稀溏、乏力畏寒等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温经利湿法能改善患者腹痛、带下、月经失调等症状,并且能改善患者血瘀、阳虚及湿盛症状,其综合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6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血清骨钙蛋白(bone gla protein,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P)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列为实验组,另设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BGP、TRACP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e 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整体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index,BAS-G)、情绪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 CRP)、α酸性糖蛋白(α-AGP)、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同时观察实验组在不同疾病活动状态下BGP、TRACP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RACP水平显著升高,BG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②按病情活动性分组,BASDAI>4组的TRACP水平显著高于BASDAI≤4组,而BGP水平显著低于BASDAI≤4组(P<0.01)。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S患者血清BGP水平与年龄、病程、VAS、BASDAI、BASFI、BAS-G、ESR、CRP和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性(P<0.05,或P<0.01),与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百分比呈正相关性(P<0.05,或P<0.01);AS患者血清TRACP水平与年龄、病程、VAS、BASDAI、BASFI、BAS-G、ESR、CRP和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或P<0.01),与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百分比呈负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AS患者BGP显著降低,TRACP显著升高,并与其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活动、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百分比密切相关,提示AS患者骨代谢表现为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且受到年龄、病程、免疫炎症反应、疾病活动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月经期采用静脉滴注奥硝唑及左氧氟沙星,共7 d;经后期采用清热利湿化瘀的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综合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78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分别为58、13、7例,总有效率为91.0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补肾解毒化瘀方联合CPT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CPT化疗方案,28 d为1个周期,6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解毒化瘀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及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痛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EGF、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VEGF、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调节性T细胞表达比较,治疗前患者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补肾解毒化瘀方联合CPT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新加黄龙汤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炎性肠梗阻的防治效果及对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4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R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术后治疗组(对照组)及新加黄龙汤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102例。记录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术后4周内炎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差异,术前和术后1周分别观察两组炎症反应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免疫功能(CD4+、CD8+ T细胞水平、CD4+/CD8+ T细胞比值)、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D- 二聚体(D- dimer,D- D)]。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及术后4周内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PCT、hs- CRP及D- 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PCT、hs- CRP、D- D差值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8+T细胞比值亦显著升高(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加黄龙汤能促进CR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避免发生炎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法合西药治疗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JP〗将117例轻、中度S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组(硫酸羟氯喹+白芍总苷胶囊+解毒化瘀中药),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vs 74.24%)。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仅IgA、CRP、ESR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毒化瘀法可提高西药治疗SS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妙除痹汤内服外洗对热痹(风湿类疾病急性期或活动期)患治疗前后体温(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O”(ASO)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96例热痹患,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四妙除痹汤及布洛芬片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T、ESR、CRP、ASO变化。结果:四妙除痹汤治疗热痹汤治疗热痹具有明显的疗效(P<0.01),并与其降低T、ESR、CRP、ASO 等相关(P<0.01)。结论:四妙除痹汤对热痹患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方(肾病冲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86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肾病冲剂,疗程1年.观察临床疗效、1年感染率、复发率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感染率分别为90.70%和11.63%,与对照组的69.77%和32.56%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血T淋巴细胞CD4+、CD4+/CD8+及血清IgG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 〈 0.01).③治疗组12个月及24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病冲剂不仅能提高治疗PNS效果,而且能减少复发,这可能与其调节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血清IgG水平、减少感染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经解放军第81医院收治的82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实体瘤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P<0.05), 治疗组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D4+ 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升高值以及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防治放射治疗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0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轻伽玛刀对机体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温阳祛瘀化痰方药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轻度黄疸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单盲,随机,对照等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32例采用温阳祛瘀化痰方,对照组30例采用凉血活血方,疗程均为12周,结果:在退黄效果和临床症状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胆红素数值变化在治疗8周后有显性差异,在治疗12周后差异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因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中断试验。结论:温阳祛瘀化痰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轻度黄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影响。方法:10例ITP患随机分为2且,分别给予补肾化瘀解毒中药或泼尼松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PAC3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ITP患的症状改善方面优于泼尼松,并对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有调节作用,患血小板数量与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呈负相关。结论:ITP患病情与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含量呈正相关;补肾化瘀解毒中药对ITP有良好疗效,并能调节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C,CysC)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300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调查其中医证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患者血清Hcy、CysC、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ofinsulinresistance,HOMA-IR)水平。结果 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血瘀脉络型和脾肾阳虚型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105、84、34、39、12、16。各证型患者HbA1c和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瘀脉络型患者Hcy、CysC和HOMA-IR水平为最高(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以痰湿阻遏型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患者冠心病预测因子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首要因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血管保护属于广义上的神经保护范畴,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两者之间还是稍有差别的.广义的血管保护包括抗血栓治疗、抗高血压治疗以及能够直接从血管内皮干预中获益的措施,而狭义的血管保护是指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中医活血化瘀、补肾填精、祛风通络以及温阳利水法与血管保护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s, X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XFC、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及血浆急性时相反应物血沉(erythrosedimentation, 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并对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学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ical index,BASM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ctivity index, 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整体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index, BAS-G)进行评定,生活质量测评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brief version of WHO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IEF),疼痛程度测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 VAS),焦虑和抑郁状态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ores,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ores, SDS),临床疗效评价采用国际AS评估(assessmen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AS)20和BASDAI50反应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ASAS20反应率分别为25%、75%,BASDAI50反应率分别为10%、70%,两组ASAS20和BASDAI50反应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VAS评分、症状体征评分、BASDAI、BASFI、BAS-G、BASMI及血浆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XFC临床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吡啶,XFC可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提高AS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常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湿邪在RA发病中占据中心地位,内湿是基础,外湿可引动内湿,脾虚湿盛、湿瘀搏结是RA的主要病机特点。健脾化湿、化瘀通络应贯穿RA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肠胃清胶囊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采用自身前后对比的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从中医两个方面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肠胃清胶囊对慢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对胃黏膜镜下病变及组织学变化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肠胃清胶囊对偏热偏实型慢性胃炎具有明显疗效。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胰腺属于中医脾的范畴,胰源性消化不良病因可分为饮食损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致病脏腑主要与脾肝肾相关。本病以脾气不运、肝胆失疏为本,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为标。综合运用运脾疏肝、行气活血、升清降浊、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机可分为基本病机和前行病机。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治疗应采取共性治疗和个性治疗。共性治疗包括理气运脾、燥湿运脾、益气健脾、淡渗实脾和消食健脾。个性治疗包括行气燥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