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及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例子宫肌瘤患连续服用加味桂枝茯苓丸6-9个月,并检测服药前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结果: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复查提示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7.5%,外周血NK细胞活性提高。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的活血消症作用与盖气固摄,调节冲任的扶正功效,可能均为治疗子宫肌瘤取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6个“或然症”条文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体现了张仲景“药症对应”思想。其常用干姜、细辛和五味子治疗寒性咳嗽,以芍药、甘草治疗腹痛,以生姜、半夏和人参治疗呕吐,以茯苓治疗小便不利、心悸,以桂枝、茯苓治疗心悸,以栝楼根、白术和人参治疗口渴。“药症对应”是“方证对应”的补充,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慧麟老中医现任我院中医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学验俱丰,疗效卓著。临症中,师古而不泥古,创制了不少经验方,兹选介数则,以供同道参考。 一、运化分利汤 组成:苍术、厚朴、煨木香各5克,藿梗、茯苓、泽泻、车实、荷叶各10克。寒甚者可加姜、附。 功效:健脾利湿。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痛苦。笔者运用桃核承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3例患者均源自本院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外科学》[1]有关前列腺增生诊断标  相似文献   

5.
中图法分类号R24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茯苓、生姜、大枣、铅丹等药组成,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烦惊谵语等症。笔者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失眠、心悸、耳鸣、眩晕...  相似文献   

6.
病例 例1.张××,30岁,社员。因26岁妊娠足月分娩时胎盘滞留而引起大出血,产后无乳。哺乳期后月经始终不潮,毛发脱落,性欲衰退,畏寒怕冷,腰腿酸痛,神疲乏力。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席汉氏病.经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属气血双亏,肾阳虚损;法宜补气血,壮元阳。予方:潞党参、炙黄芪各20克、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巴戟天各10克,当归,大熟地,仙灵脾,淡水芸各12克,川芎8克,制附片9克,菟丝子14克,甘枸杞,炒杜仲各15克。10剂。 二诊 服药后毛发脱落减少,畏寒怕冷亦轻,腰腿酸痛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缓而有力。前方加肉桂7克,鹿角胶12克(溶化冲服),10剂。  相似文献   

7.
理脾阴正方出自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由人参3克,白芍、山药、扁豆、茯苓、莲肉各6克,甘草、河车各2.4克,橘红2克,荷叶一角,老米一把组成。其组方原则是“芳香甘平之品,培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有滋补脾阴、舒展脾气之功,乃针对脾阴虚而设。临床上凡经辨证病机属脾阴虚者,投此方收效较佳,现举数案如下:  相似文献   

8.
盗汗辨治     
一般认为盗汗为阴虚所致,其实临床所见,非阴虚致病者,也不是没有。今举不同原因所致盗汗治验病案几则,供参考。 一、气血两虚型 金××,男,33岁,住院号8146,1981年1月7日初诊。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盗汗,形寒怕冷,面色不华,纳食尚可,苔白腻,脉濡。术后气虚血亏,卫外不同。治拟益气养血敛汗:党参、清炙芪、熟地各12克,白木、茯苓各9克,白芍6克,砂蔻仁各3克(后下),浮小麦15克,佛手片、青陈皮、清炙草各4.5克。服药十四剂,体质渐复,盗汗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软胶囊对实验性痛经的影响.方法:缩宫素2.0, 0.2 u/只腹腔注射分别诱发大鼠、小鼠痛经模型;100 g/L蛋清和二甲苯分别诱导大鼠、小鼠急性炎性反应模型;热刺激、冰醋酸诱导小鼠疼痛反应模型.结果:桂枝茯苓软胶囊4.32,2.16,1.08 g/kg(大鼠)及8.64,4.32,2.16 g/kg(小鼠)灌胃给药,能显著抑制缩宫素所致的大鼠、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痛经大鼠子宫中PGF2α水平;抑制100 g/L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减少冰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热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桂枝茯苓软胶囊灌胃给药能抑制缩宫素诱导的动物痛经反应,有明显抗炎和镇痛作用,抑制子宫PGF2α释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80年8月~1984年10月,用自拟滋肾降糖汤治疗糖尿病20例,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例病人,男14例,女6例。成年型19例,老年型1例。病程最短40天,最长13年。有家族遗传病史4例,并发小动脉硬化或神经病变3例。2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药 生地、茯苓各15克,淮山药、花粉各30克,枸杞子20克,玄参、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肾气丸临床应用医案的分析,认为医家通过辨证论治合理地扩大了肾气丸的主治范围;桂枝易为肉桂,或生地黄易为熟地黄增强了肾气丸温补之效;其使用的舌象、脉象为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只要临床见有小便量的改变,再结合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肾气亏虚之象就可以使用肾气丸。  相似文献   

12.
夏××,女,48岁,矿工家属,1977年4月8日初诊。糖尿病5年,曾服西药D—860、降糖灵等药,前医用甘寒生津、养阴补肾之类中药,服后病情加重,由其女儿搀扶求治。神疲消瘦,语音低微,口渴欲饮,饮后泛酸,胁肋胀痛,食少纳差,脘部痞满,嗳气频作,小便频数,大便干燥,月经近两年先后无定期。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尿糖(++++)。证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治以养血舒肝、健胃醒脾。方予:当归、白术、赤白芍、茯苓、丹参、玉竹各10克,柴胡、郁金各8克,薄荷(后下)、砂仁、甘草各6克,生牡蛎15克,6剂。  相似文献   

13.
例1 金××,34岁,已婚,农民,1973年6月2日初诊。闭经二年余,初起月经稀发,经量少,色淡红,质清稀,继则经闭。贫血容貌,面目虚浮,畏寒,四肢欠温,腰痛重着,带下清冷,伴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纳谷不振,胃脘时痛.脉沉弱,舌淡少华,苔白。证属脾肾亏虚,寒湿阻络。治以温中醒脾,分利化湿:芡实,山药、炒苡仁、茯苓,车前子各12克,陈皮,泽泻、木通、焦白术、制半夏,香附各6克,小茴香4.5克。五剂。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中“加味清胃散”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牙疼病因灵活加减化裁而成“牙疼速效汤”。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生地、石膏各30克,丹皮、青皮各12克,荆芥、防风各9克。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两次分服。儿童酌减。禁忌:服药期间忌油荤、辛辣食物。功能:清胃火,祛风热,凉血解毒。适应症:风火牙疼,牙龈肿痛,龋齿化脓,牙龈出血等症。加减法:上门牙疼属手少阴心经火,加黄连6克,麦冬12克;下门牙疼属足少阴肾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化症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用化症汤治疗,对照组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 0.01),且治疗组改善经期延长、乳房胀痛等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两组证候积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症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肌瘤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证上原文: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柯注: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 程批:“汗不出者便非桂枝症”,然南人体弱汗不出,亦不必用麻黄,只须用此汤亦能作汗,每用屡验,非虚语也。若汗不出而脉弱者则若何?曰:仍用桂枝,少加白芍,或去芍可也,以芍能敛汗。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相似文献   

17.
二陈汤是一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方剂。小儿生长发育,全赖脾胃的纳化濡养。脾为湿土,喜燥恶湿,脾虚失运则水湿内生,日久聚液成痰,而生诸症。二陈汤加减运用适当,可以用于临床相关病证。 【咳嗽】张×,女,7岁.咳嗽近二月,痰多色白,时感气短,纳呆食差,苔白腻,脉滑数。证属肺脾气虚,痰湿上泛。治拟健脾燥湿,止咳化痰。方予:广陈皮,法半夏、川厚朴各6克,炒党参、炒白术、云茯苓各8克,炙甘草、浙贝母,秋桔梗各6克。3剂后,咳嗽减轻,胃纳亦增,守上方去厚朴,加炒二芽各8克,又服3剂。  相似文献   

18.
八味汤组成:生珍珠母、牡蛎、石苇、徐长卿各30克,白鲜皮、生地榆、槐花、地肤子各20克。临症施用,据不同病因,再加凉血、温阳、活血、燥湿、祛风、止痒、杀虫等药物。 本方是笔者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经验方,现举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荨麻疹:中医称为“风(疒咅)(?)”,俗称“风疙瘩”或风疹块。急性多属风热,慢性多属阴虚或阳虚。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高天旭(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郑州450003)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五苓散为仲景《伤寒论》治疗水逆证(太阳膀胱蓄水证)之名方,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但本方以何药为君,则众...  相似文献   

20.
仲景桂枝汤的临证运用,每因“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一语所掣肘。此语究竟如何看待,笔者心有所得,书管见于后,以就正于医界同仁。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语出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伤寒例》。因下文即接“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桂枝与承气并举,故桂枝是指桂枝汤而言,非指单味之桂枝,当无疑义。由于对阳盛则毙理解片面,以致后世竟有畏桂枝汤如虎者。正如许叔微说:“仲景113方,桂枝汤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何也?”因此,弄清其语之内在涵义,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